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护生命

2020-03-26 09:28
科学大观园 2020年5期
关键词:前线代价抗疫

“雨水”一过,气温回暖,迎春花开得正欢。疫情阴霾下,每一个人都过得五味杂陈,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期待着走向春天。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们目睹了病毒的残忍,也看见了勇者的无畏。

“病院是疆场,作为兵士,我们不冲上去,誰上呢?”面对疫情,84岁的“非典功臣”再度挂帅,有人说,看到“钟南山”这个名字就踏实了;问诊结束后,年逾古稀的李兰娟院士脱掉防护装备,面部清晰可见的压痕被媒体评为抗疫的“勋章”,深入疫区的她每天只睡3小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自己身患绝症,57岁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依然坚守一线奋战。

不顾个人安危的前辈令人肃然起敬,挺身而出的后生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据相关统计,穿梭于前线的“逆行者”,绝大部分是70后、80后、90后。

“我更了解我们组病人的情况,他们更需要我”“疫情来了科里缺人,给我分配任务吧”“咱们人手不够,我做一点,你们的压力就小一点”……在北京地坛医院的ICU病区,青年医务工作者扛起了责任与担当;“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李慧,瞒着家人报名参与抗疫第一线,她是一名“95后”。

无数个体“切片”构成一部群体“影像”,在这部影像里,他们的言行让我想起这样一段话——“那些不显山露水、把挺身而出视为理所当然、当作职责的人,他们有一点善良之心,还有一种看似可笑的理想。”这是加缪笔下定义的抗疫英雄。

可英雄也并非钢铁之躯。在无情的病毒面前,多位医护人员倒在了前线。90后乡镇医生宋英杰、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推迟婚礼上一线的29岁医生彭银华……网友Dasein直呼,“少点这样的英雄,代价太大了!”

春天已经来了,而有些人却永远留在了冬天里。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精神是永恒的,其过程是悲壮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在此,本刊向仍在一线作战的所有英雄致敬,祝早日平安归来!

猜你喜欢
前线代价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抗疫作品展
幸灾乐祸的代价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幸灾乐祸的代价
代价
跟踪导练(四)4
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