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4-09 08:24张万奎李小娟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散光乳化硬核

张万奎 李小娟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1例,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39例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测定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程度,同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程度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则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散光程度能得以有效控制,并发症少。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志码:A

白内障为常见眼科疾病,发病群体多集中于老年,且具有高发病率,硬核白内障极易致盲。手术为临床主要治疗方式,常规手术治疗虽有助于疾病治疗,但其存在并发症多、易伤及角膜内皮等诸多不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存在明显差异,除了有小切口优势外,还能够更有效保护角膜,使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控制在最小。基于此,本研究于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硬核白内障患者81例,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0.12±6.47)岁;研究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08±6.44)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硬核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符合手术治疗标准;③手术治疗前测定最佳矫正视力并未超过0.1,且均为单只眼睛患病;④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

(2)排除标准:①角膜病变;②高度近视;③葡萄膜炎;④青光眼;⑤合并全身性感染;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患。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为其安排相关检查,包括角膜曲率、眼科A/B超等,依据SRIC-Ⅱ公式可得出患者所需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在手术实施前3 d要求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在手术实施前1 d为患者术眼进行正确泪道冲洗、剪睫毛等,在手术开始前30 min为患者术眼结膜囊进行规范冲洗,还需要进行散瞳操作,可利用复方托吡卡胺进行。而后均进行常规术眼麻醉,具体实施方法:麻醉时间为手术开始前15 min,球周浸润麻醉处理充分使用利多卡因(浓度为2%,用量为4 mL)。压迫眼球,压迫时间为5 min。

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具体实施方法:作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位置选择为12点位,同时通过穿刺,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切口位置選择为2点位;取粘弹剂,将其注入进前房内,进行环形撕囊处理,待其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水分离、水分层,需要将处于粉碎状态的晶体核予以良好吸除,最后将提前准备好且适合患者本身的人工晶状体准确放置于囊袋内。

研究组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具体实施方法:作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位置选择为12点位,同时通过穿刺,作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切口位置选择为3点位;先进行完全水分离核周皮质,观察核游离后,需要分次取核,取粘弹剂,将其予以注入,将晶状体予以粉碎,残留皮质予以完全抽吸,最后将人工晶状体准确放置于囊袋内,关闭切口,并注水,检查其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1)裸眼视力比较。测定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2)角膜散光程度比较。测定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并详细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后囊破裂、虹膜损伤、角膜水肿等在内,统计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裸眼视力、角膜散光程度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组内比较均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百分数表示,同时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裸眼视力比较

术前2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所列。

2.2角膜散光程度比较

术前2组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角膜散光程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所列。

2.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所列。

3讨论

白内障的发生、进展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遗传、外伤等,在诸多因素影响下造成晶体代谢改变,处于紊乱状态、出现退行性老化等。加之患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群,晶状体浑浊程度往往更加明显,核硬度往往更高,随着病情持续加剧,出现硬核白内障。硬核白内障发病后,多伴随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临床强调应在第一时间予以最为恰当的治疗,使致盲风险有效降低。临床对其治疗予以充分重视,考虑到不同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常规手术治疗虽有助于视力恢复,但极大可能影响角膜内皮,使之出现损伤,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接受此手术治疗后,通常情况下会伴随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其恢复。相关研究表明,保护好角膜内皮细胞方能有效确保角膜透明,特别是对成人来说,当其角膜内皮细胞遭受损伤,则将不能够继续生长。此类患者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最小化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对其形成强有力保护。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现阶段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备受关注,且其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安全性可靠等,对术后恢复具有一定帮助。此术式不仅具备小切口优势,除此之外,其在摘除患者晶状体核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前房进行多次操作,能够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最小化其损伤,更为可靠保证角膜安全。本研究还发现,采取此术式,可更容易维持前房,使之保持稳定,使患者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并不会出现角膜水肿等在内的诸多不良事件。虽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优势明显,但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手术内切口大小适宜,且需要比外切口大,对角膜内皮形成强有力保护,最小化其损伤;二是在进行水分离晶状体核与皮质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分离;三是在手术实施过程中要合理恰当使用黏弹剂等,其剂量要合理;四是娩核行为要规范,尽可能轻柔,在顺利娩核的同时还能够不损伤角膜内皮。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提高裸眼视力具有一定帮助。原因可能是:此术式在实施过程中能明显较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对角膜形成强有力保护。研究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散光小。原因可能是:此术式能更好维持前房稳定,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基本上不会释放能量。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少。原因可能是:此术式切口小、创伤小、更好维持前房稳定等。

硬核白内障临床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促进裸眼视力提高,控制角膜散光程度于合理范围内,使并发症总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保证患者眼部健康。

猜你喜欢
散光乳化硬核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散光”也要及时治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