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服装回收分类与再设计方法

2020-04-28 11:16吴敏君北京服装学院北京100029
流行色 2020年1期
关键词:服装面料花型肌理

吴敏君(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庞大的废旧服装堆积对生态环境的恶劣破坏使人们开始不安,为了降低服装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开始思辨工业垃圾产物如何与人类共存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废旧服装、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意识的提高使得愈来愈多的行业在开发与设计的过程中投入到这一项问题的研究当中,而纺织品回收已经成为循环经济时尚闭环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废旧服装回收进行分类与分析,探讨废旧服装自身特点与可利用性,用面料改造设计方法提高废旧服装的利用率与时尚性,将可用资源有效地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在未来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 废旧服装回收分类分析

1.根据不同面料材质的分类

不同的面料材质具有一定的特点,材质的差异在裁剪和再造的效果上会有所不同,根据它固有的特点与属性,进行再设计分析,避免面料的再次浪费。

2.基于不同色系的排序分类

回收的面料多为彩色与黑白系列居多,将面料根据彩色与黑白两种色系。在搭配的过程中考虑:

(1)彩色

将服装面料按照色环过渡关系(图1、图2),将其排序记录。在其排序的过程中考虑:

①协调性:两色之间需要有过渡色作为衔接,如黄色过渡到蓝色,中间则需要用到黄绿色、青色过渡。因此在搭配颜色时面料的色彩倾向区分,以及色相的冷暖都会影响其色彩的协调性。

②节奏性:在整体的过渡关系中,明度与疏密关系可以让面料搭配更具有节奏感。这在后续的拼布中更尤为重要。明度关系是指色彩中色相的深浅变化,明度低的为深色系、明度浅的为浅色系。在色彩关系中,既要有重颜色,也要有浅颜色,这样整体才会有黑白灰的节奏性。而疏密关系则由服装面料的印花图案决定。密集的花型设计则关系更密集,而比例较大的接回图形疏密关系较疏松一些。与此同时,单色中不同服装面料的肌理也有疏密。

③整体性:面料的整体颜色都属于偏暖的色系,整体色调和谐统一。

图1 回收服装整理与搭配

图2 色彩整理分类部分

(2)黑白灰

黑白灰系列颜色与肌理较为单一,所以在考虑到再设计时,对面料进行材质上的分类。并考虑到以下关系:

①材质差异化。在其颜色单一的情况下,材质差异化使得不同材质的面料有了感官上的对比,厚、薄、亮、透、毛、纹等感官上的材质差异使得面料搭配耐看,有细节。

②肌理丰富化。丰富的肌理感在触感与观感满足消费者对面料期望的审美体验,与市场琳琅满目的面料区别化,结合肌理再造手法让面料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创新性。

3.根据不同花型的分类

在色彩分类之后,对每一个色系的面料进行花型的分类。不同的花型会有不同的构图形态,这些形态之间有疏密变化,在面料再设计的过程中,花型的搭配也决定了面料搭配中的疏密节奏。

表2 印花分类、特点与在再设计分析

4.基于不同表皮肌理的分类

再设计的过程可保留肌理,增加再设计成品中的细节效果。因此对于肌理的分类有助于面料的搭配与再造过程推进。

表3 肌理分类、特点与再设计分析

二、面料整合与改造

面料整合就是将这个零散的服装通过颜色、图案、肌理的分类后,对面料进行重新的搭配,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结合面料改造的设计方法对废旧服装中原有的面料重新组织设计语言,让面料在图案上可以有更丰富的组合,在肌理上有不同的变化层次。

1.编织工艺与废旧服装结合再设计

编织工艺是指将面料条状物根据其经纬线的结构相互交织或者用钩连的方式组织形成条形或块状类工艺操作,能够将不同宽度的面料编织在一起,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许多边角废料,这些边角废料就能够采用编织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张新的交织面料,使得面料得到二次循环再利用,减少废料的产生。编织的视觉效果为天然、朴素、简洁。在WGSN 2021年服装面料流行趋势中,预测质朴纹理会是流行的面料之一,这种质朴纹理可通过用手工编织的工艺手法去实现。编织而成的面料本身的厚度较大,相对来说触感较为柔软,可用于制作地毯、冬季的服装等产品中。同时,编织的手法适用于任何不同的面料,织出的效果带有美观、柔软、质朴的视觉效果,且应用面较为广泛,灵活度较高。

