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出口产品质量
——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

2020-03-28 06:17岳云嵩
关键词:产品质量邮箱出口

李 兵,岳云嵩

(1.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191)

一、引言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互联网正加速发展普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运行规律,对生产模式、市场组织、产业结构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领域,互联网的应用日渐广泛。搜索引擎成为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风险、客户偏好,实现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精准对接。电子商务平台成为对外贸易交易的重要场所,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硬性约束,为商品展示和推广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可能性。数字化监管体系将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和税务等部门通过网络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只需要在一个窗口进行一次申报就能完成以往复杂的申报手续,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部分的进出口手续。

学者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贸易理论中被视为阻碍贸易发展的信息成本因素的作用力不断减弱,国际贸易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3]。这一观点在早期宏观层面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证明,如Freund、Clarke和Wallsten、Meijers等的研究[4-7]。在更微观的企业层面,学者们同样发现互联网对贸易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Clarke、Ricci和Trionfetti、Yadav采用世界银行收集的商业环境和企业表现调查数据,将网站和邮箱作为企业互联网使用的代理指标,定量地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使用互联网可以提升企业出口的概率,但是对已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影响有限[8-10]。施炳展利用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量作为互联网的代理指标考察了互联网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增加了企业出口概率、出口持续时间,促进了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提升,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出口数量[11];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用邮箱和电子邮件代理互联网的使用,发现互联网确实促进了企业出口[12];岳云嵩等发现电商平台对企业出口也有相似的效果[13]。然而,已有文献大多讨论的是“是否贸易”和“贸易多少”,对“贸易质量”关注不足,且缺乏足够的理论分析,没能分析互联网对产业技术升级所产生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在微观企业层面分析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种效应,并通过倍差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互联网技术应用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理论和机制分析

通常来说,一种新的通用目的性技术的出现将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特殊性,使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企业自身特点将左右互联网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制造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经得到大量文献的支持[14-16]。一是互联网提升了技术外溢的范围和效率。互联网是信息流转的重要渠道,它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专利购买等多种方式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优化产品质量。二是互联网为协同创新提供了便利。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资源组织更加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可以促进形成更开放、更灵活、更快速、更贴近用户的创新发展模式。三是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有助于质量产品制造。互联网使得企业内各部门间能更好地进行分工与合作,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17-18];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使得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算法分析找出生产环节中的短板,优化产品品质,促进产品技术水平升级。四是生产与销售的双向互动使得生产企业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显著加快。

(二)互联网的质量门槛下降效应

除了正向促进作用外,互联网信息技术同样有可能因为降低市场进入门槛而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出现下降。信息成本是阻碍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出口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目标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无力支付这部分成本而被隔绝于外贸市场。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这部分成本,为中小企业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信息获取角度看,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获取海外市场信息变得更容易、便捷和低廉,并且更有针对性。从信息输出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开设网店或企业网站的方式进行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互联网+”的营销模式使得广告投放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企业海外市场影响力迅速提升。信息成本的下降,降低了外贸市场的进入门槛,海量中小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全球分工之中,同时一些质量较差的产品也有可能因此而得以苟延残喘,从而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甚至出现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企业生产制造工艺水平较低,低端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更有可能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情况。

(三)机制分析

三、实证策略、数据说明和指标介绍

(一)实证策略

现实中,互联网接入费用高、缺乏ICT(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技能人才等因素阻碍着企业使用互联网,许多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并不愿意建设网站和邮箱。使用互联网与不使用互联网的企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了选择性偏误问题(Selection bias),这使得直接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OLS)所得结果有偏,包含互联网影响和两组企业客观存在的差异。

为了解决选择性偏误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倍差匹配的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匹配筛选出与使用互联网企业非常接近的不使用互联网企业,然后再通过倍差估计进一步消除不随时间变动的个体效应。以下是估计过程的详细说明。

一是匹配,从不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中找出与使用互联网企业相近的企业。(1)筛选出样本期内首次使用互联网的实验组企业、样本期内一直不使用互联网的对照组企业。(2)分年对两组企业进行匹配。理想的对照组企业应满足与实验组企业有相近的使用互联网的概率。我们将企业使用互联网与否作为因变量,前一期一系列可观测的企业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Probit估计。通过估计所得企业使用互联网概率P的拟合值对两组企业进行配对处理(1)匹配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匹配方法(临近匹配、半径匹配、kernel匹配)和参数选择,直到匹配的质量最为理想,满足匹配所要求的共同支撑假设和平衡性假设。最终,在综合考虑匹配质量和估计效率后,本文选取了1∶5临近匹配的方法。,筛选出“合格”的对照组企业。参考已有文献[21],匹配变量应能同时对估计中的自变量(互联网)和因变量(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8,10,12,22-23],我们选取了生产率、规模、人均资本存量等变量作为本研究的匹配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匹配变量定义及度量

二是采用倍差法进行估计。如式1所示,互联网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可以理解为,实验组企业在使用互联网前后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减去与之匹配的对照组企业在同一时段内出口产品质量的平均变化水平的平均值。

(1)

