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宽置弹力带固定法对女性留置尿管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0-04-27 12:36吴碧兰黄春行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弹力大腿尿管

吴碧兰,黄春行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留置尿管是最常见的临床措施之一。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因尿管固定方式不当,导致尿管的松动、尿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采用改良宽置弹力带固定法固定尿管应用于留置导尿管术中,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对改良宽置弹力带固定法与传统外固定法对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以寻求最佳的固定尿管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住院留置导尿女性患者120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4±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改良宽置弹力带固定法)采用康维抗返流尿袋腹部系弹力带固定于下腹部;对照组(传统固定法)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大腿内侧上1/3处,再将引流管经大腿下方固定于床旁。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参照章桂娇[1]标准,入院后因治疗或手术需要行留置导尿,并于出院前拔除留置导尿的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均超过2天。

排除标准:参照章桂娇[1]标准,合并尿道损伤或畸形;精神障碍;固定部位感染严重;深度昏迷;依从性较差。

1.2 操作、固定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者尿道情况选择适宜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并常规置入,见尿后将尿管再继续插入4~6 cm,气囊注水10~15 ml,注水后往外轻拉尿管,并连接抗返流集尿袋,形成密闭引流系统。抗返流集尿袋更换周期为1次/周,将其悬挂于床沿,待尿液充满2/3时倒出。

(1)实验组:①改良宽置弹力带的制作:选用尼龙T-max高弹性护脚踝运动绷带一条(长度:1米),根据临床需要,纵向裁剪成对称的两条(宽约3 cm)。绷带一末端具有自粘性,便于根据腹围的大小,自行调整长度。②固定方法:使用3M公司生产的M易拉胶带,将M易拉胶带纵向剪成1.5cm×7.5cm的长条2根。首先在离尿道口12~13 cm处的尿管上用一根已剪好的3M易拉胶带从中间包裹尿管对粘上,再将未粘的多余3M易拉胶带呈“十”固定在大腿根部偏内侧,使尿管与会阴呈“U”型,然后将自制的弹力绷带围绕下腹部一周,松紧度以两指能插入为宜。使尿管的“Y”处位于髂前上棘下方,接引流袋,用一条宽1.5 cm,长12 cm橡皮膏的一端先将尿管(尿管的“Y”处)呈“O”型来回缠绕3圈,使之牢固;然后再将橡皮膏围绕弹力带及尿管来回缠绕3圈固定,并使弹力带保持外形平整,最后集尿袋系于低于膀胱位置的床沿。每天更换引流袋一次。导尿管固定前后均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

(2)对照组:将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下侧,经大腿下方引出接引流管。其余方法同实验组。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共6种不良事件):引流管受压变形、引流管打折、引流管不畅、大腿皮肤有压痕、导尿管受于压臀沟处和泌尿系感染。(2)血尿情况:留置尿管后3 d、5 d、7 d出现肉眼血尿例数。(3)留置尿管期间尿液外渗情况。(4)患者疼痛程度:病人疼痛程度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病人主观感受记录疼痛发生率和程度。0度:留置尿管期间若无尿频、尿急、尿痛;I度:疼痛评分1-3分且伴有尿频、尿急、尿意感为;Ⅱ度:疼痛评分4-7分且伴有尿频、尿急、尿意感;Ⅲ度:疼痛评分8-10分且伴有尿频、尿急、尿意感。(5)照顾者的护理难易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 0 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2.2 两组血尿比较

实验组血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尿的比较(n,%)

2.3 两组尿液外渗情况比较

实验组尿液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尿液外渗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2.5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护理安全 护理技术 心理护理实验组 60 95.97±1.16 93.91±1.77 94.97±1.76对照组 60 93.29±1.89 92.44±2.34 93.40±2.32 t值 9.360 3.880 4.186 P值 0.000 0.016 0.002

3 讨 论

导尿是最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以及危重病人的尿量的观察等。

传统留置尿管方法,是将尿管按尿道方向放置,使外露尿管位置过低,并将尿管置于患者大腿下方向下引流。但当大腿活动时牵拉导尿管在尿道内移动,易刺激尿道[2];可造成尿管折叠、受压;也存在使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对于正值月经期女性患者,从大腿下方通过的尿管易受阴道分泌物及肛门处细菌和粪便污染的可能,增加泌尿系感染率[4]。

妥善的导尿管外固定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5]。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留置尿管的固定,教科书及《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定集尿袋或尿管远端必须低于膀胱的高度或低于耻骨联合水平[6],却没有具体说明尿管放置的位置;国外文献对留置导尿引流管的固定位置亦没有强制性规定。因而探寻更合理、更科学的尿管固定方法,对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将留置导尿引流管固定于大腿上方的“跨越大腿法”可有效避免尿路刺激征,减少尿路感染,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采用“U”型固定法,可有效保持尿管固定方向与尿道方向的一致性,减少尿路刺激征等;但患者出现烦躁症状,过多的牵拉,加之出汗多,即便采用M易拉胶带固定尿管亦容易出现脱落。

从患者的舒适性等角度及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方便性出发,留置尿管最佳的方式既要考虑保持与尿道方向的一致性,有效固定尿管,又要便于临床操作,不易出现尿液返流[4]现象,所以我们设计改良的宽置弹力带固定法。插入尿管后,将其尿管通过大腿上方,固定于围绕患者腹部寸带的一侧髂前上棘处,使会阴部至髂前处的尿管呈“U”型,通过“二点”有效固定,可有效吸取两者的优点,避免其不足。由于可保持尿管近端保持悬空,避免尿路刺激征的发生;减少女性留置尿管易受阴道分泌物、粪便的污染。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血尿、尿液外渗、疼痛程度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难易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便患者烦躁过多活动,由于其寸带具有一定的弹性,使留置尿管不易脱出等,明显提高留置尿管的护理质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

改良的宽置弹力带固定法,可减少患者留置尿管的并发症,体现个性化护理,符合循证护理的理念,此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弹力大腿尿管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我的朋友
吃肉长肉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