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0-04-20 11:20陈丹霞
课外语文·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作文教学培养策略

陈丹霞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可以在发散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丰富作文写作内容,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首先简要概述了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111-02

在小学作文写作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保障作文写作内容的重要基础,而创造性思维需要建立在丰富的想象力基础之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作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写作内容相对来说空洞生硬,缺乏想象能力的渲染。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虽然对陌生的事物或者想象充满了好奇,但是却缺乏将这种好奇与猜想转化为想象力运用于语文写作中的能力。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并将之运用于作文写作中去,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写作质量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对作文课程内容充满学习的兴趣,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保障课堂学习的质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小学生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且学生的思维模式并不固定,这些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兴趣,在作文中积极表现自己的见闻和丰富的想象力,借助语文写作的方式将描述的对象表现出来,促进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

(二)有助于个性化写作内容的呈现

语文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心想法和思维的输出过程。每个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这种作文写作上的差异性就是由于想象力不同造成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造就了学生个体之间想象能力的不同,进而表现为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将这种想象力运用于作文写作中去,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质量的提升,丰富作文内涵,提高语文写作的质量。

(三)有助于作文写作质量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系统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语文写作的内容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也是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现实生活的实例与个人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合,提升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遇到无话可写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想象能力,不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运用语文表达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过程。

二、探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作文课堂氛围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作文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促进学习思维的产生,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在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发散学习思维,丰富语文写作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授课思想,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此同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为学生培养想象能力创造条件。

(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容大多是对生活中趣闻乐事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小事出发,善于观察和思考,并结合合理的想象能力,将其应用于作文写作中。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基础前提,语文写作是从观察出发,借助大量仔细的观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作文灵感与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从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生活中的趣事、见闻以及自然景象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及时解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目的,做到有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将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景象与作文写作进行联想,并将这种联想与想象转化成文字的形式在作文课上进行表达,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作文构思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自身表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事物以及自然景象是基于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表象。有了这些丰富的表象才能够为语文作文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将这些表象的素材进行加工和运用,与现实与想象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想象中渗透现实,在现实中富于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语文写作内容,提高写作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表象内容,培养创造性思维。对语文作文教学而言,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并不是漫无目的凭空捏造,而是在基于对事物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夸张以及写作创造,借助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语文表达的过程。在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过程中层次性的描写质量。

(四)丰富课外知识储备,拓宽想象能力

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储备的知识量有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丰富阅读储备,为想象能力的拓展和提升奠定基础。小学生的课外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对学生过度溺爱,导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很少接触外部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的基础。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三、总结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借助丰富的想象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形象性,从而改变传统写作枯燥无味的表达方式,在不断学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施春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8(11).

[2]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陳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10).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作文教学培养策略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