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应用浅析

2020-03-22 23:49胡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研信息化培训

胡胜

(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顺昌 353200)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 年4 月,教育部制定下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实现“信息化1.0”跨越到“信息化2.0”。[1]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顺昌地处福建省西北部,闽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汇处,境内多山、交通不便,常住人口19.1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9 万人。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职员工平均年龄老化、信息化程度普遍较差,这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教育技术意识相对薄弱

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互联网+技术”十分重要,对教育技术的作用非常认可,从自身而言也乐于提升信息技术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农村教师内心没有学习的强烈愿望,无法将信息技术教学落到实处,教育资源应用效率较低。把充满创新工作的教育当成了一堂课的年年重复,知识的陈旧导致方法的陈旧,而方法的陈旧导致教育的落后。

(二)教育技术能力基础较差

教育技术需要有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作为支撑,才能实现技术的发挥应用。受农村学校现有条件限制,一些教育技术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很多教师都能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但是在多媒体应用、图像处理、视频编辑、课件制作等方面就较为薄弱,对于现有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则更是难上加难。

(三)教育技术培训参与不足

教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途径主要依赖于培训。当前针对中小学教师展开的培训内容众多,但是“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应用培训却寥寥无几。有的培训流于形式,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一些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对先进经验束之高阁,使宝贵的学习机会未发挥应有的辐射引领作用。

二、“互联网+技术”对农村教师教学应用的意义

(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城区学校教学压力不堪重负。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等教学设备陆续进入乡村学校,基础设施的短板逐渐补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善。

(二)“互联网+技术”进入课堂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要求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部为了应对“互联网+技术”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举措将有力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效益。从顺昌县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深入课堂的每个角落,广大农村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已有了跨越式的提高。

(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普及应用

“互联网+技术”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同步关联,教师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设计、开发,是衡量一名现代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今天的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三、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在义务教育向着信息化、均衡化、平等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农村教育阶段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一)重视兴趣培养,加强政策引领

兴趣对个体的作用非常显著。在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时可以将兴趣作为切入点,加强政策引领,让教师对教育技术具有更高的热情,从内在开始改变教学理念。近几年,顺昌县从教师评价机制上向信息化方面倾斜,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年度评价的范畴;陆续开展了“人教数字校园应用大赛”“青年教师岗位技能比赛”“学科技能应用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首先要保证硬件建设真正到位,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在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不应该仅将目光集中于图片、文字、动画、视频、课件等教学素材上,而应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教学感悟更贴近于资源库使用者的需求。随着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师资上的扶持,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电子备课室、多功能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等已进入校园,人教数字资源库、县域信息资源平台已投入使用,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创造有利的契机。

(三)多形式拓展培训渠道

开展有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解决当前问题的突破口。培训方式可多种多样,培训内容应贴近实际。一是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省、市级培训,请县城、周边学校优秀的教师到学校传经送宝。二是做好校本培训。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以先进带落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层层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每年度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设备的操作方法。四是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学的创新能力。

名师示范展风采,专家引领促提升。近几年,顺昌县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送教下乡,遴选一些优秀的乡村教师到外地跟岗培训,发挥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收效斐然。

(四)重视网络教研的实际意义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育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模式。[3]网络教研拉近了不同地域教师间视野广度上的差距,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力途径。这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共享是跨时空的,信息互补性很强。在网络教研中大家自由地发表看法,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又可搜索和链接因特网上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网络教学教研平台的建设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我们不仅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还要具有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应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研信息化培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