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植物园总体规划的研究探讨

2020-03-21 03:27
国土绿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植物园游览科普

一、北京植物园研究的意义

植物园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植物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加深认识植物、扩大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历史。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而植物园正是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基地。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北京植物园是一座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首都作为全“四个中心”地位相称的,以植物引种驯化科学研究为中心,兼顾科研、科普与接待公众游览任务的综合性植物园。把北京植物园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植物园,需要从增加物种保存数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科普及游览服务设施、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与国际知名植物园接轨,为未来建设国家植物园逐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际先进植物园规划重要条件

(一)具有较大规划面积,建设有多个专类园、温室

世界著名植物园一般都有较大面积,建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专类园和优质的开放服务设施,为公众和专业人员提供优美的园林景观。英国邱园面积为120 公顷,园内建有邱宫、夏洛蒂别墅、棕榈温室等40 座国家级保护建筑,并有岩石园、系统进化园等10 余个专类园区,还建有总面积为1万余平方米的展览温室群,以展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气候带的植物。纽约植物园建有47个大小不等的专类园和植物收集区及温室,其温室展示世界各地各种气候带的植物3000余种。

(二)园区具备特色植物收集的功能

植物收集是植物园工作的核心,全世界活植物收集在万种以上的植物园约有50个。如,邱园共收集、引种了3万多种活植物,包括2000 余种稀有濒危植物,还拥有700万份标本,75万册图书和杂志,均为世界之最。目前,北京植物园收集活体植物种类、品种逾1万种,但比起国外植物园差距还很大。

(三)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设施、研究人才和研究成果

世界一流植物园一般都具有先进科研温室、实验室、标本馆和种子库等设施,有一批知名的植物学、园艺学专家,获得过重要的研究成果或专著,有自己出版发行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正式学术刊物。

(四)具有现代化的科普设施,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世界著名植物园均建有一流的植物博物馆或科普展示中心,有完备的植物标牌系统和科普导游系统,并开展形式多样、面向不同群体的科普活动。邱园建有2 座植物博物馆,现已收集了7.5万件展品,还定期举办植物园科普教育、植物园管理等国际性的培训班以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园艺学校每年面向世界培训园艺和植物园专业技术人员。纽约植物园建有儿童探险园,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纽约植物园博物馆楼内有科普教育展厅、报告厅、图书馆以及美国最大的标本馆,纽约植物园还开设有从基本种植、园林设计到园艺治疗等660 种不同的课程,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植物园更是重要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植物园瞄准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植物考察、研究、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交流、培训和项目合作,在国际植物园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甚至引领世界植物园的发展方向,如邱园的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密苏里植物园与中国的Flora of China 项目等。

三、北京植物园规划特点

(一)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对全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北京所属的温带季风气候带,在全球仅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北京植物园有责任承担起本气候带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储备任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早在1954年,10 位满怀激情的青年植物学家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希望建设国家植物园。1956年国务院以【(56)国秘习字98 号】文件作出批复,决定建设北京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植物园。

(二)具有文化和生态价值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要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北京植物园地处北京西郊,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北京植物园成为构成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的“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地位。

北京植物园的文化形态多样,有与古籍《广群芳谱》相辅相成的植物文化,以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梁启超墓、孙传芳墓为代表的近代名人墓葬文化,有正白旗健锐营、曹雪芹纪念馆为代表曹学文化,引水石渠连接着皇家文化,以及军事防御文化、园林古建文化、传统村落古道文化等。

北京植物园的建设,能充分展示我国的国家传统植物文化,在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中,填补我国国家传统植物文化的空白。同时,北京植物园地处西山生态公园群中,是唯一以植物为主题的特色公园,庞大的植物群体及丰富的植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

四、北京植物园规划内容

(一)北京植物园概况

北京植物园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郊,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带,园址处于北京市气候分区的山前暖区带内,为一面朝南、三面环山的地带,山坡坡度15°-30°,局部较为陡峭,海拔高度61 米—585 米,园址范围内具有相对较好的湿热条件,沟谷和近山部分存在较优越的小气候。

近年来,北京植物园科研科普工作发展壮大,国际海棠品种认证中心在北京植物园设立,北京植物园也同时被确定为北京市的重点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在此召开,使得北京植物园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北京植物园有责任也有能力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规划历史

