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0-04-17 14:50冯德萍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廉洁风险

冯德萍

摘 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调反腐、除沉疴,使中国特色的反腐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贪者不敢腐、不能腐,给国有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指明了方向。本文联系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实际,从防控腐败风险的视角,对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一、企业廉洁风险的含义及其特点

企业廉洁风险有两层含义,狭义的廉洁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公务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以及腐败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广义的廉洁风险包括因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履职行为、制度机制、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引发的腐败、侵权、社会危害,而被责任追究的隐患。廉洁风险具体到某一个职务或岗位上就是岗位廉洁风险。

岗位廉洁风险与具体的职务和岗位密切相关。涉及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客观性,是指人具有为自己谋私的本性,任何掌握公权力的个人在其职务或岗位上,都可能有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二是随机性,处在任何职务或岗位上的个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掌握着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权力,至少是有参与配置这些资源分配的权力,腐败行为随时有可能发生。三是高危性,岗位廉政风险一旦发生,造成的后果将极其严重,腐败行为本身将造成资源不合理配置和非生产性消耗,给企业及职工利益造成损失,同时降低公信力,侵蚀诚信度。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易产生廉洁风险的主要工作环节

第一,在工程分包环节,利用管理中的漏洞或者权力,企业相关领导存在着把工程分包给自己的亲属和有特殊关系的劳务队伍,从中渔利的可能性,或与工程分包单位发生不正常关系,给予其特殊关照,在双方合作中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害。

第二,在资金管理环節,企业负责人有可能脱离监管,截留资金设立“小金库”,通过“小金库”为腐败行为买单;此外还可能存在着不遵守集体决策和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领导私自拆借资金、对外担保或坐支资金、截留收入;将工作中的佣金、礼金、消费卡或者好处费等据为己有或者私分等。

第三,在计量结算环节,企业相关负责人可能给合作队超额、超前结算。例如,通过多计量工程量、多核算工时、多计入材料费等方式,谋取私利,造成企业效益的流失。

第四,在设备与材料的采购、管理环节,相关人员可能会利用职权损公济私。例如在设备物资的购买、租赁、处置、验收等环节,吃、拿、卡、要;材料采购弄虚作假,对企业造成损失或闲置、浪费;在材料出、入库中,工作缺乏责任感或者作假冒领;在机械租赁时高价租用外部设备;违规处置剩余物资材料和闲置设备等。

第五,在安全质量管理环节,对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或降低检查标准;在施工环节,对安全防护设施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情况未能果断采取措施,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失之过宽、失之过软。对有问题工程降低质量标准,或故意隐瞒存在的问题,使施工队得以蒙混过关。

第六,在合同管理环节,通过合同作假侵犯企业利益,或者利用文字歧义、价格不合理、条款不全、主体不明等合同漏洞,有意无意地使企业产生合同风险,利益受到损失。

第七,在人事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着主要领导“一言堂”,干部任用前考察不细不实,在处理干部问题和任用重要、关键岗位人员时看重小圈子利益或亲情关系,丧失组织原则。

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产生廉洁风险的原因

主观意识上放松。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当今较为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对党纪国法时刻保持清醒和敬畏的态度,主观意识上牢记自身的岗位使命与担当,才能在各种廉洁风险面前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波堤”,经得起考验。反之,如果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在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方面出了问题,在主观意识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就会发生行为失范、失控,引起腐败情况的发生。

制度程序上的缺失。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中指出:“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腐败行为的发生与制度程序上的疏漏和缺失有很大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各项工作如果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设计及执行上存在缺陷和不足,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自主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就会为腐败提供机会,产生廉洁风险。如果各项制度完善、程序缜密、流程严格,那么腐败的成本和代价就会很高。

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中,完善的监督机制既可以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也可以使腐败行为无法实施,廉洁风险不会变成现实风险。倘若监督机制出现问题,制度和职责不能被执行到位,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就可能被人利用,缺乏监督的权力最易出现腐败行为。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十八大以来,通过各种反腐败的举措,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净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目前价值观多元化,正能量的信仰对社会混乱的思想还没有产生决定性的掌控,腐败的诱因在很多地方还大量存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心态失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于看重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甚至把正常履职看作是攫取高额回报的筹码,在这样失衡的心态下,权钱交易便有了市场,廉洁风险很容易爆发。

四、积极有效地应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廉洁风险高发的局面

(一)信念、理念防控

认识和观念是廉洁自律的根源和动力。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党组织来讲,要清晰明确重视廉洁风险防范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负责、对领导干部的尽责、对自己岗位职能的履责。

一是抓信念本质防腐。人之所以出问题,其本质还是信念“大堤”出了问题,是背弃党性理念,放弃党性原则的体现。为此,从严治党、加强经常性的党性、党史教育必不可少。毛泽东认为,为人民服务和为政清廉是辩证的统一。“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到西柏坡参观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他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二是要在企业管理理念中强化“没有廉政就没有管理”的理念。没有廉政,企业效益就会流向分包队伍;工程质量就会因偷工减料变成豆腐渣工程;同时这样的领导在职工眼里,他的管理措施也不会有多少执行力。因为“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管理者只有在廉政问题上经得住考验,他才能在管理上做到敢说敢管。

