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22 02:23吴艳强
教师·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模式阅读能力

吴艳强

摘 要: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对文字进行理解、映射的过程。从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力度不足,致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特点,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论述了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阅读能力;小学数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4-0056-02

一、引言

课程教学改革下,数学学科不仅是自然性、技术性学科基础,其在人文性、社会性学科中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数学教学中需落实这一课程教学改革思想,明确学生主体身份,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较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以及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深入地理解数学题题意,进行思维活动观察,分析数学习题。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二、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托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得到一定的调整,使其更能发挥新课程改革要求与目标,从而以教材内容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实效性培养。从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析,小学数学阅读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连接,编制人员在数学教材编制过程中尽可能地将数学教材知识与生活现象、实践相融合,更好地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使学生通过教材知识更好地理解、探究生活现象,并以生活的现象深化对数学信息的理解与认知;二是小学数学教材生动趣味,包含较多的童话故事内容,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与发展规律;三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学习要求,以学生阅读能力深入地理解数学题意。

三、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资料涵盖数学阅读资料、数学教材资料等。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无论学生阅读教材资料还是阅读数学相关的资料,都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活动,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数学教育效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读”的能力,获取较多的数学信息,包含公式、定理等信息,学生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映射、翻译、整理,并转化为大脑中的某一个认知,进而以此认知,实现数学知识、习题的分析、理解以及解读。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虽然阅读过程大致相同,但具有阅读能力的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字面意思。反之,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其阅读信息过程大都流于形式,未能深入理解数学题的深意,使其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都存在问题。因此,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字面意思,实现理解数学题目、解析数学题目的良好数学学习效能。

四、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问题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度不足

课程教学改革下,为提升核心素养,需要数学教师在教育实施中,不仅重视学生数学信息、技能的传递,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以此彰显数学科技性与人文性融合教育的成效。然而,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重视度不足,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多数数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的开展是语文教师的重任,自身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意识培养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多数数学教师阅读教学的开展停留在形式,未能进行实践教学,未能以数学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读做失衡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读题、做题,学生通过读题,能够知晓数学题意,凝练数学题中的关键信息,通过思维活动,将大脑中对知识的认知进行发挥、运用,从而解答数学习题。因此,教师在数学阅读教学开展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需学生动手、动脑、实践相融合的,使学生在“读”中获取信息,在“做”中释放能力,实现习题的有效性解答。课程教学改革下,单从当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开展现状来看,读做失衡问题就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够实现读与做相融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欠佳。

五、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一)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改革下,学生数学阅读意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解题、习题思考中具有阅读意识,通过阅读,能够获取关键性的数学信息,以此彰显小学数学教育的价值。同时,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应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践行课程教育改革思想,为学生打造自由、宽松的小学数学活动空间,促进学生阅读与实践,弥补以往阅读与实践失衡的教育弊端,使学生以阅读能力能准确地理解数学题目中的字面意思。再则,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促进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

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首先,教师关注数学阅读教学的开展,以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数学信息阅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对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阅读,要求学生能夠尝试说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针对学生自主阅读模式,教师应予以关注,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说题,促进阅读实践教学的开展。其次,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书籍,如《有趣的9》《趣味数学》等,引领学生在课后阅读数学文本信息,深入理解课内信息知识,通过学生整合大脑中的数学资源以及信息,实现数学问题的解读、解答。最后,在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中,从学生心理视角出发,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告诫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解的数学习题时不要焦躁,应及时地寻求他人帮助。同时,在网络时代下,学生阅读中遇到难点,可以在线寻求数学教师的帮助,帮助学生快速解答、解析小学生存在的数学困惑。

(三)注重课堂教学阅读开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需充分地运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读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具有大概印象;二读让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以关键词为突破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三读设计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将阅读获取的信息得以运用、思考;四读见真知,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概念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概念进行习题解读,实现概念的运用,并使习题在概念的作用下得到有效解答,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同时,针对数学例题的学习,使学生以一读知晓大概、二读明晰题意、三读出假设、四读见分晓的阅读模式为导向,深化对例题的解读与分析,发散学生思维。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信息获取能力、数学阅读能力,应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彰显数学教学革新的价值。

(四)阅读与交流相融合

课程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重视阅读与交流相融合,为学生提供阅读实践、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通过交流与他人互通信息,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分析、合作、实践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交流融合性的教学,需要以“生活即教育”思想为基础,推进生活与数学教学衔接,并在情境中自由地与他人进行思考,使学生在“读”中获取信息,在“做”中释放能力,丰盈对数学信息的进一步认知,进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人民币的认知”中,引领学生提前预习数学知识,通过阅读获取数学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数学阅读情境,让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并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中相互交换意见,并且获取相关的信息论点,进而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六、结语

研究课程教学改革下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十分有必要,不仅是课程教学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革新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人文性、社会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需要,更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要求,促进小学数学结构模式的优化、重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红娟.数学阅读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价值探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113-114.

[2]何振平.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信息数据数学阅读能力的探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54-155.

[3]陈辉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例谈小信息数据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80-81.

[4]王二艳.走进课堂 走近信息数据——农村小學数学低段信息数据阅读素养培养点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06.

[5]王艳英.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22-123.

[6]游秀女.小学生数学应用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8):109-110.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模式阅读能力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