(1)手工编织

图3 编织工艺与废旧面料结合

手工编织的手法可以将不同的面料利用不同的经纬线穿插,在限定的单元里形成不同的图案构成,对于视觉效果而言,宽度较大的条状物面料可以在编织的过程中有较好的图案呈现,装饰性作用强,但是在限定的服装面料中裁剪成条状物,裁剪的条状物会受到其服装自身版型的约束,并不能在编织的面积中无限扩展,仅仅是在限定的长度中编织,故编织起来都是较为小而精的面料。可在编织完后将面料拼接,就可避免面料无法扩展的局面。

(2)木框手工编织

图4 裁剪的布条

图5 编织面料设计作品

相对起平纹编织的再造手法而言,同样也是编织的木框手工编织,则灵活度更高。不同宽窄、粗细、质感、厚度的面料都可以加入其中,因此对面料没有限制性,并且面料的面积也不会受到限制,故面料的选择性较为广泛,但是因为木框编织是需要经纬线穿插在其中的,所以经线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变量,需要提前设计。纬线的面料在穿插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装饰作用强,并且灵活度较高,但是因为经线大部分是由牛仔线或棉线组成,故在织完面料后,对其进行裁剪的话,面料容易散落。这也是工艺本身带来的局限性。所以在编织之前,需要考虑到结合的产品的大小面积,并且需要对面料的边缘进行封边处理。

2. 拼接与废旧服装结合再设计

拼接是通过不同的面料与花型图案面料结合,形成不同的创新图案,可根据其风格、色彩、材质上的搭配考虑。拼布的自由结合充满了无限的发挥空间,将不同材质、色彩的面料,根据设计好的图像进行拼接。拼布表面是相对较平,并无肌理,因此在应用拼布工艺进行面料拼接时,面料的整体搭配颜色可较为丰富,可通过用带有印花的图案进行拼接成新的图案,或者用带有肌理或质感较为明确的纯色面料拼接成新的图案。丰富的拼布组合在视觉效果中打破了面料单一的枯燥感,使视觉效果上丰富而多彩。将面料以图形晶格化为基础拼接,印花与纯色的搭配在创作上使得细节上更耐看(图6)。拼布工艺可避免服装面料大小的局限性,将面料无限缝合成指定尺寸,自由性与拓展性较强。

图6 拼接设计

3.剪切贴合与废旧服装结合再造

剪切贴合面料改造手法相对而言是比较简单的,平铺的贴合使得面料面积得到最大化使用,减少用料面积的同时,面料的贴合组成新的“印花”效果,在视觉上得到再创新,并且应用面积广泛。适用于面积受限的面料中,如边角料、袖口破损的面料等。在选择衔接黄色基础的棕色系面料中,选择以剪贴为条状的形态对面料进行拼贴(图7)。

图7 面料设计作品

4.褶皱与废旧服装结合再造

褶皱是属于面料改造中较为复杂的处理手法,对面料的压缩率极高,需要较大的布料进行褶皱处理。褶皱再造可以使得单一无装饰的面料拥有极其丰富的表面肌理变化,适用于简单、平整、薄的服装面料。利用不同的褶皱方式能够形成不同的线条修饰。不同的线条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不规则的线条与曲折变化能够让面料带来微妙的动感和立体量感的装饰效果(图8)。

抽皱的面料比褶皱缝合的面料更厚实,体量感更足,是用针线在面料中穿插后抽拉,使得面料堆积成褶皱的样子。抽皱的面料需要用到较多较长的面料穿插于面料之中,故而在时间成本上需要较大的时间成本去穿针引线。并且在抽拉的过程中,面料受到的作用容易穿透面料,过于疏松的面料并不适用抽皱的再造手法。所以在选择面料时,选择了密度较高的面料为主,并且较为轻薄。

图8 抽皱面料效果

结语

通过对废旧服装的回收分类,对不同的面料特点进行分析,为再设计的过程提供参考与借鉴。因地制宜的办法能够将面料最大利用化,才能够将面料与工艺更完美地结合,对废旧面料就地取材,将面料整合与搭配,用不同的面料改造手法提高废旧服装的利用率、时尚性,为废旧服装注入新的活力,延长服装的使用周期。

猜你喜欢
服装面料花型肌理
紧身衣服装面料与版型设计的匹配应用方法初探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仿生元素在服装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摩擦条件对服装面料沾污性能的影响
提花圆纬机花型图案嵌入式显现系统
基于WinCE圆纬机花型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印花面料营销走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