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

2020-03-24 08:45吴湘
今日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智能化

吴湘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行业和会计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要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步入转型与创新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分析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基础上,重点就如何推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促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取得更大突破提供参考。

智能化对各行各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适应智能化时代,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智能化时代。对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来说,同样受到智能化时代的影响,要求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以更好的适应智能化时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深化智能化时代对其影响的认识,并积极探索与智能化时代相适应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升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大模式转型,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应用信息化、网络化乃至智能化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以更好的适应智能化时代。

一、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

尽管目前智能化正处于发展阶段,但智能化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因而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智能化时代要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朝着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智能化时代,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而能够使学生在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更具有突破性,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未来就业受到较大的影响;智能化时代要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朝着数据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会计智能化是其于数据基础之外,只有拥有强大的数据资源,才能促进会计智能化建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更加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以及数据整合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适应未来会计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制约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智能化时代要求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参与企业管理、企业决策的助手作用,这已经成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而且也是智能化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重要关键,因而是否具备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关键能力,高职院校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总之,在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数据意识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未来更加适应智能化时代,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

二、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策略

(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在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完善,这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做出调整,进而才能使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否则就会制约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与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数据加工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以更好的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商业模式和经济环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强化“价值管理”,牢固树立“泛会计”理念,大力培养会管理、知财务、善沟通、讲诚信的创新性、管理型、复合型人才。在调整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这后,要更加高度重视培养目标的细化和分析,并且要积极探索创新性的会计人才培养理念,比如为了能够使学生具备“价值管理”能力,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了要强化学生的会计实务之外,也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能、智能技术推动会计工作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如通过参与企业“智能化会计研发团队”引导学生加大相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等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要想推动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在优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在构建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课程体系、资源体系、实践体系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要着眼于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力加强会计专业课程的“动态化”调整,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智能化会计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努力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符合智能化会计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大智能化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能力的调查研究力度,并紧紧围绕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构建基于智能化会计的课程体系,通过强化“通识教育”,强化对学生会计方法论、职业素养以及人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要更加高度重视会计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战略会计、环境会计等课程体系建设,并增加与智能化会计相适应的实践性、复合型、技术型课程,特别是要将电子发票的运用、自助报税流程体系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云会计、大数据平台建设等诸多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教育和引导,进而使学生牢固树立网络思维、数据思维、整合思维。

(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使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适应智能化时代,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会计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特别是要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积极探索更个有系统性、便捷性以及高效性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会计人才培养平台更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比如可以通过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形式,高职院校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共建和共享,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推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建设,而且也能够使教学更具有服务性和动态性。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还要积极探索社会化培养模式创新,特别是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当中,比如可以从企业需求入手,通过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企业会计人才在培养高职会计人才中的导向作用,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使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发挥更加积极的导向功能,对学生进行信息化、化乃至智能化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转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应智能化时代,着眼于促进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学生由技能型向综合型转变,积极探索更具有科学化的和超前性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入手,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需求,重点要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智能化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