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瘀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和NSE的影响

2020-03-30 10:45肖小华
中医药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达拉血肿例数

肖小华

(南阳南石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5)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属于“中风”范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杨宁研究指出,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神经营养因子S100β蛋白是脑神经损害程度的重要评估指标[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亦为临床常用的一种神经损伤特异性标志酶。依达拉奉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常用作脑保护剂,应用广泛,但既往研究显示其单用疗效欠佳[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且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但关于中西医结合对其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和NSE的联合报道较少[4]。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清热化瘀汤与依达拉奉联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hs-CRP、S100β和NSE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讨论批准并备案后,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40例)和依达拉奉组(40例)。联合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基底节出血11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2例,小脑出血8例;年龄(45.48±6.14)岁;出血量<30 mL者22例,>30 mL者18例;发病时间(21.56±3.21)h。依达拉奉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基底节出血10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4例,小脑出血7例;年龄(45.21±6.07)岁;出血量<30 mL者23例,>30 mL者17例;发病时间(21.73±3.39)h。联合组和依达拉奉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性别、出血部位、年龄、出血量、病程等一般资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及《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6]中关于急性脑出血的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并经MRI 或 CT扫描确诊;2)首次发病;3)发病后48 h内入院;4)均有保守治疗指征,无需手术治疗;5)无颅脑外伤,发病前1周无严重生理机能障碍及昏迷症状;6)间隔5 min测1次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2次收缩压≤220 mmHg;出血量≤60 mL。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脑血管病、脑内异常结构或继发于外伤、梗死、溶栓后出血者;2)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出血者;3)伴脑疝者;4)伴严重全身感染、海绵状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或系统性器官障碍者;5)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耐受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60 min内完成血凝分析、血常规和首次颅脑CT等常规检查,并给予止血、降颅内压、卧床、脑神经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全对症、预防感染、吸氧等基础治疗,全程心电监测并连续检测血压。给予依达拉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2;规格:10 mg:5 mL)30 mg加10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滴注,2次/d。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组成:水牛角、生牡蛎各30g,三七15 g,天竺黄、川芎、赤芍、大黄、石菖蒲、黄连各10 g,地龙、川牛膝、甘草各5g;阴虚者加麦冬9 g;痰热者加胆南星、瓜蒌各9 g。水煎服,1剂/d,2次/d,每次150 mL。昏迷者采用药物浓缩后注入胃内给药,意识清楚者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疗效进行判定。无后遗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NIHSS)评分减少≥90%为痊愈;病残程度1~3级,90%>NIHSS评分减少≥45%为显效;神经功能有所好转,45%>NIHSS评分减少≥18%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为无效。

1.6 观察指标

1.6.1 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和GCS评分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NIHSS评分,共13项,总分42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受到的影响越小,神经功能越好;2)GCS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言语反应以及肢体活动三个方面,总分为15分,得分越低,昏迷程度越重。

1.6.2 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

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两组的静脉血3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别取血清与血浆,冷冻处理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NSE水平,其中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

1.6.3 脑血肿量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后采用头颅CT扫描测定两组的脑血肿量,根据多田氏公式(V=π/6×长×宽×层面数)计算。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5%;依达拉奉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0例,总有效率为75%。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为校正后卡方值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GCS评分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NIHSS、GCS评分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时间NIHSSGCS联合组40治疗前31.17±6.155.59±1.29治疗后11.54±1.96*&13.14±2.74*&依达拉奉组40治疗前30.79±6.745.63±1.24治疗后19.43±3.21*9.04±2.1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依达拉奉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时间hs-CRP(mg/L)S100β(μg/L)NSE(μg/L)联合组40治疗前34.95±3.380.41±0.0627.14±2.96治疗后8.92±2.72*0.22±0.02*13.21±2.21*依达拉奉组40治疗前35.12±3.220.39±0.0726.93±2.79治疗后20.13±2.97*0.29±0.04*21.24±2.94*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依达拉奉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量比较

联合组治疗前脑血肿量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肿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量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血管壁病变[7],中医学认为其与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脑内血瘀不行、溢于脉外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对于病情较轻、存在手术禁忌症或不愿意手术者,药物保守治疗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纯用西药治疗虽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逐渐获得广大患者及医学工作者的青睐。其中,中医治疗急性脑出血以活血化瘀、促进新血形成为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的总有效例数30例和总有效率75%,说明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相较于单纯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通过对一系列临床指标进行观测,推测与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局部炎症,降低脑损伤,发挥了较好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hs-CRP作为灵敏的炎症反应标志物,急性脑出血发作后,可引起免疫损伤,刺激机体异常分泌细胞因子而致血清hs-CRP水平升高[8]。S100β蛋白是由星形胶质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急性脑出血发作时,血脑屏障受损,S100β蛋白释放入血而使其血浆水平升高[9]。NSE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可从损伤的神经元漏出,经血脑屏障进入体循环[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

依达拉奉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从而促进hs-CRP、S100β蛋白和NSE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恢复正常,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11]。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可发挥较好的联合促进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清热化瘀汤方中甘草可抗炎和消除自由基,大黄、地龙、黄连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血栓、扩张脑血管等作用,亦可降低血液黏度,发挥调节纤溶系统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急性脑出血导致的缺血性损伤,控制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降低hs-CRP、S100β蛋白和NSE等细胞因子的水平[12-13]。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说明联合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更为明显。急性脑出血是因痰、风、火、肿、瘀互结所引起的气血逆乱,聚集于脑髓呈“肿”,使脑髓损伤后发病[14-15]。因此,其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原则,但刘渝册等研究提到,若给予急性脑出血单纯的活血化瘀治疗,易引发出血;若给予单纯的止血收敛治疗,易加重瘀滞[16]。故治疗时不仅要活血化瘀,亦要清热泻火。本研究所用清热化瘀汤中水牛角可凉血、清热、解毒;生牡蛎可软坚散结,平肝潜阳;三七可化瘀、活血、消痛,有止血不留瘀之效;天竺黄可化痰清热、清心养神;川芎可行气不伤血,祛风止痛;赤芍可凉血清热,散瘀止痛;大黄可推陈出血;石菖蒲可宁神开窍益智;地龙可清热熄风;牛膝引血下行为使;甘草则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17-19]。全方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祛痰开窍、清心养神,有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20]。此外,清热化瘀汤中各组成药物均有抗炎、抗自由基、减轻免疫损伤作用,亦可改善血流,促使血肿消散及吸收,缓解凝血酶诱导而成的神经细胞凋亡及脑水肿症状[21]。因此,两组治疗后脑血肿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脑血肿量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

综上所述,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缺损,降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达拉血肿例数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