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会拖延全面脱贫攻坚(焦点话题)

2020-04-27 04:18杨华
环球时报 2020-04-27
关键词:贫困县贫困地区贫困户

杨华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不少人担心,突袭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会拖延脱贫攻坚步伐。为了弄清情况,最近我们组织研究队伍对全国多个深度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看,情况并非一些人想象得那样悲观。

总体而言,疫情对全面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个是减少了贫困户的务工收入。贫困地区农户的家庭收入以务工为主。在2019年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所占比例是75%至85%。农民能否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对农户脱贫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前期疫情导致各地复工复产和贫困地区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开工普遍推迟,直接影响贫困户至少2个月的务工收入。务工地区生活物资流通不畅,物价、房租等上涨,也会增加外出务工贫困户的生活成本。贫困户务工收入会降低而生活支出增加,必然会增加脱贫返贫风险。

另一个是贫困县财政压力加大,会影响脱贫攻坚的财政投入。脱贫攻坚过程中,部分贫困县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方面过度融资和举债,超出当地可承受能力。疫情暴发后,贫困县又额外支付了巨额公共支出。截至目前,大部分贫困县的疫情防控经费都在数千万元以上,后续在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建设上还将有更多投入。这会进一步加大贫困县的财政压力。贫困县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兜底保障人口的兜底保障水平,从而影响全面脱贫攻坚。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面脱贫攻坚存在影响,但从调查来看,我国整体上已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有条件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益贫能力不断增强。

其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方式改善都具有很强的减贫效应。由于贫困地区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工收入,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越快越好,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也越有利于吸引更多农民外出务工以获取工资性收入。

其二,我国社会保护政策的益贫能力也越来越强。我国农村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完善,逐渐向多主体、宽领域、多形式、全方位、高质量保护体系方向发展。这将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村社会的益贫能力。

其三,精准扶贫脱贫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社会自身的益贫能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补足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提高了当地经济社会自身的益贫能力。

其次,贫困地区农民家庭的抗贫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两不愁三保障”措施为贫困农户提供了兜底保障,显著提升了贫困户的抗贫能力和基础发展能力。

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文化教育意识显著增强。精准扶贫以来,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教育扶贫力度和宣传力度空前增大,农民的文化教育意识增强,农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提高,辍学率明显降低。

三是贫困地区农民外出务工意识显著增强。精准扶贫以来,在基层组织和扶贫队员的大力组织、推动和宣传下,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出去以后,世面见多了、与外地农村比较多了,务工获取更多工资性收入、改变现状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四是精准扶贫以来,农民家庭发展动力显著增强,越来越重视家庭积累,更加充分合理地配置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节约、储蓄和投资意识也不断增强。

再次,我国自上而下的反贫困制度体系业已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反贫困制度体系经过建国、改革开放尤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的长期建设不断完善,成为我国反贫困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最后,农村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中进一步得到锻炼,脱贫攻坚能力增强。在农村疫情防控中,农村基层组织发挥了坚强堡垒作用,锻炼了基层组织对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农村社会资源的组织动员能力,有助于疫情下的全面脱贫攻坚。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面脱贫攻坚过程中遭遇的一次突袭。但我国社会的益贫能力和农户的抗贫能力对疫情的抵消作用显著增强,使我们完全有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6%,全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只有551万人。有了这样的基础,2020年的全面脱贫攻坚可以保持节奏,不自乱阵脚。当然,这也要建立在充分评估疫情对全面脱贫攻坚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为此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出台有效性、实操性强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在抗击疫情同时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贫困县贫困地区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