其中,DATTt表示t期互联网的出口产品质量效应,Nt表示t期实验组企业数量,I和J分别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企业,wij表示匹配上对照组企业所占权数。

(二)数据来源

数据一是来源于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统计,包含了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和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本文中网站、邮箱及绝大多数匹配变量数据均出自此数据库。参考之前学者处理方法,我们删除了符合以下条件的观测值:(1)总收入、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总销售额、中间产品价值、出口额中至少一项为负;(2)就业人数小于8人;(3)总销售额小于出口额,流动资产大于总资产,总固定资产大于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大于总资产。数据二是来源于中国海关数据库。该数据库以美元计价,基于国际通行的《协调商品名称与编码体系》HS8位码对产品进行分类,详细记录了每个企业的每一笔进出口贸易数据。本文中根据海关数据计算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并根据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对企业所属出口贸易类型进行分类。根据企业名称,我们对两个数据进行了匹配处理。匹配上的海关数据出口额(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占当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50%左右,匹配上海关数据的出口企业(出口交货值大于0)约占当年出口企业的55%,与以往研究的匹配质量相近。

(三)变量定义和测度

1.互联网的定义和测度

本文中,我们将企业网站和邮箱的使用状况作为互联网的代理指标。他们是企业运用互联网的具体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进行贸易洽谈,扩大企业市场知名度,进而建立新的贸易关系[24]。已有大量的文献将这两个指标作为互联网的代理变量[9-10,12,22-23,25]。使用这两个代理指标有三个方面优势:一是简单直观,根据企业有无网站和邮箱,将其分为使用互联网企业和不使用互联网企业;二是数据可信度高,具有可得性,文中使用的网站和邮箱数据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三是符合样本期研究需要,文中研究的样本期为2004—2009年,此时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网站和邮箱是当时企业使用互联网进行商贸活动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我们还对代理指标进行了优化处理:一是根据网站和邮箱数据的文本特征对数据进行筛选,将符合要求的样本记为1,其他样本记为0(2)网站记为1的企业,变量文本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字段之一:“ww”、“WW”、“com”、“COM”、“cn”、“CN”、“net”、“NET”、“http”、“HTTP”、“con”、“://”;邮箱记为1的企业,变量文本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字段之一: “@”、“@”、“◎”、“126”、“163”、“sina”、“SINA”、“vip”、“VIP”。此外,我们还将以上字段转化为全角输入形式,把符合全角形式的企业也筛选出来。;二是若一家企业某年的网站和邮箱虚拟变量为1,则将该企业其后各年网站和邮箱的虚拟变量均记为1。这是因为企业在建立网站或邮箱后不太可能停止使用。

2.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定义及测度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指标的构建借鉴了Amiti 和Khandelwal等的方法[26],假定消费者的偏好受到产品质量λ的影响,效用方程可以写为:

在这一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当对需求函数两边取对数,并假定σ等于一个特定的常数,那么企业-年-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则可以通过对下式进行OLS回归估计所得残差进行测度。

lnqfhct+σlnpfhct=αh+αct+εfcht

在得到企业-年-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后,由于同一家企业对于不同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并不同,为了方便估计分析,我们按照企业在不同国家出口额的比重计算了企业年出口产品质量指数的平均水平,如式2所示。其中Xfct表示f企业在t年向c国的出口额;Xft表示f企业t年的出口总额。

(2)

四、估计结果

(一)初始估计

在各期匹配过程中,首先需要筛选出对应年份新使用互联网的企业和一直不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根据开始使用互联网前一年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人均资本存量、企业财务状况等可观测的企业特征,对企业未来使用互联网与否进行probit估计。表2汇报了各期企业建立网站和邮箱的估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企业使用互联网与否与使用前企业的特征状况联系紧密,存在选择性偏误。

表2 互联网使用Probit估计结果

在进行Probit估计后,对企业使用互联网的概率进行拟合,获得企业使用互联网的倾向得分,然后根据这一得分为每一个实验组企业选出与之匹配的对照组企业。在这里,分别采用了临近匹配、标准核的kernel匹配的和半径匹配等三种匹配方法,并结合匹配的检验结果不断调整各匹配方法的参数。我们发现,1∶5临近匹配和0.0007半径匹配的检验结果较为理想,且两者最后得出的估计结果非常相近。文中我们主要汇报了1∶5临近匹配所得估计结果(3)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不再汇报0.0007半径匹配的检验及估计结果。。

理想的匹配应该同时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和平衡性假设。共同支撑假设要求配对后两组企业倾向得分的分布尽可能接近。图1汇报了2005年匹配(Web)的共同支撑假设检验结果。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匹配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企业倾向得分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匹配后,企业倾向得分的分布变得高度重合。其他各年匹配共同支撑假设检验的估计结果均与2005年相近(4)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只汇报了2005年匹配(Web)的检验结果,其他检验结果。。

平衡性假设检验是对配对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企业特征变量标准偏差进行的检验。匹配后的标准偏差值越小,说明两组企业匹配变量的差异越小,匹配质量越好。参照Rosenbaum和Rubin[28]的观点,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小于20时,匹配结果可以接受。表3汇报了2005年匹配(Web)的平衡性假设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匹配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企业特征变量的均值差异明显,P值大多接近0,表明两组样本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匹配后,两者差异显著减小,P值明显上升。其他各年的平衡性假设检验结果也反映了相近规律。

