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华侨精神,促学生成长

2020-04-21 08:52莫艳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江门事迹华侨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华侨分布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华侨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身在异地而心系家乡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具有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我们可以把华侨精神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零距离地与华侨精神对话,领悟华侨的精神实质,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导向。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华侨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素养,下面来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重视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

把华侨精神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创设氛围,让华侨精神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提升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

(一)充分利用空间,创建文化氛围

为了渲染学习华侨文化的氛围,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介绍华侨的事迹,张贴华侨的名言警句,还可以定期出有关华侨文化与华侨精神的宣传栏,特别放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

(二)开辟宣传栏目,展示学习成果

教室环境布置体现班级特色,在教室宣传栏中开辟“走进华侨事迹”“华侨精神引领我成长”等等,让学生分小组轮着去搜集华侨的事迹、更换宣传栏,定期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后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了解华侨精神,在布置展台时提高操作与整理能力,同时营造学习华侨文化与精神的氛围。

(三)利用网络微信,走近华侨事迹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年代,微信平台和学校成了现在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学校的网络平台开设“走近华侨”的平台、定期利用微信推送华侨的资料,如历史地理背景、华侨的奋斗史、华侨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等多方位地进行介绍,更有利于华侨精神的推广与发扬。

二、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多彩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校内活动与走出校园相结合,探究华侨的创业历程和感人事迹。

(一)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教师利用班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华侨文化知多少”了解江门各地的风俗及特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豪感。再开展“寻华侨事迹”“华侨精神引我行”等活动,鼓励学生去寻找华侨的事迹,用华侨的精神与自己的行为做比较,达到从表面到深入理解的效果。

(二)开展“华侨文化与我行”竞赛

1.创设平台,展示艺术作品

结合校园的文化建设,每学期组织相关的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的艺术创作,如开展手抄报比赛,搜集华侨的事迹;我与华侨合影比赛,寻找江门的华侨与真人或雕塑合照;书法比赛,誊写华侨的名言警句,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营造文化氛围。

2.读后感比赛,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多读华侨故事,多了解华侨文化,构建学生丰富的阅读生活,学校开展以“华侨精神引领我成长”为主题的学习华侨故事、华侨文化的读后感比赛,让学生不仅了解了华侨的事迹,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3.讲华侨华人故事,传递爱国力量

许多华侨在外努力拼搏,再回到祖国支持家乡的建设,他们的家国情怀,铸就了他们那热爱祖国、不怕艰苦、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举办“讲华侨华人故事传递爱国力量”故事比赛,学生通过故事弘扬侨乡的精神,传递着爱国的力量,激励学生不断地奋斗。

(三)走出校园,寻找华侨的足迹

1.走访华侨故居

据统计江门有180多处的革命遗址,其中离我们比较近的有陈垣故居、梁启超故居、陈白沙纪念馆,陈少白故居等等。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走进这些故居,了解华侨的成长历程,体会这些仁人志士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他们的精神。

2.走进华侨博物馆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为我们展开了一段“远走天涯、为国效劳”的宏大华侨史的画卷,這里是华侨华人的根,也是近代中国史的一面镜。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华侨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体会江门的历史与变迁,感受华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课堂有机渗透,学科渗透学习

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根据教材的不同适时地穿插华侨的事迹,感受华侨对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传承华侨精神的主动性。

(一)设立学习华侨文化的课程

学校购买有关介绍五邑侨乡的书籍,开放图书馆,同时结合本学校课程的特点,设立学习华侨文化的课程,教师在专题课上向学生介绍华侨的文化、事迹、精神。学校还会开展示范课,让老师们互相学习,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华侨文化与学科内容相结合

华侨有许多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可以加以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适时地穿插有关华侨的事迹,如在教学《灯光》一课时,讲到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将来能用上电灯而牺牲自己。这就是一种为祖国而奉献自己的精神,而华侨郑潮炯也具有这样的精神,他在抗战时期以卖瓜子筹集义款,还“卖子救国”,这是一项旷世义举。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寻找华侨的足迹,探索华侨的文化,从而理解华侨的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品出他们的吃苦耐劳、勤劳节俭;赏出他们的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与爱国情怀,在学习中提升了自身的素养,成长起来,把华侨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莫艳芳(1978—),女,汉族,籍贯:江门新会,本科,江门市培英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江门事迹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人物与事迹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江门之心”——东甲立交方案设计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