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启示

2020-04-17 14:50胡声娟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启示

胡声娟

摘 要: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作为扶贫工作中的一部分,其工作成效既关乎着高效育人工作,又关乎着扶贫工作,更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时代新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扶贫思想指导高校资助工作,创新工作思路。通过贯彻扶贫思想、完善资助制度以及形成资助合力等全新开展高校资助工作,以期资助育人取得更好效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关键词:教育扶贫思想;高校资助;启示

一、引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教育脱贫作为习近平扶贫思想中“五个一批”工程之一,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用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来指导高校资助工作,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资助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文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部分内容如下。

(一)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曾提出,要建立新的教育观,把教育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进步。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也提到:“要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越穷的地方越要办教育,但是越穷的地方越需要教育,越不办教育越穷”[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教育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更是将教育脱贫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教育脱贫作为“五大精准”脱贫中的重要途径,提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二)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扶贫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1]“物质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上的贫穷。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如果扶贫不扶志,就可能无法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甚至有可能返贫。如果不扶智,就会存在知识匮乏、综合能力较弱,无法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要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必须将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彻底摆脱贫困。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贫困情况绝大部分是因为家庭贫困造成的,学生也想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脱离贫困。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关键点,引导他们树立摆脱贫困的观念、志气和信念,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三)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扶贫思路,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路,把教育扶贫与开发纳入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首要选项实施[2]。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到“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四)全社会形成扶贫合力脱贫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明确“扶持谁”、又要明确“谁来扶”[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新的攻坚期。“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4]。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格外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履行职责,创新思路,全方面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的能动作用,从学校学生资助方面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让学生切实享受扶贫政策利好,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从学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应有之力。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路

(一)贯彻教育扶贫思想,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物资帮扶治标不治本,只有通过教育,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才能有和贫困斗争的动力和支撑[2]。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间段。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强化“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观念。据此,高校可以通过感恩宣传、学习典型以及利用节日开展感恩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作用,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同时,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落实“三全育人”精神,从“富脑袋”入手,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远大志向,从意识上摆脱贫困观念。

扶貧先扶智。首先,通过专业教育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学生头脑。开设诸如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其次,发挥学校众创空间作用,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利用学校的众创空间,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经济效果,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锻炼,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意志。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掌握脱贫致富知识和技能,阻断代际贫困。

(二)完善资助制度,落实精准资助工作

扶贫必先识贫,要弄清楚“扶持谁”的问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能力,提高困难学生的数据认定质量,既不漏报真正贫困的学生,也不将非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切实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扎实做好高校资助工作,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

充分利用数据时代的便捷性,甄别资助对象。根据学校学生来源总体情况,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制定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量化体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在精准资助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识别出真正贫困的学生,做到“精准扶贫”,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实惠。

发挥勤工助学岗的作用,实施因“漏报”托底。针对因高校资助名额限制而导致部分贫困学生未能享受到资助或是一些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如遇突发事件或是家庭有重大变故等情况,学校可充分利用内部勤工助学岗,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资助、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起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观念。让学生通过劳动所获,树立起自强自立、人生价值的正确观念。实现从实践到认识的切实转变,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最终实现“精准脱贫”。

(三)动员各方面形成高校学生资助合力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发展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展开,全校要协同作战,形成高效资助工作强大合力。

分工明确、协同助力。学校各处室、各院部、各支部都要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学校资助负责部门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工作顶层设计,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不断深化资助工作机制改革创新;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健全动员机制,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搭建多形式的资助平台,全方位开展资助工作,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享受到国家政策利好,有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学校各处室、各院部、各支部要本着“资助工作人人参与”的态度,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学校资助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关注、关爱困难学生。通过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各层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带好头、树标杆、促发展。以班级结对的方式,落实到每个贫困学生,帮助、引导贫困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脱贫志气,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提高综合能力,加强自信心。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但是各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认真考察,悉心培养,吸纳入党,使其成为榜样和标杆,潜移默化影响其他贫困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四、结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扶贫思想,立足实际,有序推进高校资助扶贫工作是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高校资助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符合习近平总书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引导学生树立起脱贫志气,提高致富技能。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落地生根。以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坚战,以“三全育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合力“啃下硬骨头”、攻坚拔寨,推进國家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袁利平.论习近平教育扶贫战略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18(3).

[3]欧健,刘晓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6).

[4]习近平.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 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EB/OL].(2014-10-17)[2019-11-1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5858192,2014-10-17.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