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年辽宁区试棉花品种枯黄萎病抗性分析

2020-03-20 09:33单莹曹桂艳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0年2期
关键词:感病黄萎病枯萎病

单莹,曹桂艳,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111000)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全球危害棉花最严重的2 种病害[1],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都有显著的影响[2]。由于两者都是土传病害,病原菌主要通过根系入侵棉花,危害植株维管束系统[3],因此其防治难度很大, 生产上主要通过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防治。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自1951 年开始,建立了人工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在我国率先开展了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工作[4]。 本研究分析2009―2019 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的100 个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以期为棉花抗病育种和抗源筛选提供依据[5]。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参加辽宁省2009―2019 年区域试验的100 个棉花品种(系),感病对照为冀棉11 号。

1.2 鉴定方法

按照国家区域试验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6],抗病性鉴定试验在人工枯萎病、黄萎病混生病圃进行,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 大垄双行种植,4 行区,行长6 m。 分别于6 月枯萎病发生高峰期和8 月黄萎病发生高峰期,当感病对照品种病情指数达到50 左右时, 采用5 级分级法进行病情调查[6]。

1.3 抗病性评价

计算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 并根据被鉴定的品种(系)的相对病情指数的大小评定品种的抗性级别。 计算公式和各抗性级别评定标准参见文献[6-7]。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抗性情况

2009―2019 年参试的100 个品种(系)中,没有对枯萎病免疫的品种(系),各年高抗品种的比例分别为100.0%、100.0%、44.4%、0.0%、100.0%、100.0%、100.0%、44.4%、63.6%、7.1%和33.3%(表1),达到高抗的品种(系)占总数的58.0%。 其中2012 年无高抗品种(系),有1 个感病品种(系),平均发病率为8.88%,相对病情指数均值为10.65,高于其他年份。

2.2 参试品种(系)对黄萎病抗性情况

2009―2019 年参试的100 个品种(系)中,没有对黄萎病免疫的品种(系),各年达到抗性级别以上品种比例分别为40%、25.0%、22.2%、44.4%、36.4% 、50.0% 、85.7% 、44.4% 、63.6% 、85.7% 和88.9%(表2),总体呈升高趋势,抗性级别及以上品种(系)占总数的55.0%。 其中2015 年有1 个高抗品种(系),无感病品种,平均发病率为26.10%,相对病情指数均值为13.62,低于其他年份。

表1 2009―2019 年参试棉花品种(系)抗枯萎病鉴定结果

表2 2009―2019 年参试棉花品种(系)抗黄萎病鉴定结果

2.3 参试品种(系)的兼抗性

共发现30 个对枯萎病达到高抗水平、 对黄萎病达到抗性水平的兼抗棉花品系(表3)。 其中枯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小于5.0, 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小于10.0 的“双高抗” 品系有2 个, 分别为11-6 和15-3(表3)。

3 结论

2009―2019 年辽宁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好, 高抗、 抗枯萎病品种(系)占89.0%;对黄萎病的抗性相对较差,高抗、抗黄萎病品种(系)占55.0%,但抗性有逐年增强趋势。其中2个棉花品系11-6 和15-3 对枯萎病、黄萎病表现出突出的兼抗能力,建议对其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性状进一步鉴定后加以利用。

表3 2009―2019 年区试鉴定出的兼抗枯萎病、黄萎病棉花品系及其抗病表现

猜你喜欢
感病黄萎病枯萎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与番茄颈腐根腐病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开发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野生猕猴桃实生后代株系对溃疡病的抗性及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