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缺失

2020-04-17 14:50谭雯雯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缺失家庭教育

谭雯雯

摘 要: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合力之一,在社会、学校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探究农村基础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四个路径给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家庭教育;缺失

一、引言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曾说:“家庭集体、父亲、母亲以及其他长辈们成熟的智慧世界就是幼儿思维的基础。”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教育的三大合力,与其他二者有着很大区别的同时又有着密切联系。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就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

本文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基础上,以渭南市某镇为例,采取了田野调查中的随机采访方式,发现一些当下农村基础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寻求解决对策。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收效显著,而农村基础教育在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其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农村家长整体文化素养偏低

农村家长们大多是初中或小学学历,眼界和文化素质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家长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其文化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层面不能给予孩子帮助,寄希望于学校教学,不明确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求给孩子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较以往明显增加。因此,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就业,留下年邁的父母及年幼的子女留守。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下农村教育的突出性问题。

1.父母教育缺失

受经济情况影响,大部分农村父母为了维持生计只得将子女抛给祖父母抚养,离开农村到外地经商打工,一年甚至两年才回家一次。他们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因为常年不在孩子身边而产生一种负疚感,因此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即便是不合理的物质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不正当的消费观念。且童年时期父母教育的缺席,会造成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表现为过度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自卑心理等。

2.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家中的老人们就自然而然的承担起了照顾、教育孙辈的责任。隔代教育由此产生,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首先,农村老人们文化水平有限,大都识字不多,无法形成有文化氛围的家庭教育。其次,老人与孩子沟通难,缺乏共同话题,且遇到问题一味责骂,教育方法落后。最后,农村老人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再加之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都养育有两个孩子。在与某镇中心小学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得知,还有不少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家长对于家中的男孩百般溺爱,却对女孩不屑一顾。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育是及其不利的,易造成男孩娇惯任性,女孩自卑软弱。

(三)缺乏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如果家都变得不温暖,孩子们该何去何从。夫妻关系不和,婆媳关系不和,便常常在家中上演大战,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幼小的心灵在面对这些复杂的争执时无所适从,他们没有能力阻止争吵,只能默默忍受。在长期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价值观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扭曲,会造成严重的自卑和自闭心理以及情感障碍。他们渴望爱和包容,却恐惧婚姻。同时,他们的叛逆心理也会比家庭和谐的同龄人强很多。他们厌倦自己的家庭,渴望离开家庭,甚至很多孩子会产生对父母的厌恶情绪。

三、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中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四个路径

针对上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尝试从政府、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四个路径出发,旨在帮助农村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

(一)政府方面

政府作为教育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持,有关职能部门的作为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将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当做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紧要任务。

1.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金的注入。这一点虽与家庭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如今为人子女的学生将有一天为人父母,这一措施将有望在将来从整体上提升家长的素质。

2.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在城市务工,工资低,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赞助费。许多城市学校甚至根本不接纳农村户籍儿童,致使广大农村儿童无法跟随父母在城市学习生活,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离开父母,谈何良好的家庭教育。针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政府应积极作为,改革户籍制度,从而打破城乡户籍壁垒,创建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并采取配套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将有效缓解隔代教育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二)学校方面

学校与家长是学生管理的两大平台,其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家庭教育的完善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着力提高农村家长教育素养,将提升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作为重要方向。

1.学校与家长构建密切沟通机制

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进行联络沟通。一是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家长会;二是教师应积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加深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三是每月设立专门的“家长接待日”,为家长的校访提供机会和途径,便于家长直观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态;四是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除了传统的电话交流,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渠道,开设家教指导热线、家教指导网站等。

2.办好寄宿制学校

为给孩子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办好寄宿制学校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这样不仅能够使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可以在学校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品质,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与小伙伴的住宿生活将会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学会与人交往,完善他们的性格。

(三)家长方面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政府、学校以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1.增强家庭文化氛围

家中应设立书房或书架,购置一些适合儿童读的书目。父母在家也应经常读书,在提升自己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能够以身作则,多读书,读好书,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还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积极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合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应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并经常查看其功课。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能够有助于孩子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2.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父母在家中应首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轻松。对于夫妻矛盾、婆媳不和等问题,家长应学会平和沟通,避免在孩子面前爆发争执。这对于孩子平和善良、自尊自爱的品质形成有著重要意义。

3.道德品质引导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物质生活及学习生活中,应关注其精神层面,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家长应以身作则,注意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一点一滴去引导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不好的习惯应及时进行纠正,而不是以“年纪小不懂事”为借口敷衍过去。遇到问题不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的责备,而是能够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换一种方式、多一点时间,将令孩子受益终身。

(四)社会方面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仅依靠政府、学校、家长三方面的努力还不能完全解决,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与支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注入以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及设施建设,共同营造农村文化氛围。加强关于改善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宣传,呼吁社会力量关注农村家庭教育,建立社会基金用以资助一些经济困难及接管成问题的家庭。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等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学校之外的教育氛围。

四、结语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多方共同关注形成教育合力,创造出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一点对于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显得更为急迫,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河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研究,2001(4).

[2]王丽丽,张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

猜你喜欢
缺失家庭教育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