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现状与展望

2020-03-24 08:45陈晓婧
今日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陈晓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也日渐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急需要解决的就是人口老龄化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角度,针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现阶段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数量就在不断的增长,建国初期时人口数量增长的幅度和比例不断的增大,这样也促使了现阶段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现如今从2019年人老年人口的数量分析,已达到了2亿以上。而且不仅如此,老龄化的人口水平和数量也在大幅增长,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青年和劳动力的比例持续了负增长的状态。部分地区的劳动力在不断的下降。尤其农村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农村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大,也会给农村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农村老龄化人口的生活现状

1.收入缺乏基本保障

农村的部分老年人由于一直以来以务农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导致很多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入,仅仅只靠自己辛苦的劳动和种植相应的农作物,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缺少相应的资金保障,使得很多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微薄。而且农村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通过劳动能力,不断的积攒自己的储蓄,如果当劳动能力丧失,就会导致他们无法承担负重的劳务,只能依靠外来务工子女和政府来相应的提供养老的帮助。因此在很多地区养老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养老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经济保障。

2.生活条件差

在面脱贫政策的颁布之前,农村很多地区的基本设施不够完善,基础的交通不够便利,而且居住环境较差,居住环境不够集中。即便是全面脱贫的体系不断完善,很多地区已经完善了基本的医疗和服务设施。但相比较城镇来说,农村的基本医疗和服务设施还是较少,有限的土地无法满足过量的人口,而且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都选择进城务工来养家糊口,致使农村留下了更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空巢老人不仅仅要通过工作来维持自身的生活,还需要负担起自己孙子孙女的养育,这样不仅不能缓解老人生活的压力,同时还给老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

3.文化程度较低

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的原因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部分地区的老年人在文化教育接受水平方面仍然是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主要在于老年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较差,缺少了教育体系的完善性,促使很多农村老人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那也就使得很多地区的农村老人,除了干农活之外,无法通过别的途径来提供自己更多的资金积累。

4.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保守

很多农村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处在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下,他们对于现有的文化认识不足,而对传统的文化认识却较为深刻,甚至根深蒂固。无法认识到到现如今的新面貌和新生活的不同,而且无法针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和社会现象有更好的认识,对于一些事物他们存在着固执和排斥的建议。例如部分的老人认为住养老院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部分老人排斥住养老院,甚至觉得住养老院是因为自己的儿女不孝,所以才住养老院,这种思想的形成会使他们排斥部分养老方式。

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输出降低了自足养老的模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原本的收入已经无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部分的农村劳动力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积累,选择外来务工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收入。这就使得很多年轻的劳动力都会外出务工,留下一些年老的人员参与和从事部分的农作物的劳动。而且由于农村生产得不到有效的发展,目前新型的经济模式發展体系也不够的完善。因此对于农村和城镇地区中老人养老问题的差异性日渐突出,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老人养老,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障,不仅仅需要依靠政府资金的补贴,也需要农村的老人在结合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解决自身养老的问题。

(二)家庭养老模式不断降低,增加了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压力

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养老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也推出了不同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方式。在1986年开始,国家不断地探索出新型的养老保险试点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方案,多种政策的颁布和方式引起了农村老龄人群享受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建议。目前国家已经探索出来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方案,但是现有的养老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养老工作的开展进度较为缓慢。尤其是部分农村老年人由于实际生活现状的影响,导致了养老体系和养老制度发展较为缓慢。例如有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积蓄,不能缴纳相应资金,而且在传统的思维影响下,他们不太信任家庭式养老方式,导致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基本的养老保险体系也无法完成。

(三)老年抚养比在不断的增加。

现如今老年抚养比重在不断的增加,主要指的是老年化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老年人在社会中被抚养的负担也作为一种指标。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农村老年人人口数量也是不断的增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新生率的降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带来了养老问题的压力。这就使得很多年轻人除了要满足自身基本生活的需求之外,还需要负担更多老年人的费用,尤其是老年人一旦生病,医药费用更加重了适龄劳动者的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整个社会的负担。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来缓解农村养老的压力。

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分析是需要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和农村地区经济状况以及地区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析的。需要结合政府、个人和社会之间,明确建立起市和农村发展的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

(一)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为了保障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要参与到养老保险之中,在养老保障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政府需要对于农村养老问题进行及时的管理和监管,确保资金的落实,在农村养老问题时提供相应的补助。目前农村养老制度形成的新农保政策不能够吸引年轻人积极的参与,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于现有的社保问题也缺乏信心,参保比例较低,不利于之后的老年养老问题的解决。所以需要结合乡镇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所来为现有的农村地区进行相应的讲解引导,人们可以独立的参与到务农工作中,服务于农村取保的服务机构,确保资金的到位,为了更好的满足农民的利益,要积极的宣传参保的有益性,提高地方農民对于参保的认识。并且针对保险制定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社保的缴纳和使用都需要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定期的公示让群众之间相互参与。让每一个群众都有对于养老保险资金使用和发放的知情权利。另外政府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基金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要确保将农民的养老钱用好、用到实处。

(二)发挥农村养老体系的自我保障作用

传统的养老方式是通过家庭保障的方式来进行的,个人储蓄保障是现有提出来的养老方式是将部分收入中的储蓄资金不断的进行积攒。使用土地保障制度,可以让农老年人有少量的土地经营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在部分的养老体系中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的发扬自我保障措施,现如今国家国家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也积极的开展了养老制度的扶持。需要合理的规划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可以通过商业保险和其他养老服务保障方式来确保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性,让参保人通过自觉自愿,在市场上进行养老金补充。

(三)改革农村户籍制,合理分配土地使用权

目前随着国家和经济政策的发展,人口出生率不断的改变,农村老龄化主要原因在于出生率降低,为了保障农村人口的数量,要适当的改革农村户籍制度,建立新的劳动力保障机制合理有序的调整。土地使用权合理发放,对于长期不在务农岗位上的人员,取消土地使用权,合理的将土地分配到农村务农人员手中,增加土地的使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在全国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随着老年化的到来,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养老机制和养老保障体系,促使农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保护,也使社会更加健康稳定。(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养老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