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军转民战略能成功吗?

2020-03-20 03:46姜永伟
兵器知识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品集团公司普京

姜永伟

普京军转民战略自提出和推行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初步成效,本文将探讨其特点和面临的困难。

俄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开发了该国首台船用燃气轮机,苏联时期的船用燃气轮机主要由乌克兰研制

总体特点

普京军转民战略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在顶层设计上,不设单独监管机构。

为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美国于1993年成立了跨部门的“国防技术转轨委员会”,是“技术再投资计划”的协调机构,其成员包括军队、商务部、能源部、运输部、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等单位,由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局长担任委员会主席。

与美国等国不同的是,俄政府没有在顶层专门设立单独的军转民监管机构,而是将其委托给俄工贸部和俄工艺集团公司。同时,在工艺集团公司设立“军转民”科学生产联合企業,以确保军工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入民用行业。

北高加索军工企业开始生产民用产品

金刚石一安泰集团公司扩大民品生产

其次,在资金方面给予军工企业大力支持。

戈叶时期军转民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军工企业缺少国家的资金支持。因此,刺激军工企业生产民品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制定国家支持政策。普京推出了国家金融机构给予军转民积极支持的优惠政策。

俄Novikombank银行成立于1993年10月,是俄国内25大银行之一。作为俄国家工艺集团的主要合作伙伴,2018年,该行对俄军工企业35个创新民品项目贷款大约1300亿卢布,其中包括“智能城市”、MS-21支线客机和PD-14新型航空涡扇发动机等。在2019年前9个月,该行对50个创新民品项目贷款约1550亿卢布,主要项目包括民用飞机和直升机,以及“安全城市”和“智能城市”等。预计2025年前,该行对军工企业民品生产贷款将增加50%。

2014年,根据俄工贸部倡议,在俄技术发展基金会基础上组建俄工业发展基金会,旨在改造俄罗斯工业、组织新的生产和进口替代。该基金会也将给参与军转民的军工企业发放一定额度贷款。该发展基金会还与俄对外经济银行共同制定相关贷款规划,并与俄出口中心共同拟定对军工企业民品参展的补贴措施。

伏尔加格勒州军工企业正在实施军品转民品的生产

第三,在产业模式上,军工企业“军转民”角色突出,而民营企业“民参军”的角色次之。

截至2018年12月,俄军工由1339个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其中977个归属俄工艺集团公司,166个归属俄国防部,80个归属俄航天集团公司,43归属俄原子能集团公司,38个归属俄科学院,14个归属俄教育与科学部,21个归属其它部门。员工和科研人员超过200万人(其中员工140万)。大约四分之三的军工企业由俄工贸部管辖,并组成了42个一体化控股公司,分别归属俄工艺集团公司和俄航天集团公司领导。

截至2018年12月,42个一体化控股公司的产品,占整个军工企业产品的84%。基于人才和科研储备聚集在军工企业,俄军工企业军转民产业模式主要是希望军工企业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转产民品。美国等其它国家,大都采取军转民和民参军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第四,抬高国外民品的准入门坎。

2016年以来,俄政府在对国内民品市场进行考察和调研基础上,拟定了国内市场对军工企业民品需求的清单。医疗器械、运输机器制造、电子、公路建筑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被列为民用市场最亟需的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2万亿卢布。对此,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以鼓励俄军工企业生产和销售民品。

施瓦倍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参加展会

2017年1月以来,俄先后颁发了11项政府命令,禁止和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一是禁止国外商品用于国防和国家安全。二是对部分国外电子产品进行限制。三是禁止外国机床器械工业产品用于国防。四是限制采购国外武器、弹药和零部件。五是禁止国家和市政采购国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除外)家具和木材加工工业品。六是对国外生产的药物进行限制。七是限制外国轻工业品进口。八是对国外冠状动脉支架和导管产品进行限制。九是禁止国家和市政使用部分外国产品。十是对部分外国医疗器械产品进行限制。十一是禁止国家和市政管理领域使用外国的软件。

最后,在协作机制上,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积极依靠地方政府、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在实施军转民战略中,俄军工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培养民品生产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寻找销售市场。为了解决该问题,军工企业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首先,与科研机构签订协作合同,为军工企业培养民品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其次,与地方政府签订协作合同,依靠地方政府提供资金贷款,以确保在实施军转民规划过程中将成本降至最低。这些措施在某些地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基洛夫州维亚茨基国立大学组建了工程开发与研究中心,以开发和设计民品。该中心还成立了总设计师委员会,评估产品市场前景和与当地军工企业的合作能力。同年,基洛夫州政府、总设计师委员会与军工企业举行会晤,以确定军工企业生产民品的项目,并将机器制造、木材加工设备、农业设备和医疗器械作为主要领域。在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该州军工企业民品生产占比超过了30%,销售额达到21亿卢布。2030年前,基洛夫州的军工企业民品生产将超过50%。

