基于GIS的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空间分布

2020-03-18 10:31王海燕李庆雷李云涛
关键词:坝子陆良县人文景观

王海燕,李庆雷*,王 涛,李云涛,廉 成

(1.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0 引言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地名的命名通常反映了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也往往记录着民族兴衰、社会变迁、经济生活、军事活动等文化景观信息[3]。地名也为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4-5]。地名文化景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受到学者广泛关注。传统的地名研究主要采用描述、记述等方法来对地名的起源、演变、语源、类型划分、地名群及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等进行研究[6-8]。随着3S技术的发展,GIS方法结合文本研究,将地名在空间上可视化,使地名文化景观研究以全新的模式得到广泛推崇。如,国外学者JETT S C[6]对美国亚利桑那州纳瓦霍锡安峡谷和青利大峡谷地区的地名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关系进了系统研究;SANDERD K I[7]研究了变化着的社区内地名元素的改变状况;GRAEME G[8]探讨了莫斯科地名革新;CHLOUPEK B R[9]基于GIS研究了内布拉斯加州的文化和历史地名。国内许多学者基于GIS对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陈晨、修春亮[10]等基于GIS分析了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孙百生、郭翠恩[3]等基于GIS分析了承德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李建华、米文宝[11]等揭示了中卫县地名景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王彬[12]基于GIS,运用EOF模型,阐述了广东省地名空间分布规律;宋晓英[13]、王洪波[2]、王法辉[14]、陈优良[15]等对地名景观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丰富了地名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云南省陆良县历史文化悠久,蕴含丰富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分析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形成,为保护地名文化遗产,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传承地名文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图1),地处乌蒙山南部,珠江上游,地理坐标:24°44′~25°18′ N, 103°23′~104°02′ E。陆良县东与罗平县毗邻,西与昆明市宜良县接壤,南与师宗、泸西、石林三县相连,北与麒麟区、马龙区为邻。全县土地总面积1 989.47 km2,坝区面积771.99 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8%,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16]。陆良县地势北高南低[17],境内三面环山,西有牛头山,北有竹子山,东有龙海山,中部为平坦开阔的大坝子,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山间盆地,坝子自东北向西南伸展,珠江上游贯穿全境。陆良县历史悠久,是爨文化的发祥地[18],也是爨氏地方王朝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1],自东晋南北朝至唐天宝年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18],创造了灿烂的地方历史文化。明朝军事将领沐英征讨云南,在此移民、拓荒、屯田、置卫,形成了独特的军垦文化[22]。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

图1 研究区区位图Fig.1 Location map of study area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陆良县地名志》上的地名为研究对象,共获取地名1 147个,其中自然景观类地名334个,人文景观类地名923个。地名数据处理如下:

1)查阅《陆良县地名志》,根据地名的属性,将获取的1 147个地名进行归类分析和统计,并根据类别输入Excell表格中。

2)通过Google Earth 软件获取地名的坐标信息,将其录入上述对应的表格中。

3)将陆良县行政区划图导入ArcGIS 10.2软件中进行矢量化,把地名坐标信息的Excell表格导入到陆良县的矢量化地图中,生成离散点的陆良县地名分布图。

1.3 研究方法

利用ArcGIS 10.2中的空间分析工具进行核密度估计,获得陆良县各类地名景观的核密度分布,从空间可视化及量化分析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1.3.1 核密度估计法

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可以来反映地名点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22]。公式[24]表达如下:

式中,Fn(x)核密度值,k( )为核密度方程,h为搜索半径,n为搜索区内的点数,x-xi为估计点x到样本点xi处的距离。利用ArcGIS 10.2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获取陆良县各类地名文化景观的核密度分布图,以分析各类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

1.3.2 叠加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是基于同一区域根据不同的空间要素进行叠加,产生一个具有多重地理属性的图层,以此来分析两个或多个空间对象之间的关系[25]。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有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类叠加分析[25]。叠加分析包括点与多边形、线与多边形以及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25]。利用叠加分析方法,将地名点要素与陆良县地形矢量图进行叠加,分析各类地名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 陆良县地名统计分析

