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2020-04-20 11:20高婷婷
课外语文·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高婷婷

【摘要】本文将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要作用的介绍,提出新时期下的初中語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131-01

在初中整体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对于提升学生感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意义深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是借助表格、图示等方式将信息呈现出来,直观、省时,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阅读效率,语文教师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主要作用

传统的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是由段落、句子等构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般会借助广告、统计图表、说明书、图画以及目录等方式将信息呈现出来。从本质上来看,此类阅读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各类阅读材料里找到需要的信息,按照所得信息充分整合并分析原本资料,进而收获新知识。与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耗时更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整体效率。此类阅读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今日益加快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更加贴近,和当前民众实际需要也是极其相符的。

二、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筛选

1.收集、筛选课外文本材料

虽然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章、内容,然而从整体阅读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这些数量依然不足。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注重收集、筛选和整理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在此过程中把握好相应原则,确保所选材料与初中生认知力能够相符。因此,教师可以从初中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筛选材料,进而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初中生生活、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使初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整体水准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初中生自行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阅读,进而提升学生有效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很多学生不会对此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甚至一部分学生会认为作品内容过长且较为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鼓励初中生阅读作品的序言以及目录,从而初步了解每个章节大致内容,借助充分的想象,尝试对阅读到的框架展开细节化、具象化加工,再通过全文阅读对比原著和自身想象间的异同。这样一来,便可以逐渐让学生通过目录,初步掌握作品内容,感受全文思想。

2.对教材内非连续性文本予以重视

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新教材对于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更为注重,所以当前有许多可以运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优秀材料。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摘取各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这主要是由于新教材中所录入的各种阅读素材主要是按照社会发展状况、学生性格特征等展开设计的。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除了与初中生认知、理解能力相符,更能够使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更加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二)对传统教学方式展开迁移

我国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要求的提出时间也比较晚,对于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此类教学的规律还难以把握。所以,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和合理创新,将传统教学方式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充分融合到一起,借助这种迁移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

(三)全面运用插图作用

当前许多教材中有诸多经典文学作品,除了文本内容十分优良,大部分作品还配有较为形象、精美的插图,文章可以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在语文课本教材中,主要包含两大类信息,即文字信息以及非连续性信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二者全面融合,确保二者相辅相成,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全面优化。在语文教材中,插图属于一类典型信息,具备良好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能够有效引导初中生对课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教学阶段,语文教师需要全方位认识插图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从而在引导初中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思想、内容加以理解时,明确插图在此阶段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学习课文《愚公移山》时,因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抽象性较强,教师若想使学生能够透彻、全面地理解文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会有很大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相关插图,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对愚公形象、思想、勇气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再如在学习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语文教师可以对书中插图进行全面应用,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情感、内涵和思想展开深入理解,让初中生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诗人在诗词中透露的思绪、情感及其创作意图。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可知,初中语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里插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初中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对各篇文章的整体背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此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四)优化教学资源,使之与生活更贴近

非连续性文本,属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实用的一类阅读文本,所以,有所关联的阅读资源也需要从生活中提取。在学校里,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并和初中生一同对和生活关联密切、有趣又丰富的各类非连续性文本展开全面收集,进而将这些文本筛选,汇编成册,向所有初中生发放。学生参与到这些工作中,不仅可以提升实践能力,更能够有效调动学习热情,并对自己收集的文本材料更加重视和珍惜,这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意义深远。

在初中阶段,语文属于基础学科,综合性极强,在各个学科中有一定的渗透,比如地理教材中各种地图、表格数据以及生物教材中图解文字的介绍等,均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范围里。教师将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及时整合到一起,除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教学资源,更能将众多学科有机联系到一起。

三、结论

总体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对于整体初中语文教学意义深远,对于提升初中生信息提取、理解、分析以及总结等能力能够发挥极大作用。此类阅读教学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使课堂教学以及学习质量、效率被提升,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张冬云.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王丹.生活化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7(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