联合造船集团公司设计的民用船舶

直升机集团公司研制的米-171民用直升机

进展迟缓

2017年6月1日,俄政府工艺发展署副总经理阿尔巴诺夫,在新西伯利亚召开的国际工艺发展论坛指出:目前,俄只有6%~8%的军工企业做好了军转民的准备,俄军工企业军转民体系尚未运行。他总结了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法律法规不健全,对军转民战略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按照美国的经验,在推进军转民计划的同时,应相继推出相关法律法规,以便确保军转民计划健康而有序的实施。例如,美国在《宪法》中对军转民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美国《国防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过渡法》、《联邦采办改革法》和《签订合同竞争法》,对推进军转民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8年1月24日视察乌法发动机制造公司时,普京曾责令政府部门在2018年底前完成军转民法律的制定。对此,2018年3月,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曾宣称:将在1年时间内,拟定和出台《军工企业军转民法》。此外,政府也曾许诺修改《合同法》和《国防订货发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迄今为止,这些任务都没有完成,对普京军转民战略的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二,思路与观念陈旧,对军转民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认识。

对于俄军工企业领导人来说,普京军转民战略,与其说是一场军品转变为民品的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场转变观念的思想革命。产品转型仅需国家经费支持和企业技术投入,而观念转变却需要重新转变思路。

由于許多军工企业领导对军转民战略意义缺乏足够认识,他们通常按照“先军后民”的剩余原则生产民品。很多军工企业领导急功近利,民品刚上市就希望能挣到钱。市场营销规律证明,除了资金投入,还需要耐心和时间。要想在一年时间内研制一种市场畅销的民品是不可能的。还有许多军工企业领导认为民品生产是一种强制性措施,其目的是暂时让军工企业闲置员工和设备有事可做。此外,由于缺乏投资勇气和不愿承担市场风险,许多军工企业领导不愿开发新的民品。对此,普京曾多次告诫军工企业领导人,国防订货的好日子已经结束。军工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军工企业逐步走向军品转民品的轨道。军工企业领导人必须要用前瞻性眼光和迫切性态度对待军转民。

其三,市场格局已定,对军工企业民品的进入构成了严峻挑战。

尽管俄政府采取了诸多支持军工企业民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措施,但是,俄军工企业拓展民品市场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困境。首先要解决市场问题。在军工企业民品进入国内市场之前,俄国内民营企业已将产品占领主体市场。这些民营企业拥有多年开拓市场的经验,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拥有较稳定的客户群。其次,要解决军工企业民品价格过高问题。尽管军工企业生产的民品质量较高,但由于过度依赖进口零部件,其价格往往高于民营企业。第三,由于军工企业缺乏有能力的市场营销人员和民品设计师,难以生产出销售对路的民品。

前景未定

尽管普京军转民战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普京向俄军工企业提出的2025年前和2030年前,民品生产分别达到30%和50%的指标,实现起来困难较大,这不仅是对普京决策和洞察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俄军工企业适应和转型能力的挑战。

目前普京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让一支庞大的专注于生产军品的军工企业,在短时间里完成民品生产的转型。这支吃惯了“皇粮”的军工企业队伍,既无民品研发也无市场销售经验和市场占有率,军转民战略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崭新课题。

对此,俄军事工业委员会会议副主席博奇卡廖夫和俄科学院院士伊万特尔等6位专家,建议普京在向军工企业下达民品生产指标上,统筹兼顾,不搞“一刀切”,按照以下三大类区别对待。

第一类为根本无法胜任民品生产的集团公司。这些军工企业主要担负导弹、核武器系统的生产。

第二类为已具备独立生产民品的集团公司。这些集团公司具有独自提高民品生产的能力,主要包括联合造船、联合发动机制造、联合航空制造、直升机制造和金刚石一安泰集团公司等。

第三类为由多个企业组成的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尽管已具备生产少量民品的能力,但他们的民品很难进入市场,政府需要投巨资对其实施改造。对此,专家们建议普京,不要将第一类军工企业列入落实民品生产的名单之中,对第三类企业适当扶植。

直升机集团公司研制的米-171民用直升机

在研制坦克的同时,乌拉尔车辆厂开发出了新型列车车厢

此外,普京还面临国内保守派的挑战。俄国内保守派并不看好普京军转民战略,认为普京军转民战略,极有可能重蹈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覆辙。其主要理由是普京的军转民战略,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俄经济遭受西方制裁和长期疲软的条件下,普京拿不出充足资金扶持军工企业完成军品生产向民品生产的转型。

当然,俄大多数专家对普京军转民战略持乐观态度。俄战略和工艺分析中心副主任马基延科指出:今天的俄军工企业,正如普京所说:“他们依靠国家订货实现了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这将是军转民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我坚信军工企业领导懂得如何生产畅销民品和将其推向国内外市场。俄军工企业能够完成普京下达的2030年前生产50%的民品指标。”俄国家杜马军工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席、俄机器制造联盟第一副总裁古捷涅夫指出:“普京军转民战略对俄罗斯来说是重大挑战。与戈叶的军转民计划不同的是,我们已经睁大双眼发现了问题。实现军转民战略将是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受许多考验。但我坚信,普京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普京参观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竞技步枪展台

如果说普京“新面貌”军事改革是提升俄国防实力和重塑俄军事大国形象的坚实基础,那么普京军转民战略将是改造俄能源出口型的单一经济结构和打造崭新多元化经济的有效途径。与俄军“新面貌”改革相比,普京军转民战略将面临更多风险和严峻的挑战,这也许是普京在2024年卸任总统之前,给自己下的最大赌注。看来,对于硬汉普京来说,这场赌注下定了。那么,前景如何?世人将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民品集团公司普京
豫西集团江河公司:民品铜型材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6.99%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优化集团公司管理控制体系
普京军转民战略探究
H5 智联韵动版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浅议某集团公司技术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析国有科研企业的民品国际化营销策略
雨中普京(华赛银奖)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