最后,通过式1,我们估计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将结果记录于表4中。表中上下两部分分别表示建立网站和邮箱对建立后第一至第四年(5)第一年表示建立当年,其他依次类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给企业出口带来了“质”的提升。具体来看,建立网站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建立之初的前两年显著为正,依次使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了3.5%、6.0%;建立邮箱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建立之初的前两年同样显著为正,依次使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了2.6%和4.0%。此外,我们发现,使用互联网后的第三年,互联网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显著性开始出现下滑,网站和邮箱的估计结果不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刚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企业的信息获取条件迅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出口产品质量也因此显著上升;随着时间推移,企业从互联网中获得新资讯的速度趋于稳定,出口产品质量将不再有明显提升。

表3 平衡性假设检验结果(2005年Web使用1∶5匹配)

表4 互联网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二)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机制和渠道,我们还分规模、所有制、贸易类型进行了估计。

1.企业规模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察了互联网对不同规模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大、中、小企业分别是指职工人数在10~99人、100~499人、500人以上的企业。表5汇报了分企业规模的估计结果,两个互联网指标得出了相近的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一个短期的正向冲击,且对中小企业影响的估计结果较为显著。以web为例,建立网站第一年,大中小企业的估计系数均大于0,但显著性依次为10%、5%、1%。

互联网相对低廉的使用成本,使得不论是高生产率的大型企业还是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都能从中受益。以往一些独立研发能力弱、市场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由于互联网的使用,可以获得更多所需的新的信息,互联网的品质提升效应更强,表现在估计结果上就是系数显著为正,影响时期更长。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实力逐步提升,开始越来越多地通过研发投入等手段推动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方法也更加完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变得相对不那么明显。

表5 不同规模企业使用互联网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2.企业所有制的影响

其次,我们根据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企业进行了分类,并考察了互联网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表6汇报了分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互联网显著促进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对国有企业则没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建立网站前两年,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分别提高5.9%和5.6%,外资企业提高3.2%和5.3%;建立邮箱前两年,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分别提高4.4%和5.7%,外资企业提高2.0%和4.0%。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互联网使用中获益更大,很可能是因为互联网能有助于企业贯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充分地发挥新兴技术手段的优势,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国有企业规模普遍较大,研发设计体系相对固定,难以将互联网中获取的信息转变为企业产品品质提升的动力。

表6 不同所有制企业使用互联网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3.企业贸易类型的影响

最后,我们考察了互联网对从事不同类型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研究发现从事两类贸易的企业有本质上的不同[29-31]。参照笔者等的做法[13],我们根据企业一般贸易出口在全部出口中的占比进行分类,0~25%的是主要从事加工贸易企业,25%-75%的是混合贸易企业,75%以上的是主要从事一般贸易企业。

表7汇报的分贸易类型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促进了混合和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网站的估计结果中,建立网站后的2—4年,从事加工贸易为主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在1%统计水平内显著下降了17.1%、14.2%和25.6%;混合贸易企业则提升了33.9%、58.2%和69.2%;一般贸易企业从使用后第一年开始估计结果就显著为正,四年依次为6.5%、40.1%、22.1%和29.4%。邮箱所得估计结果与之基本相符。

互联网对从事不同贸易类型出口企业影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所致。一是两类贸易运作方式的差异。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仅需要根据订单要求进行简单的生产加工即可,是从订单到产品的逻辑联系,其产品质量取决于订单的具体要求,而非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因此互联网质量升级效应的影响有限。而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则是从产品再到订单,更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提高自身生产水平。二是两类贸易进入门槛的差异。韩会朝和徐康宁的研究发现“质量门槛”是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32]。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的进入门槛更低,很多低生产率的企业混在在其中,这使得互联网门槛下降效应对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的影响更大,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的低端商品因为互联网得以出口,造成其出口产品质量的下降。

表7 不同贸易类型企业使用互联网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五、结论

本文构建了分析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的分析框架,得出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品质提升效应和门槛下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异质性企业,两类效应的大小不相同,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实证估计方面,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的匹配数据,采用倍差匹配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互联网使用(建立网站或邮箱)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2)分规模来看,互联网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随企业规模上升而下降,仅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显著影响;(3)分所有制来看,互联网对私营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国有企业没有明显影响;(4)分贸易类型来看,互联网对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混合贸易企业和主要从事一般贸易出口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从政府的角度,主要是为企业使用互联网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积极推动互联网普及和发展,提高网络传输速度、覆盖率,降低上网费用;二是对新模式、新业态监管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从企业的角度,一是中小企业应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提升外贸出口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二是国有、大型企业应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深入挖掘互联网的使用价值,提高网络使用效率;三是主要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应注重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避免陷入低品质陷阱。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邮箱出口
关于变更投稿邮箱的通知
《电池》杂志投稿邮箱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给情绪找个出口
邮箱变更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