2.1 陆良县地名分类统计

根据地名命名来源,借鉴学者[2-3,10]研究,结合研究区地方历史文化特征,将陆良县地名划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地名2个大类[3,],自然景观类地名划分为山类地名、水类地名、植物类地名、动物类地名4类;人文景观类地名划分为姓氏类地名、军防类地名、经济类地名、人工建筑类地名、方位类地名、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和其他类地名7类。统计陆良县地名类型及比例,详见表1。

2.2 陆良县地名分类分析

2.2.1 自然景观类地名

陆良县自然景观类地名有山类地名、水类地名、植物类地名和动物类地名4类,共334个,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自然景观类地名中,以山类地名最多,占地名总数的18.57 %,水类地名、植物类地名和动物类地名分别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5.32%、2.79%、2.44%。

1)山类地名:多出现“坡、梁、头、顶、窑、岩、山、洞、岗、台、脑、凹、窝、弯、坎、盆、堆、圩、箐”等字样,有213个,所用字数19字。其中,“脑”意为山顶或山的主峰,如,山名“半个箐脑子”因此得名;“凹”意为地势低凹,如,“大凹里村”,因村居低凹之地得名。

2)水文类地名:多出现“沟、塘、潭、洼、河、湾、沿、坝、湖、水、池、井”等字样,有61个,所用字数12字。如,“浑水塘村”,因村边有一水塘,下雨时山上浑水流入塘内得名;“石板潭村”,因村边有一潭,潭底岩石平整如板,故名石板潭。

表1 陆良县地名用字分类统计表Tab.1 Statistic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ographical names in Luliang county

3)植物类地名:多出现“栗、麦、芹、梨、韭、莲、桃、秧、花、核、树、竹、松、草、梅、稻”等字样,有32个,所用字数16字。如,“芹菜湾”、“梨树村”、“毛草山”皆因此地该类植被丰富而得名。

4)动物类地名:多出现“龙、虾、鼠、螺、虎、羊、驴、马、蜂、鸡、斑鸠、蛤蟆、鹦、鸦、鹤、燕”等字样,有28个,所用字词16个。如,“油虾洞”、“老虎洞”、“洗马冲”等地名的由来与动物有关。

地名的来源不仅体现了地名文化景观的功能,也反映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10]。陆良县的地名反映出该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有山洞、沟谷、山川等广泛分布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地势平缓的坝地环境特征,地名多有“箐、梁、顶、凹、底”等字样出现。陆良县的地名也反映出洼地、河流、水湾等广泛分布的水域环境特征,反映了地名所处区域水系发达,地名中多有“塘、潭、洼、河、湾、沿、湖”等字样出现。陆良县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居南盘江上游,独特的山水环境孕育了山类地名和水类地名,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植物地名和动物地名的由来提供了依据。

2.2.2 人文景观类地名

陆良县人文景观类地名有姓氏类地名、军防类地名、经济类地名、人工建筑类地名、方位类地名、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和其他类地名7类,共923个,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 70.88 %。其中,人工建筑类地名不仅在陆良人文景观类地名中占比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类型,约占26.24%。姓氏类地名、军防类地名、经济类地名、方位类地名、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及其他类地名分别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2.03%、5.23%、2.18%、3.05%、6.20%和15.95%。

1)姓氏类地名:多出现“梅、尉、雍、谢、孟、昝、谢、资”等字样,有138个,所用字数75字。如,“昝”姓是在清朝迁移至陆良的姓氏,故得村名“昝家房子”。

2)军防类地名:多出现“堡、营、洪武、寨、城、屯、旗、仕、哨、百户”等字样,有60个,所用字词10个。军事文化地名与军营、军队屯粮、军队编制、军队官衔、军队驻防、关口息息相关,其中“旗”多指军队编制,如“周旗营”,明初沐英征南,此为军旗营地,军官姓周,故得名;“堡”、“屯”多指驻屯的军队,后演变为村落,如,“郭官堡”、“方官屯”等地名。

3)经济类地名:多出现“街、巷、铺、仓”等字样,有25个,所用字数4字。反映出陆良县经济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如,“高仓”。

