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04-24 10:22朱玉林高慧方露露丁圣刚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红霉素单药

朱玉林,高慧,方露露,丁圣刚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 pneumonia,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机制为MP感染患儿呼吸道而引发的,感染的途径为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空气中的飞沫等[1]。MPP临床特点为病情发展迅速、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且病程长、症状多样化等。临床表现为:肺部有干湿啰音、头痛乏力、发热、痰液粘稠以及刺激性咳嗽等,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儿的成长发育以及生命健康[2]。在常规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都采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虽疗效明显,但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3]。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的肺炎症状以及降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的含量[4]。因此本次研究课题主要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肺炎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0浓度的影响,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2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呼吸病区经临床症状及RNA恒温扩增技术(the RNA 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rna-SAT)明确诊断为MPP的患儿病例共155例。按照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奇霉素治疗组58例、红霉素治疗组55例和阿奇霉素及红霉素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2例。155例患儿中男89例,女66例,中位年龄为4岁。纳入标准:(1)3组患儿均符合2015年版《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5]中的诊断标准;(2)3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前未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3)3组患儿的监护人均同意患儿参与本次研究,且于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脏类疾病的患儿;(2)患有肝肾等功能性障碍的患儿;(3)合并症中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病症或者感染类病症;(4)患有血液系统肿瘤等恶性疾病的患儿。3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3组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化痰、退热等常规方法治疗,对于呼吸困难症状者为给予氧气吸入治疗。阿奇霉素治疗组:每次取注射用阿奇霉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3)10 mg/kg混合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5 d。停用3 d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12)10 mg/kg,1次/天,连续服用3 d后停4 d后再继续服用3 d,总疗程18 d。红霉素治疗组:每次取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678)15 mg/kg混合5%葡萄糖,静滴,2次/天,连用10 d;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海南澳美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69)15 mg/kg,2次/天,连续治疗8 d,总疗程18 d。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组:每次取注射用阿奇霉素10 mg/kg混合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5 d。后改为口服红霉素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15 mg/kg,2次/天,连续治疗10 d,总疗程15 d。

1.3 观察指标

1.3.1 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即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方法为:于治疗前后清晨在3组患儿空腹情况下抽取其静脉血样4 mL,采用离心机离心后,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6]。

1.3.2 3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 即检测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方法为:检测前取样离心同1.3.1,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以及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7]。

1.3.3 评价并统计3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 评价标准:治愈标准:患儿的临床病症完全缓解,血象正常,胸片斑片影完全吸收;有效标准:其临床病症部分缓解,血象基本正常,胸片显示片影吸收较明显;无效标准:其临床病症以及血象均无明显改善,胸片斑片影吸收较差[8]。有效率为治愈患儿数及有效患儿数总和占每组患儿总数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组患儿治疗前后IL-6、IL-8、IL-10及TNF-α的变化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及红霉素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2.2 3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3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A及IgM的水平变化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变化

2.3 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单药治疗组(P<0.05)。见表3。

表3 3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在感染肺炎的时自身机体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而且自身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异常变化,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以及生长发育[9]。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肺炎的发病机制与患儿自身的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关系,主要特征为细胞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在患儿感染肺炎时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含量增加,细胞免疫反应被抑制,致使患儿肺部产生病变[10]。在临床治疗中对MPP患儿的治疗首选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而作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第一代,红霉素对于肺炎患儿的疗效已获得临床认可,但在进入患儿胃肠道后胃酸将红霉素过度分解,致使其发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临床治疗量过大或者给药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机体产生肝功能障碍[11]。而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阿奇霉素进入患儿机体后,细胞外的阿奇霉素浓度明显低于细胞内,与红霉素相比其分子结构更加稳定,组织亲和力比较独特,应激性反应较小[12]。但目前世界各地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MP感染报道日益增多。我国儿童感染MP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北京地区2014~2016年MP的耐药率为65.4%[13]。单一大环内脂类抗菌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疾病病程延长及加剧,临床治疗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或新的治疗方案改善耐药现状。

本次研究主要对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对MPP患儿血清中TNF-α、IL-6、IL-8及IL-10浓度的影响行相应的探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治疗组治疗前后IL-6、IL-8、IL-10以及TNF-α的水平变化均高于单药治疗组。从表1的数据显示3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IL-6、IL-8、IL-10以及TNF-α的含量均有降低,表明3组患儿的治疗方式均有效,但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组疗效更佳,能明显抑制患者机体内炎性反应,即通过刺激患儿的呼吸道黏膜,促使其机体的细胞因子大量的合成分泌,从而控制其肺部的炎症性反应。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血清TNF-α以及IL-6、IL-8、IL-10均低于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单药治疗组,表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联合治疗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协同效应显著,能明显减低患儿机体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

治疗前后联合用药组IgG、IgA及IgM的水平变化均高于单药治疗组,表2中的数据证实3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IgM以及IgA的含量均有提升,但联合治疗组含量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表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均能显著增强患儿肺部的免疫反应,而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可明显加快患儿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分泌。2药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单药治疗组,从表3中能明显看出3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但2药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佳,证实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存在协同作用,两药联合治疗有利于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联合用药可明显缓解肺炎患儿的炎性指标,加快其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红霉素单药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疗效与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