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封信与自然相“愈”

2020-04-29 08:18刘家威Kiko
ELLE世界时装之苑 2020年4期

刘家威 Kiko

摄影师THIRZA SCHAAP写给大海

Thirza Schaap

荷兰摄影师和视觉艺术家,目前在南非开普敦生活、工作。她的“塑料海洋”项目是由她从沙滩上收集回来的垃圾精心摆置并加上色调搭配而成。这种精美的组合方式令人着迷,也令人反思塑料垃圾危害的严重性。

大海:你还好吗?

我第一次感受到你的力量时只有6岁。当我沉入水中,我感到宁静,感到内心有微妙的触动。那是教会我热爱大自然的童年时光。我在荷兰北部一个叫Barsingerhorn的小镇出生,3岁时搬到了莱利斯塔德。在那里,以前荷兰的北海被围成了一座有人造岛的湖泊,我们经常在里面游泳。我喜欢水和风拂在脸上的感觉。夏天时我们会去南法旅行,我套着橡皮圈、戴着护目镜在地中海里泡了6个星期,我想象着能和鱼群对话。从那时起我就在海滩上捡贝壳,捡深蓝色和深绿色的玻璃碎片。我视它们如珍宝。

13岁时我开始摄影,在阿姆斯特丹我是一名商业摄影师。8年前当我厌倦这份工作时,我搬到了开普敦。不再有密切的社会关系,这让我拥有了从世俗中挣脱的自由。儿子12岁时,我们去了巴厘岛度假,我看到那里到处都是垃圾。墨西哥也是一样的情况,我在小岛上看到了成堆的垃圾,我看到它们正朝你涌来。我心碎了。这些塑料要花400年才能在你的身体里降解,要花800年才能变成土壤。你是生命之源,你被污染了,最终的恶果都将由地球上的生命承担。你不该受这粗暴的对待,我决定做点什么。

我开始在开普敦的海滩上捡垃圾,将它们洗净、晾干后拍成作品。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去提醒人们,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伤害无辜。在旅游景区,你总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在那里只能捡到人们前一天留下的东西。因此我更喜欢去荒无人烟的海滩,因为那里的你更接近真实。

一开始我不知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如何完整地传达自己的理念,直到我开始“制造紧张情绪”。我用塑料垃圾有趣的形状、精致的调色板一样的光泽去引诱观众,然后使他们自己认识到这其实是废品。从磨损程度来看,它们在回到陆地前已经在你身体里漂流了很多年。它们是很美丽,但它们也传达着美丽以外的、更重要的信息。这也是我希望通过创作实现的人类情感共鸣:第一眼是美学上的吸引,第二眼是与之冲突的残酷真相—被浪费与被污染。

在你面前,我们其实没时间相互指责,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出发,调整日常的选择。比如购物时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比如选择可持续使用的衣物,比如在消费前重新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这样东西。这是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我现在正在努力过的生活。曾经我也如其他人一样铺张浪费,我们被驯化成了努力工作的小蜜蜂和消费者,但其实我们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为经济发展充当工具。现在我开始修补、重复使用并珍视我拥有的东西。我希望能节约资源,能活得简单又谦逊—虽然现在还无法完全做到,但我正在挣脱过度消费的牢笼。

在你面前,我得做个心无愧疚的人,就像6岁时那样。当阳光、风和你的气息掠过我的肌肤时,我能感到平静,感到被启发。你是我童年时感知大自然的开端,也是我现在坚持创作、坚持环保的动力源泉。

张娜

独立设计师,创立旧物再造品牌“再造衣银行”,经过一系列工序,将那些原本有可能被当作垃圾的废弃旧衣和材料变成一块块具有良好透气性、吸湿性、光滑舒适服帖的新布,再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一件件焕然一新的衣服。

设计师张娜写给女朋友们

女朋友们: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我是一名独立设计师,2010年我创造了“再造衣银行”这个旧物再造品牌。在此之前我主要经营FAKE NATOO这个时装品牌。开始,我并不是一个极端的环保主义者或者自然主义者,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我感到疲倦:你们,也包括以前的我,永远都会觉得自己的衣橱里少一件衣服,但我们其实都没有真正地去想,当你让自己变得更美的时候,能否让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事物变得更好?

若干年前我曾去过一家專门制作皮草的工厂。那里的皮草大衣真的做得很漂亮、很华丽,真的能激发你最原始的欲望。之后老板就带我去车间看皮草复杂精妙的制作工艺。突然我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一种属于死亡的气息。我很震撼,强烈要求老板带我去屠宰场看一看。我看到活的狐狸、兔子都被关在笼子里,被钩子勾出来时它们都在瑟瑟发抖。整个过程非常触目惊心,也让我决定以后绝不再使用皮草和皮革。

我就在想,我们都被裹挟在一种过度物化的状态中,我们是否还拥有同理心,是否能够去理解身边的弱势群体和周围的植物?那些动物,你能感受到它们吗?你会为它们感到难过吗?人是目前地球上等级最高的生灵,地球上朝朝夕夕的事情其实都跟人有关。某种意义上我们拥有最大的权力,但其实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尊重和珍惜这一切。我所在的时尚产业需要遵循它的规律,不停地推陈出新、不停地创造,但是世界上真的需要那么多好看的衣服吗?