4)人工建筑类地名:多出现“坟、塔、城、桥、庙、寺、房、宫、阁、坛、库、坝、渠”等字样,有301个,所用字数13字。陆良的建筑种类多为“塔、庙、桥、阁”等建筑,如,“白塔村”,因村附近建有白塔,村因白塔得名。人工建筑类地名还出现“库、坝、渠”等字样,说明陆良县的水利工程建设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5)方位类地名:多出现“西、南、东、北、前、后、上、中、下”等字样,有35个,所用字数9字。如,“上坝”、“中坝”、“下坝”、“前所”、“后所”等。

6)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多出现“罗依、垢甸、暑那、达街、维宗、归纳宗、老母、骂衣、摆基、罗贡、赫斐、普乐”等词,有71个,所用字词35个。如,“达街”、“暑那”、“宗西”等地名体现了陆良县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

7)其他类地名:多出现“石锅、新、梳头、鲁昌、里、四、大、小、吉、太平、州”等字词,有183个,所用字词11个。如,“旧州”,古为落温部所,元代为陆良州治,清康熙时移卫城,故名。地名的来源不仅体现了地名文化景观的功能,也反映出地方人文环境特征[10]。

陆良县历史文化悠久,长期以来留下了许多建筑景观,地名中多有“塔、寺、庙、碑、宫、阁”等字样出现。陆良县曾被称为“滇东粮仓”,农业活动历史悠久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人工建筑,地名中出现“库、渠、坝”等字样,体现着农耕文化对地名命名的影响。陆良县人文环境复杂,姓氏文化多样,如,地名中多“蔡、梅、尉、雍、谢、孟、昝、谢、资”等字样,反映了该区域的姓氏多样性。陆良县曾是明代沐英征云南的驻兵之地,军垦文化孕育而生,如,地名多出现“堡、营、屯、旗、仕、哨”等字样,不仅反映了地名所处区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意义,也反映着军垦文化对地名命名的影响。经济活动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象征,如,地名中多出现“街、巷、铺、仓”字样,反映了陆良县经济活动类型单一。陆良县是爨文化的发祥地,曾是爨氏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薛官堡的“爨龙颜碑”,无不彰显着爨文化的深厚底蕴。

从陆良县自然景观类地名和人文景观类地名的命名情况看,陆良县地名景观具有多样性特点,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

3 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核密度估计获取陆良县自然景观类地名点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从如图2(a)可见,陆良县自然景观类地名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人类多偏向于山水、动植物命名地名。

1)山类地名:从图2(b)可见,山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北部和东部的山区地带。山类地名中,以“梁、箐、岗、山、岩”等字样命名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地带,如,“常青梁子”、“花马箐”、“老尖山”、“红石岩”等地名;山类地名中,以“坡、脑子、窝棚、顶”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多分布在山区与坝子交接地带,如,“青草坡”、“半个箐脑子”、“芦房窝棚”、“雾路顶”等地名;陆良县以“滇东大泽”著称,沼泽在逐步开发的过程中,留下了众多反映沼泽地形的地名,如,沼泽中地势略高而没有开垦的命名为“荒台子”,经人类活动的影响,就命名为“某某台子”,如,“潘家台子”、“赵家台子”、“吴家台子”、“李家台子”等;地势略低的则称为“底下”,如,“冯家底下”、“李家底下”、“王家底下”等,此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坝子地区。

2)水类地名:从图2(c)可见,水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的坝子地区。水类地名中,以“河、江、洼、潭、湾”等字样命名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坝子地区,地形越低,水体越密,水类地名越明显,如,“三岔河”、“南盘江”、“水洼子”、“龙潭”、“洗马湾”等地名;水类地名中,以“坝、渠、塘、沟”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受生产生活水源的影响,多分布在坝子边缘地带的半山区,如,“天生坝”、“普山干渠”、“大水塘”、“高家沟”等地名。

3)植物类地名:从图2(d)可见,植物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的坝子地区,数量较少,分布稀疏。植物类地名中,以“松、栗、核”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多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如,“松树林”、“上高栗树”、“核桃村”等地名;植物类地名中,以“麦、芹、莲、稻”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多分布在坝子地区,如,“麦田心”、“芹菜弯”、“莲花田”、“漾稻”等地名。

图2 陆良县不同类型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landscape geographical names in Luliang county

