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

2020-04-27 12:36李玉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患肢上肢入院

李玉娣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广东 广州 510800)

在骨科临床上,上肢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般均采用手术方案治疗。临床实践发现,对于上肢骨折患者来说,最终恢复效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情况,还与术后护理息息相关[1]。因此,采用有效护理方案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是必要的。本文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诊治的部分上肢骨折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患者87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2 月—2020 年2 月期间,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对照组43例,男女分别26例和17例,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23岁,平均(54.44±5.23)岁;观察组44例,男女分别28例和16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25岁,平均(54.67±5.23)岁。对2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1)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上肢骨折[2];(2)患者资料齐全,主动配合研究,签署了同意书;(3)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排除标准[3]:(1)排除合并存在其他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患者以及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极度不配合研究和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功能锻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如下:(1)和患者营造良好关系,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手术前,为了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需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首先,护士要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和患者营造良好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其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上肢骨折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从而主动配合治疗。最后,积极寻求患者家属支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2)术后第一天。首先,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护理,保证病房干净整洁,让患者感到温馨舒适,疏导不良反应。其次,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抬高患肢,20度左右,以促进静脉尽快回流,以缓解肢体肿胀症状。并进行按摩,避免肌肉萎缩。(3)术后第四天。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将患肢固定,引导患者进行抓握、屈伸手指、手掌以及活动腕部等,以逐渐恢复患肢功能。随着患者逐渐恢复,可以试着进行小幅度旋转运动,以逐渐恢复患者关节功能。(4)出院后护理。在患者出院之后,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锻炼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嘱咐患者定期来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变化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4];(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变化情况。总分66分,分数高表示上肢功能好[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术后3 d和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前1 d 术后第3 d 术后7 d观察组 43 7.54±1.375.24±0.643.42±0.24对照组 44 7.56±1.343.54±0.891.34±0.23 t 0.946 6.453 8.453 P>0.05 <0.05 <0.05

2.2 入院前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变化情况

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入院前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表2 入院前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变化情况对比(分,±s)

组别 n 入院时 护理后2周 护理后12周对照组 43 18.11±6.3324.44±8.7738.23±12.21观察组 44 18.41±6.3233.44±9.2451.33±14.21 t 0.244 8.673 9.132 P>0.05 <0.05 <0.05

3 讨 论

上肢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是由于直接暴力导致,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6]。要想改善预后,术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工作,然后按照要求完成康复治疗工作。另外,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肢肿胀,预防肌肉萎缩发生,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7]。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术后3 d和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不同时间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陈文芳,刘月花[8]在相关课题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是有效的,也是可行。

综上所述,对上肢骨折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恢复效果,改善上肢功能障碍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患者选用。

猜你喜欢
患肢上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