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剧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2020-03-22 23:49林凡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戏剧中学音乐

林凡

(仙游县城东初级中学,福建仙游 351200)

地方戏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源自古人的劳动与生活,它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多个方面,有着突出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在2014 年10月15 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遏制低价庸俗媚俗,聚力繁荣创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在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上,也要以此作为改革方向,积极引入、传承地方戏剧,凸显出音乐教育的文化精神,让学生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代言人。

一、地方戏剧之于中学音乐课堂的教育价值

(一)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地方戏剧源自民间,内容丰富,是土生土长的民间小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地方戏剧一般倡导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其节奏和层次明快、表现力强,让地方戏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能够将创造性活动和表演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的旋律,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二)能够弘扬地方戏剧文化

地方戏剧文化,既能够强化人们的审美体验,在文化传承、社会交往上,也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戏剧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客观上,需要保护、发扬、拓展其创新路径。对于地方戏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之间的深度配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让地方戏剧与之深入结合,能够显著提升师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也更有效地提供了地方戏剧发展与传承的空间。

二、地方戏剧引入中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度不高

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对音乐课,学生本人甚至学校都不够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其他课程内容的教研活动还可以照常举行,而音乐教研活动频率要远低于其他课程,这导致音乐教学体系无法紧跟时代前沿。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对地方戏剧了解也不够,导致地方戏剧进入中学校园变得极为困难。

(二)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中学音乐教师一般都是科班出身,在师范大学音乐系或者音乐学院中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其主攻方向各有差异。[2]近年来,新进入中学的音乐教师在学校所修的课程一般为专业课,很少有教师系统学习过地方戏剧。地方戏剧本身涵盖内容广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而现有的教师在地方戏剧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上还相对薄弱,无法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氛围,降低了学生学习地方戏剧内容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在中学音乐课程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就是体验式教学和语言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更加侧重于灌输,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在音乐课堂中,很少应用探究性、实践性教育模式,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少之又少。让地方戏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除了应用体验和语言式教学之外,还要运用更多的互动和探究性教学模式,方可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地方戏剧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教学传承策略

(一)开发音乐校本课程

在发挥好现有音乐教材作用的同时,还可针对地方戏剧教学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地方戏剧特征,让地方戏剧进入学生的生活,并解开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进度,让学生走出校园,到当地的民俗展览馆中学习、参观,了解当地地方戏剧的历史文化,并邀请知名艺人来学校,让学生能够多方位地接触地方戏剧。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沉浸在丰富的地方戏剧内容,以此来感染学生。[3]当然,内容的选择需要充分满足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内容的首要动力,只有真正让学生对地方戏剧产生兴趣,才能让他们发自心底去喜欢、热爱、学习地方戏剧。具体来看,在校本课程的编写上,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掌握当代中学生对地方戏剧的感受,除了地方戏剧内容之外,还可以纳入地方特色传说、故事等,为地方戏剧带来绚烂的背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内容死板,方法老套,导致学生参与能力并不高。在地方戏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有创新的方式和内容,以教材新课标作为参考方向。在课堂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渠道,强化师生交流,激活学生学习地方戏曲的兴趣,如引入与地方戏剧相关的表演视频、影视资料,通过观察试穿各个角色的戏服等,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打开学生与地方戏剧交流的大门。[4]

在湘版的音乐课本中,《梨园百花》这个单元就涉及地方戏剧的内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文化”。考虑到学生对戏曲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兴趣,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可通过播放各个地区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大胆模仿;试穿本土戏剧的各种角色戏服,来吸引学生进行实物表演等,让学生体会地方戏剧的魅力,从而爱上戏剧,更加积极学习自己本土的地方戏剧,在实践中感知,体验传统戏曲的声腔特点,达到传承的目的。

时代在变迁,传统戏曲艺术也在不断变革,为了让学生体验这些变化,为其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思考“现代戏曲在舞台效果上,有什么样的新变化”“现代戏曲的乐器,出现了什么新元素”,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感知。

(三)搭建音乐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它的形式内容丰富多彩,颇受学生欢迎,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地方戏剧的传承效率,在完成教材大纲的指定内容后,即可开展与地方戏剧相关的音乐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要让活动顺利开展,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有力配合。[5]具体来看,学校可以邀请当地戏剧院的名师亲自上门指导、教授,或者也可派遣有关音乐老师定期参加地方戏剧的培训,以便回校更好地教授学生。另外,学校内部可以定期举办地方戏剧、表演竞赛,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出一个节目,由教师组织学生排演,在这种竞赛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地方戏剧的理解,也锻炼了其鉴赏能力,还可以大幅优化地方戏曲的传承效果。

四、结语

重视民族音乐,就是重视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对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世界在影响中国,中国也在影响世界,而我国民族音乐也印证这一事实。美育属于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地方戏剧以其独特的群众性和经典性,成为宝贵的民族财富,对我们大家而言,不仅是艺术形式,更代表着独特的民族精神。让地方戏剧进入中学音乐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优秀的文化得到代代传承,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教学方法、教材改革等多个方面创新。

猜你喜欢
戏剧中学音乐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戏剧类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音乐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