4)动物类地名:从图2(e)可见,动物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的坝子与山区的交接地带,数量较少,分布稀疏。动物类地名中,以“羊、驴、马、鸡”等字样命名的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坝子地区,如,“羊洞”、“马驴塘”、“母鸡山”等地名;动物类地名中,以“狮、虎”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多出现在山区、半山区地带,如,“狮子口”、“老虎洞”等地名。

3.2 人文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核密度估计,获取陆良县人文景观类地名点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如图3所示。从图3(a)可见,陆良县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北部、西部和东部的山区、半山区分布较稀疏,不同类型的人文景观类地名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差异性。

图3 陆良县不同类型人文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landscape geographical names in Luliang county

1)姓氏类地名:从图3(b)可见姓氏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地势平坦的坝子地区。姓氏类地名中,以“梅、尉、雍、谢、孟、昝、谢、资”等字样命名的地名,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坝子地区,北部、西部、东部山区分布较少,与人口的分布具有一致性,如,“资家村”、“宋家头”等地名。

2)军防类地名:从图3(c)可见军防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的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沿坝子边缘的重要交通要道上形成了军事地名带。军防类地名中,多出现“堡、营、屯、旗、仕、哨”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如,含“堡”字样的地名有“朱家堡”、“马军堡”等;含“营”字样的地名有“孔家营”、“马军营”等;含“屯”字样的地名有“方官屯”、“漾稻屯”等;含“旗”字样的地名有“皇旗寨”、“曹旗堡”等;含“仕”字样的地名有“仕官村”等;含“哨”字样的地名有“太平哨”、“回子哨”等;含“寨”字样的地名有“大高寨”、“黄土寨”等。在军防类地名中唯一以年号加军事活动命名的地名,如,“洪武村”。军防类地名的分布与军事活动有着重要的联系。

3)经济类地名:从图3(d)可见经济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的中心地带,数量较少,分布集中。经济类地名中,多出现“所、街、巷、铺、仓”等字样命名的地名,如,“马街”、“梅家小巷”、“高仓”等地名。

4)人工建筑类地名:从图3(e)可见人工建筑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人工建筑类地名中,以“塔、城、桥、庙、寺、房、宫、阁、坛”等字样命名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坝子地区,如,“大觉寺”、“白塔”、“水阁”等地名;“库、坝、渠”等字样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地带,如,“普山水库”、“上坝”、“普山干渠”等地名。

5)方位类地名:从图3(f)可见,方位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坝子的中部和坝子边缘的西部地带。方位类地名中,多出现“西、南、东、北、前、后、上、中、下”等字样的地名,如,“西桥”、“上坝”等地名。

6)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从图3(g)可见,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域的西部、西南部以及东部、东南部的山区地带,与少数民族的分布趋于一致。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中,多出现“罗依、垢甸、暑那、达街”等字词命名的地名,如,“达街”、“暑那”、“宗西”等地名。

7)其他类地名:从图3(h)可见,其他类地名在县域上的分布具有分散性。其他类地名中,出现有“石锅、新、梳头、鲁昌、里、四、大、小、吉、太平”等字词的地名,如,“石锅村”、“鲁昌”。

4 结论与讨论

利用统计分析,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显示:

1)陆良县地名景观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其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是陆良人文景观类地名中占比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反映出该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在自然景观类地名中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居第二的地名,反映出该区域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有山洞、沟谷、山川等广泛分布的山地环境特征,也有地势平缓的坝地环境特征。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2)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山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和东部的山区,水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坝区,植物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坝区,动物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区与坝区的交界地带。

3)人文景观类地名的分布与姓氏文化、军防文化、农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息息相关。人文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区,其中,姓氏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地势平坦的坝区;军防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和东南部的交通要道;经济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坝区的中心地带;人工建筑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区:方位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坝区中部和坝区边缘的西部地带;少数民族语言类地名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及东部、东南部的山区;其他类地名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地名记录着区域自然、经济、军事、社会、民族文化等信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统计分析将陆良县的地名进行归纳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研究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陆良县地名数据库,补充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以期为陆良县地名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此外,在地名文化景观分析中,仅研究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坝子陆良县人文景观
几株月季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陆良县总工会:举办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云南蘸水谣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宽坝子赋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
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