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特点与机制

2020-03-24 08:45赵颖洁
今日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政务养老互联网+

赵颖洁

本文以昆明市盘龙区政府治理创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政务服务模式”、“‘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模式”、“‘云融盘龙APP”三个案例,概括出盘龙区政府治理创新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机制主要包括引导机制、协同机制和动力机制。

“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能否调动市场、社会、公众等主体参与到政府治理过程中来,对当地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昆明市盘龙区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不断提升,领先于其他区域。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盘龙区政府在治理方面力图创新,运用大数据和新媒体等技术,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不断为城市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

一、政府治理创新: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

(一)创新体制,转变职能——“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政务服务模式

1.制度化到标准化

政务服务中心是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集中办理当地政府的公共服务及行政审批业务的机构。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政务服务不完善、线上线下无法融合、公众需求回应实时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为探寻解决办法,昆明市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2016年9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窗式”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综合办理体系建设。2017年投入资金3500万元全力推进“一窗式”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到2018年,盘龙区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构建了全区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平台融合、一网办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2.前台一窗受理,倒逼后台流程再造

前台一窗受理。盘龙区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将政府各职能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共享信息数据。逐步把以往分散在多部门办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到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式”办理和网上虚拟大厅便捷办理。倒逼后台流程再造。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将物理办公模式转变为网络化办公,将“政务外部网络、业务专网和局域网”三网功效进行流程重组,完成整合升级,将中间的办事环节交给互联网。仅2018年一年间,通过“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政务服务模式的开展,共优化办事流程48项,减少审批环节59项,群众办事少跑273次,少提交审批材料134件,节省群众办事时间最长19天,每年节省办事成本130余万元。

(二)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治理创新——“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模式

1.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盘龙区先后出台制定了《盘龙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幸福盘龙加快发展健康养老2017年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盘龙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心组织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新模式。整合750余平方米的国有资产进行装修改造,建设了盘龙区“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于2018年12月24日启动,融合了政府、企业、社会服务与需求、政策与市场资源,分为民政养老服务监管系统、养老业务管理系统、养老服务网站、盘龙区养老服务大数据中心、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系统等10个板块。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提供服务。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养老“O2O”新模式,连接社区资源、社会服务供应商、慈善组织和社工机构。

2.监管信息化,服务高效化

盘龙区“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府垂直化管理、机构水平化运营、涉老资源社会化参与的三维管理模式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有效融合,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通过养老服务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實依据,以信息化来实现监督管理科学化,使养老服务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让盘龙区老人可自行选择所需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把个性化服务送到家。

(三)资源通融,政民互动——“云融盘龙”APP

1.新技术生产新内容

2019年5月28日“云融盘龙”APP正式上线运行,整合了区政府网站、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和一批具备线上服务功能的技术平台,也有来自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鲜活资讯。通过融合接入区级各单位部门和基层街道社区的各类社交媒体新闻,打通各个宣传平台,可通过对不同属性媒体平台的融合,每天生产发布大量接地气的新闻,实现盘龙全区各类实时新闻、消息、图片、视频等视觉化新闻、信息的快速发布。

2.线上线下政民互动

盘龙区把政务服务资源整合到手机上,用服务真正留住用户,形成良好的政民互动。“云融盘龙”App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公开发布,更重要的是通过移动端政务信息公开,将进一步畅通政民沟通渠道,形成为民服务、咨询办理、指尖问政等政民互动的良好生态。通过“云融盘龙”APP上的预约功能,可以提前在线办理预约,在APP上查询获取办事指南,实现了一端在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盘龙老百姓喜欢的APP。

二、“互联网+”背景下盘龙区政府治理创新的特点

(一)治理创新认知逐步深化

基于国家层面有关政策引导和具体要求,盘龙区政府治理创新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增强。2016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办理和网上审批平台建设,2017年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再到2018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盘龙区政府认识到大数据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路径,在中央政府大数据和政府治理总要求的指导下,深化了对大数据应用于地方治理的认知,积极推动地方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地方治理模式,优化工作机制,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并且及时回应公民的利益诉求,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二)治理创新主体发生变化

“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治理格局已逐渐发生根本性改变,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元化发展。盘龙区实行“多元主体服务供给”,让多元主体找到参与通道,“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融合了政府、企业、社会服务与市场资源等,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纳入其中为老人提供服务,实现多元主体供给,随时随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服务。

(三)治理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盘龙区政府治理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治理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治理创新外在的推动力包括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公民。从2017年“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办理和网上审批平台的建设到2019年融媒体平台运行,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表达利益诉求,密切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从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公民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的解决,都能减少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外部阻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动力明显增强。

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机制分析

(一)引导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治理创新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首先,地方政府要处理好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就必须树立“數据治国”的理念,再推动各个领域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中,重视大数据和平台建设,既要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的工作,又要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决策判断,同时也要做好数据公开和共享。其次,只有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治理创新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社会矛盾,要更新治理思维方式,契合互联网开放透明、协作共享等技术特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迈进。

(二)协同机制

治理创新必须依靠多元主体协同作用,才能发挥“1+l>2”的协同效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维模式的变革,政府一元治理模式逐渐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转变。“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创新是探究如何基于网络化协调和优化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企业社会责任职能、社会组织及公众自我管理职能的问题。

(三)动力机制

“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创新动力机制是多元化的。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是由先进技术驱动的。一是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撑,促使治理目标定位更为准确,节约治理成本。二是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新型政民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主动掌握、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首先,通过新媒体传播主动发布政策信息,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其次,利用媒体平台收集掌握民意信息,增进与民众的互动,走群众路线。最后,使用新媒体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利用新媒体的社会动员功能,广泛联系和团结群众,增强政府公信力。(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政务养老互联网+
养老生活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