北京植物园自1956年开始规划,先后经历了1976年、1982年、1989年、2000年总体规划调整,2004年总体规划修编、2009年总体规划修编、2011年北京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2014年总体规划修编等数次规划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历次规划都没有得到审批,但历次规划对公园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奠定了本次总体规划的基础。

(三)规划目标

2019年—2035年,把北京植物园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植物园。从增加物种保存数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加强景观建设、完善科普及游览服务设施、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与国际知名植物园接轨,为未来建设国家植物园逐步打下坚实基础。

(四)规划内容

1.规划分区

北京植物园规划范围为504 公顷,现植物园的实际管理面积为195 公顷,还有300 余公顷山林地由西山实验林场暂时管理。主要用地按不同功能分为游览用地、科研引种用地、行政管理用地和风景林用地。其中,游览用地包括樱桃沟游览用地、古迹游览用地、专类园用地、树木园用地、山地树木园用地、温室用地、入口区共10 大功能区。

2.游览路线

北京植物园参照现状中轴路与东环路、南环路经过修整形成主要的游览环路,主干路宽5 米—6 米,通过主要景点串联,科学合理引导游人规范游览。预留道路接口,为未来北京植物园升级为国家植物园,以便与中科院植物园道路连接。此外,修建宽度为3.5 米由主干路向东区的导向路,将游人从中轴主干路引入东部的游览区,游览区游人步道路规划宽度为2 米。园外道路保留园区原有西侧社会道路,将其远期规划为园内道路。东侧道路近期保留作为社会道路使用,远期按照规划批地线,东侧道路划入园区作为内部后勤管理道路。保留进入东南入口地下车库的7 米宽的社会道路段,将从车库入口北上通往杏林山庄7 米道路予以取消。

3. 建筑规划布局

新规划的北京植物园,要充分利用原有非游览建筑通过改造开展游览服务;在游人相对集中、服务设施不能够完全覆盖的位置,选址增建必要的服务建筑;临时建筑与永久建筑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与游览相关的商品服务和查询、报警以及广告、宣传、科普活动等服务内容。

规划要求尽量减少园内的管理建筑,以利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在植物园的东南入口规划游客中心、用于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筑;西南入口结合植物博物馆安排科普、培训、宣传等方面建筑。

4.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规划新增植物园休息、避雨设施。新增设施要结合植物园商业网点、游览车站、游览服务建筑布置。尤其在步行游览沿线布置避雨休息廊或亭,并结合配置一定数量的植物科普宣传牌,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学习植物的相关科普知识。

更新和完善园内游人互动对讲求助系统。主要结合植物园监控设施、商业网点、游览服务建筑及休息廊亭布置,在偏僻地方可考虑单独布置。扩充和建立儿童活动场所,在儿童园附近布置儿童活动场及配休息廊架。

5.构建植物园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字植物园系统是一个综合性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共享平台,包括植物活体保护、植物离体保护、植物研究开发、植物科普服务等子系统平台的数据管理,是联系各部分之间的电子枢纽。构建集成式植物园数据管理平台,对园区的相关基础信息、管理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并建立起关联数据的跨库检索,为科研、科普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对植物分类信息进行一站式数据采集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同时,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开放不同层次的数据共享。

目前,北京植物园已初步建立植物园数据库管理系统框架,准备登录植物1万种(含品种、变种),规划逐步将植物数据库补充完整,并扩充植物收集数量到1.5万种。此外,增加中国传统植物文化内容,结合《广群芳谱》等古籍资料,在每种植物的自然科学科普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6.进一步挖掘植物园文化底蕴

北京植物园地处北京西郊,在海淀区香山与玉泉山之间,毗邻“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是西山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深入挖掘公园文化,打造以曹雪芹文化为主的 “一园一品”建设,为社会提供多元化服务,扩大北京植物园影响力,提升知名度、美誉度,通过加强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打造文创精品、满足游客需求。

北京植物园是立足首都,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进行植物展示、开展物种保护与研究、提供科学普及教育的专类公园。北京植物园总体规划是从近、中、远期结合上深入分析植物园的特殊功能、围绕植物专类园的定位,创新科研科普水平,对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抓住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机遇,把北京植物园建设成国际一流植物园。

猜你喜欢
植物园游览科普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科普达人养成记
美术馆游览指南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