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运营模式分析

2020-03-24 08:45张璐
今日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承包经营项目经理工程项目

张璐

我国是基建强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模式,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现状及问题,针对性提出了项目运营模式改善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运营上,传统模式必须得到改革,才能够让企业项目更好的进步,从而让建筑施工企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进步拓展渠道。

一、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传统运营模式分析

(一)挂靠经营模式。挂靠经营就是指的在建筑领域当中有着较好优势和资源的企业被视为被挂靠方,让其他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以自身的名义对外承接业务,从形式上来看的话,挂靠方是分支单位的形式,在挂靠的期间,挂靠方被列入被挂靠方企业管理,不管是在技术,还是在资源上都由被挂靠方来提供,但需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定期向被挂靠方缴纳费用。从法律上来看,挂靠方在进行运营的时候,必须以被挂靠方的名义来进行,所以,出了任何的事情都由被挂靠方企业来承担。从财务上来看,挂靠方因为已经被列入了被挂靠方的统一管理范畴之内了,其经营所得的一切费用都应当被纳入被挂靠方的财务管理中,在两者的利益分配上,也应该以被挂靠方的实际收益为准,在利益划分上,是属于双方内部的行为,不涉及到第三方企业或个人。要想得到比较确定的挂靠数据,并没有太大的渠道,由于挂靠这一行为本来就存在一定的违法性,但是,从建筑领域的数据上来看,挂靠在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以保守的形式来预估,我国的国企挂靠份额达到了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民營的建筑企业,挂靠份额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挂靠经营这一模式,存在很多的风险,最为明确的风险就是法律风险,这主要体现在施工合同无效、工程质量责任、工程对外债务和劳务纠纷法律责任等方面。挂靠方除了要定期向被挂靠方缴纳费用之外,其余的活动都是由他们自己自主支配的,被挂靠方没有办法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管理,当挂靠方在外有任何纠纷需承担责任时,按照法律规定都只能由被挂靠方来承担,这对于被挂靠方来说是不公平的。再比如,假设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在前期的交付环节,再到中期的建设环节,乃至后期的验收等等环节,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或纠纷,那么被挂靠方将会承担法律责任。当挂靠方引起合同纠纷之后,第三方往往会直接将责任转移到被挂靠方身上,如果挂靠方产生了债务纠纷,那么债权人则会在第一时间将债务人的身份放在被挂靠方上,当情节比较严重的时候,被挂靠方的资金会直接被冻结,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二)内部经济承包模式。内部经济承包模式就是指的建筑工程企业是发包方,和企业当中的生产部门以及分支部门等形成双方协议,以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收益。这是很多企业内部经营的方式,在1990年的时候,该运营模式就在市场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然而,后来随着市场形势和经济体制的变化,该模式的很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种运营模式在如今的市场上,国有企业使用的比较少,民营企业使用较多。内部经济承包模式同样有着一定的风险,一方面,因为“弱职能强项目”的特征,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单一,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工程项目进行控制,并且,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筑企业的经营及管理能力在渐渐的弱化,这使得企业失去了对重大项目工程主导的能力。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是项目经理自己接揽的,如果承包人的能力不足,那么就很难对工程项目实施高效管理。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现状

在我国一些中小型的施工企业当中,都还在使用挂靠经营的模式,在项目的接揽上,由经理作为领头羊,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是由企业来接揽的,在企业接揽业务之后,再将工程转移给项目经理承包。很多的工程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安全负责人等,都和企业签署了劳动合同,或社会养老保险。在采购及租赁等合同的管理上,有的合同是和企业直接签署的,有的又是和项目经理签署的,在对合同的管理上无法做到统一,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必须加强对于合同的统一有效管理。并且,在建筑工程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和支出的成本上,也需要进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都必须列入企业的核算范畴之内,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仍然有一些企业没有达到这一要求,这就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收益和成本支出不清晰,也增强了管理人员独吞收益的现象出现。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建筑企业会安排代表进行监督,因为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完善,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前景有限,有的时候还会面临一定的损失。在后续的进展中,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因此,企业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打好完善的基础。

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运营模式的改善对策

(一)将挂靠经营模式更新成为新型内部承包经营模式。和传统的挂靠经营模式相比较,新型内部承包经营模式的风险要小一些,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将原本的模式加以改革。新型内部承包经营模式就是指的,把挂靠方招揽进企业之中,作为企业当中的员工,将其授权为项目经理,并将其列入企业行政管理范畴之中。挂靠方在企业当中可以尽情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其所得的绩效是和业务相联系的,他们可以以企业的名义在市场中接揽业务。因为项目经理可以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和接揽,但在形式上又和传统的内部承包经营模式有差异,所以,又被称之为新型内部承包经营模式。

(二)加强挂靠方的考核。当企业在招揽进挂靠方之后,不仅需要将传统模式进行改革,还需要加强对于挂靠方的考核,对于挂靠方应当对其原本的业务能力和市场信誉等进行考核。因为在正式挂靠之后,挂靠方所产生的一切纠纷和责任,都是由被挂靠方承担的,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被挂靠方根本就不了解挂靠方的实际情况,很容易被当成冤大头。并且,被挂靠方还需对挂靠方以前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查看项目经理是否有陋习等,等诸多方面都通过验证之后,再和挂靠方实施挂靠关系,以此来促进双方更好的合作,实现共赢。

(三)实施风险预估。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加强风险的预估,虽然建筑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工程却时常面临着风险,若不对工程风险进行预估,极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各种不好的局面。企业需要参与进项目经理的业务接揽工作中去,有的项目经理管理能力并不是很强,还不具备预估风险的能力,这个时候,企业就应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对一些项目风险加以预计,从而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说在预计时发现了巨大的风险或隐藏风险隐患,就必须予以否决,当风险不是很大的时候,就可以采取风险转移或风险承担方式,这样一来,及时风险产生,企业也可以做到即时掌控。

(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企业在对挂靠方实施挂靠模式的时候,必须对其财务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才有助于被挂靠方和挂靠方的协调发展,一同进步,被挂靠方要将挂靠方看成是自己的子公司一样进行财务管理。不管是项目的前期采购环节,还是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都需要密切的关注,从而使得整个实施过程得到监督和管理,消除挂靠模式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特别是在签署挂靠合同的时候,必须在得到被挂靠方审核之后才得以签署,还需把对方的相关资料进行备份管理。在挂靠方资金支出流向和进出上,企业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防挂靠方将资金占为己有,所有的进出口资金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规范来使用,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资金被挪用或抽逃,尽可能的将企业项目财务风险降到最小化。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运营模式主要包含了挂靠经营模式和内部经济承包模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和发展形势下,企业需要针对项目工程运营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企业可以通过将挂靠经营模式更新成为新型内部承包经营模式、加强挂靠方的考核、实施风险预估、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对策,来改善不好的现状,从而促进企业和项目更快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山西潞安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承包经营项目经理工程项目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
项目经理从优秀到卓越的四大进阶能力
项目经理该不该发火
项目管理中没有“我”
承包经营的土地可以互换吗
论如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河南将建立10个以上县级林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