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2020-04-09 08:24罗罕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替罗非班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罗罕

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较对照组的77%高;两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较对照组的17%低。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聯合替罗非班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大大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脏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志码:A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该疾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疼痛、胸闷、腹胀,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致使病情持续性加重,极易引起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命安危。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节血脂、延缓粥样硬化进展、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故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广泛应用。研究指出,在应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可促使患者梗死心肌的血流尽快恢复,从而有利于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证实此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将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本病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诊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第8版《内科学》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12 h内;(3)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目的,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出血疾病史;(2)近期接受过心脏手术;(3)合并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5)曾发生过不良心脏事件;(6)用药依从性差。将人选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4-76岁,平均(60.21±6.14)岁;发病时间2-11 h,平均(6.47±2.03)h。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8±6.31)岁;发病时间1.5-11 h,平均(6.27±2.06)h。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即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替罗非班治疗,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速率控制在0.13-0.17ug/(kg·min),每日晚静滴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1)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N端前脑钠肽(NT-proBNP);(2)观察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判定。显效:病症基本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有效:病症明显减轻,心电图有一定改善;无效:病症、心电图均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8.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7%(P<0.05),详见表1所列。

2.2比较hs-CRP、NT-proBNP水平

两组治疗前hs-CRP、NT-proBN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NT-proBNP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详见表2所列。

2.3比较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7%(P<0.05),详见表3所列。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血小板易于发生黏附、聚集,并逐渐形成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后将造成血管堵塞,心肌细胞出现缺血、坏死现象,久之便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带来致命性威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稳定粥样斑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可通过阻断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而对血脂起到有效调节作用,同时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降低粥样硬化程度。而另一种药物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Ilia受体拮抗剂,经静脉滴注给药后,可快速起效,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表面受体而使血小板交联和聚集迅速得到抑制。本研究采用上述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的77%相比较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与对照组的17%相比较低,与杨豫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取此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hs-CRP是机体在发生炎症反应、感染等情况下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也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一种强预测因子。相关研究表明,hs-CRP表达水平与冠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的敏感性指标;NT-proBNP则是脑钠肽家族的重要成员,相关研究证实,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可触发左心室重构,诱使NT-proBNP大量分泌,且左心室重构愈严重,NT-proBNP表达水平愈高,NT-proBNP水平可反映左心室功能损伤程度。在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降低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示此联合治疗方案还可能通过下调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并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方案,其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且能够有效改善血清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替罗非班阿托伐他汀急性心肌梗死
芪参益气滴丸、双嘧达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