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飞白书”

2020-04-15 03:58周园
奇妙博物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蔡邕学府石灰水

周园

东汉有位非常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yōng)132—192),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汉献帝在位时,他曾做过左中郎将,因此后人也称他为“蔡中郎”。蔡邕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书法体,叫“飞白书”。为什么叫飞白书呢?历史上流传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蔡邕奉汉灵帝之命把自己写好的文章送到鸿都门去。那儿是皇家藏书的圣地,一般人不可以随便进入。蔡邕在外等待接见的时候,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做整修,他们用小扫帚蘸上石灰水在墙上写字。蔡邕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只不过是随便看看。可谁知越看越起劲儿,还看出点儿门道来。只见工匠们一扫帚下去,墙上便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疏,蘸不上多少石灰水,加之墙面不够平整,一扫帚刷下去,白印里有的地方仍然露着墙皮。

你知道吗

東汉熹平年间,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门外立有很多块闻名书法界的石碑——《熹平石经》,它就是由飞白书的独创者蔡邕参与编写的。《熹平石经》只用隶书一种字体镌刻,所以又被称为“一字石经”。

《熹平石经》残石

《熹平石经》拓本(局部)

那为什么要在最高学府的门口立这么多石碑呢?原来,在古代印刷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古人的书基本上是一个字一个字抄写出来的,抄来抄去难免有很多谬误。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家经典石刻本,《熹平石经》给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保证了儒家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工匠们从山上开采出大石块,打磨平整,再一笔一画地刻上字,工程比手抄书更加浩大。这样的“书”立在太学门外,方便全国的读书人传抄,很多经典因此得以保存和流传。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地,你都可以一睹《熹平石经》的真容。

蔡邕脑子一转,有了个奇妙的想法。他想,自己以往练字用笔蘸足墨汁,一笔写下去,笔画全是黑的,没有一丝的空白。如果像工匠粉刷墙壁一样,让墨迹里显出些白底来,难道不是更有趣吗?想到这里,他兴致来了,交上文章后马不停蹄地飞奔回家。蔡邕跑回家后立即铺上纸、准备好笔墨、仔细回想刚才工匠刷墙时的情景,然后开始练习。起初尝试时,蔡邕写下的字不是露不出白来,便是露得不自然。但他没有气馁,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蘸墨和行笔的分寸。经过一番刻苦练习,他的作品终于达到了笔画间隐隐见白的效果。这种写字的技巧使书法变得飘逸生动,宛如用枯笔写成的一般。

蔡邕创造的这种书法,很快流传开来,这就是书法艺术上有名的飞白书。后世许多书法家纷纷效仿,连历代皇帝都十分喜爱并效仿,像唐太宗、宋太宗,都是写飞白书的高手。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将飞白书与绘画结合,会呈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呢?快开启你的脑洞、创作你的书画作品,并在微信读者交流群中分享给我们吧!

猜你喜欢
蔡邕学府石灰水
困境
树木为啥穿“白衣”
蔡邕听琴
创新机制打造全国首家非公企业党建示范“学府”
倒屣欣逢迎
树木为啥穿“白衣”
树木为啥穿白衣
蔡文姬辨琴
善变的石灰水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