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个人来讲,首先是怎么想权力,企业管理者要明白“权力是风光和风险的双刃剑”的道理。一定不要认为权力是自己的,是可以长期持有的;要认识到权力是双刃剑,它给人带来的是风光和风险两个方面。如果管理者忘了权力的风险,那风光也会随时戛然而止。其次是怎么看财富,要灌输“因贪致贫”的理念。貪欲是人生最大的弱点,追求财富没有止境。许多人都是在追求中失去了自己已经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最后是面对贿赂怎么办。那就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总结并提出的:“一拒、二退、三上缴”。拒腐蚀、永不沾才能让你寝食安然,管理有效,一生平安。同时,各级组织要通过汇集古今中外廉洁文化理念、警句、故事等,加强经常性的廉洁宣传力度,营造真实有效的廉洁氛围,达到防控效果。如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以及贤能兴家,廉可避祸等格言警句,做到警钟长鸣。

(二)制度机制防控

邓小平认为制度弊端是腐败之根源,可以说制度防腐是邓小平廉政思想之本。现在我们不乏各种制度,但高度集中的制度带来高风险的制度漏洞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制度建设的目标与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而其中的关键在于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把廉政风险防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按照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制定有效的约束措施,做到用制度管事、管权,在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实现全过程的监督防控,使之不便为。

第一是业务流程节点防控。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业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不断梳理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建立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全面覆盖查找出的主要廉政风险点。同时,要科学设置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监管到位的内部运转体制,确保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衔接顺畅、便利、精简,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实现廉政风险的有效规避。

第二是限权制权防控。在大的政策制度框架下,强化对权力的制衡约束是防腐倡廉的必然手段。对权力过于集中的岗位,健全定期检查和民主监督制度、党政领导互相监督制度,进一步限权、制权,有效压减岗位廉政风险。遇有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重要政策出台、临时性重大项目实施等,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及时跟进完善廉政风险专项防控管理制度,确保风险防范无缝隙、不间断。

第三是有效实施阳光工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消除各种实质性的暗箱操作。阳光合同、阳光履行、阳光监督、阳光结算。给职工明白、给干部清白。反腐败“防胜于反”,面对中国式反腐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反腐防腐最终还依赖于需要设计和完善、实践有效的制度,制度反腐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保证。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在优化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推进民主公开、加强体系、科技防控、建立预警机制、实时动态管理等方面改进创新,实现有效防控。

(三)监督检查防控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而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权力屡屡出轨,关键在于监督乏力,或者实质上没有有效的监督。一个自己什么都能办了的制度,几乎等同于让人犯罪的制度,这是制度的缺陷造成的。完善的法治社会,没有监督的权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目前在我们社会很多领域,还存在着大量监督薄弱的权力空间。2016年春节过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终审被判无期徒刑。宋建国之所以从权力巅峰滑落,最大的祸根就是在汽车牌照的管理上出现问题,他在一份忏悔书中说:“我刚到任时就意识到牌照敏感,不加强管理迟早会出事。我也曾努力欲废除人为审批。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实现,而且竟出在自己身上,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定要出问题,出大问题。”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中,要针对管控薄弱环节、高发易发环节、敏感关注环节、利益集中环节等予以监督防控,使之不能为。

五、我公司廉洁风险防控创新成果

2018年,在十一冶集团公司纪委的统一部署下,我公司结合实际,在机关部门全面实施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注重在“预、防、控”三个字上作文章,超前预知,主动防范,有效控制,把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寓于日常管理之中。通过查找岗位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落实防控责任,较好地解决了滋生腐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初步显现出积极的廉政效应,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违规违纪现象得以有效遏制,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岗位风险人员从被动顺从向主动防范转变。通过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使广大干部员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手中的权力,预防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切身感受到“风险无处不在,防控人人有责”。二是实现了廉洁风险管理由事后“亡羊补牢”向事前预警防控转变。通过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采取防控措施,把惩防体系建到岗,丰富了预防腐败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三是实现了从设置权力“高压线”向营造干事创业的“安全区”转变。把廉洁风险防范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各个环节,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实施防控管理,将所有存在风险的管理人员纳入风险防控管理的全覆盖,形成了监督干部、约束干部、保护干部的干事创业“安全区”,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公司把风险防范与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和无形作用,坚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内容丰富的廉洁文化季活动,使廉洁意识深入人心。还积极拓宽廉洁文化建设阵地,在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等5个施工点分别设立了廉政书柜,大力宣传廉洁文化,达到了以廉洁文化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的目的。

我公司坚持“活化”岗位廉政教育形式,每年年初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积极开展廉政课堂进项目、进一线活动,对新进员工进行“廉政第一课”,定期组织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观廉片、学廉案,收到了良好的倡廉、导廉、劝廉、助廉效果,强化了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落实防控措施,提升企业廉政风险的预警能力;通过廉政教育机制的建立,提升了企业的风险辨识和防范能力,增强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下一步,我公司还将在其他岗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有效规避风险,拓宽覆盖面,实现廉政风险和业务风险同步防控,为推进公司持续发展真正筑起抵御廉政风险的牢固防线。

六、结语

廉洁风险防控是运用现代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创新工作模式。加强廉洁风险防控,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建设廉洁企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章新杰.关于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2(Z4):88.

[2]姚万明.浅议如何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2):40-42.

猜你喜欢
廉洁风险
国企廉洁风险防控常态化机制建设
如何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推进企业稳健发展
试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廉洁风险防控
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