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题目的解题技巧

2020-04-20 11:20漆晓林
课外语文·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文言文高中语文

漆晓林

【摘要】文言文在每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考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如临大敌,有的甚至读完文章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内容,一头雾水。做题时就更是随心所欲,对错全凭运气。这类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在日常学习中没有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他们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课堂,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往往和平时熟悉的语言大相径庭,很多与现代相似或相近的字词,意思却与现今相差千里,更别提一些晦涩难懂的古代专有名词了,据他们反映,学起来有时就像在学习一门外语,本文就助学生更好地解答这方面的题目给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066-02

文言文作为高考必考题目,占的分值很重,是高考比较难的题目之一,也是失分重灾区。所以说,文言文题目的正确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甚至能成为学生的人生转折点。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网络上有句流行语,高考时一分的差距有时是两个大学,有时是两个城市,有时却是两种人生。所以,掌握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

一、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文言文阅读题一般不是课本上已有的课文,而是节选自一些名篇名作,学生此前应该没有见过。那么面对这样一篇没有见过的文章,学生要在高考极度紧张的氛围和极短时间内弄清楚它所讲的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把它一段一段地进行解释,又可能会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也不利于正确答案的得出。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比较头疼,那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

毕竟是阅读题,与平时经常做的现代语言的阅读题的做法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可以借鉴。可以采用分步阅读全文的方法,这里的阅读全文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粗略阅读,掌握大意。就是说要静下心来,先粗略地浏览一下文章,对其中所说的内容能够进行大体的了解。比如说文中说了什么人物,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做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当然这一遍只是一种泛读,肯定会有看不懂的地方。第二步,仔细阅读题目,钻研字词。在粗略读完全文之后,进行对题目的研读。将题目与文中内容相对应的地方着重标出,尤其是考试的最后一题一般是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概括,读完最后一题后应该会对文章的大体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第三步,精读全文。这时就是带有目的性的精读。因为在第二步已经了解了要考查的内容,所以在这一遍阅读时要注意各种细节,比如说文后的注释,注意联系上下文,加深对重点段落的理解。

二、对问题选项的特点进行研究

在做选择题时,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确定答案,那么就需要对每一个选项进行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通常来说,文言文选择题的选项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望文生义”的选项通常不对

“望文生义”就是说忽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仅仅用平时的语言习惯对字词进行解释。但是文言文中的字词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通常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题目选项,看有哪一个选项是“望文生义”而来的,这个选项就是用来迷惑考生、干扰思考的。比如说《史记》中描写吕太后与戚夫人时,有一句话是“使居厕中”。这里的“厕”可不是指的今天所理解的厕所,在古代它有猪圈的意思,如果在题目选项中出现了“厕所”这个词,很明显就是错误的。

(二)“张冠李戴”的选项肯定是错误的

前面说过,在通读全文时,要整理出一个思路,文中有几个人、每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他们分别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如果题目中出现对这部分的考查时,可以对号入座。只要是出现“张冠李戴”的选项就是错误的。比如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性格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选项中出现“张飞性格温和”之类的描述显然是错误答案。

(三)“无中生有”肯定不正确

在阅读完全文后,应当对文中的事件进行梳理。题目中关于事件的描述,如果属于文中并没有出现的内容,或者说把文中事件的因果关系弄颠倒,或者强行进行因果配对的属于“无中生有”,这些选项显然是错误的。

三、直译全文,忠于原文

文言文的翻译题目必须遵守“全文直译,忠于原文”的原则,要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直接翻译,尽量避免意译。详细来说,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掌握五个要领。第一,用现代语言解释文言文中每一个词的意思;第二,有些个别字,可以转变成现代语言中的两个字,对于一些名字、地点、年号这些特殊名词,有时强行翻译会起到干扰效果,所以可以不翻译,保持原样;第三,将翻译好的字词按照平时说话的习惯组合成句子,新组成的句子要通顺,有意义;第四,在重新造句时,要遵循“能不改的就不改,能补充的就补充”的原则,调节句子结构,形成有完整意思的通顺语句;第五,在文言文翻译时,总会遇到有某个字不会解释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读音考虑是不是通假字,或者是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比如说平时所说的名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变成动词,例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名词“宾客”在这里就不能作为名词,而是动词,意思是“把……当作宾客”。

四、要有互相参考的意识

(一)与原有知识互相参考

高考中的文言文题目是没有学过的内容,但是要知道,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包含在日常所学之中。所以,就算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它与课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在遇到不认识的某个字、词、句时,可以回想一下在课本上是否出现过类似的知识点,在当时它是什么用法、什么意义,这种用法是否可以先用到这里来。

(二)文章与题目互相参考

在阅读文言文时肯定会有一知半解的地方,这时再通过对题目的解读有时会豁然开朗。在有些题目中,特别是选择错误选项的题目,其余正确的三项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解释和补充,可以通过这些题目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三)题目之间互相参考

文言文阅读题的几个题目一般存在从易到难、从分到合的规律,他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联系的。前面几道题一般针对某个段落、某句话,后面的题就是面向全文进行综合概括,考生在做题时可以通过试题之间的这种联系来找出正确的答案。

(四)阅读之间互相参考

前面说过,虽然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方式、语句特点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同为阅读题,总会有相同之处。有些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适用于文言文阅读。这就需要考生具备比较高的迁移能力,掌握这种技巧会让文言文阅读更加容易。

(五)注重日常积累

无论考查什么知识点,如果没有日常的积累是做不到活学活用的。所说的技巧是建立在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要想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在平时就要把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知识点牢记于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

五、结语

把高考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战争之重要,竞争之激烈不言而喻。解题技巧就是战士手中的枪,能帮助快速解决战斗。但真正装在脑子里的东西是知识,是枪中的子弹,只有它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所以在研究一些解题技巧时,不要忘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也是高考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屈燕.高中語文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2]张琳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周春燕.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4]霍帅.浅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文言文高中语文
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知多少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探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