我们真的只能靠过度消费来获得生活的价值感吗?

为了满足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制造了非常长的产业链,这对环境和其它动植物造成了很多负担。这提醒我时尚需要平衡。作为设计师,我觉得可以通过设计赋予旧东西新生命,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连接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你们现在看到的“再造衣银行”出品的衣服,材料很多来源于其他女孩的旧衣和人类废弃的垃圾,比如塑料瓶、撒在大海里的渔网、星巴克用来装咖啡豆的麻袋……不用担心面料是否安全卫生,事实上目前的科技手段和制作工艺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足以保证安全。这条产业链上有专门的公司做回收消毒,再把它们做成切片、打成粒子、制成纱线。如果我不和你说,你根本不会知道这件衣服是由60个塑料瓶做成的。这是一个魔法,不是吗?

2016年开始,我的理念越来越被你们接受,我也越来越坚信自己在做对的事。以往只有意识比较超前的女性会来找我做旧衣再造的定制,现在越来越多的你们加入了这个队伍。有时是为了环保,有时是因为衣服上承载了过去无法释怀的事情。沟通过程中,我们会交换彼此的感受,会通过设计完成艺术疗愈。这也是我认为环保的科技力量以外另一个珍贵的部分,那就是手工与情感,就是“女朋友送给女朋友的礼物,女朋友唱给女朋友的歌”。

Winy Maas

世界級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设计师,MVRDV建筑规划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作为未来城市缔造者,Winy Maas总是站在更高的视野思考设计。从高密度、多样性、生态性和集体性入手,为世界奉献了无数经典案例、解决方案,以及关于绿色城市和未来的探索与思考。

建筑师WINY MAAS写给未来城市

致未来城市:他们叫我形容你的样子,然而你并没有固定面貌。热情、友善、开放、自由……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你,只是不论哪一个,人类都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到达,从而拯救自己。你虽属于未来却扎根于过去,所以我下面说的这些,你或许已经知道:眼下,地球正遭遇2000年来最凶猛的气候变化,野火频发,冰川融化,百万物种濒临灭绝;另一边,人口快速增长,自然资源消耗急剧攀升,巨大的收入差距造成局势紧张……

这让我想起八九岁时的某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无意中听到电视上有一个叫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在预言世界末日,从科学的角度论证地球将会毁灭。年幼的我虽然一知半解,但这一幕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如何帮助地球渡过难关?几乎是在那一刻,我决定成为一个建筑师。抱歉有点跑题了。但我想让你明白,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信你对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

到2050年,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我担忧那时的城市是否仍然宜居,会否沦为令人窒息的哥谭式的黑暗场景?愈加趋紧的空间又会否成为富人的专利?然而我也不愿意看到那些层出不穷的单调、统一的住宅区,仿佛其存在只为完成“供人居住”这一功能……我是如此着迷于对你的想象,我的事务所MVRDV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名为The Why Factory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未来城市的可能性。

我知道你爱绿色,那也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有一位园艺师父亲和花艺师母亲,对自然的亲近流淌在我的血液之中。在“首尔路7017”项目里,我们把建于1970年、因老旧而弃用的首尔站高架桥改造成了一个城市植物园,983米的走廊聚集了200多种本土植物;在台南,我们在市中心辟出露天水景,将也已没落的地下商场打造成了可供市民戏水漫步的“河乐广场”,周围种满年轻的绿色植物。然而我仍觉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彻底的“绿色浸染”,把整个城市浸到绿色中去。在The Why Factory,我们研究了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群落以及其中适合在城市中的植物种类“。绿色浸染”如果达成,可为全球降温0.75度。

同时我也笃信科技的力量。我们和空客公司完成了一个两年的研究项目,探索用“飞行车辆”来缓解城市拥堵的可能;为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腾讯大铲湾科技岛设计了总体规划,屋顶起伏的光伏板宛若绵延的山脉,而位于园区中心的信息广场将会展示包括碳排放量在内的各项园区使用数据。

40年的建筑生涯让我比任何时候更确信,建筑有能力改变和帮助这个世界。要做到这一点,建筑师必须抛弃成见,勇于挑战自我。比如,或许我们并不缺少空间,需要改变的是看待空间的方式—要向上,而非向下。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纵向层叠布局,让公寓楼上长出森林,更好地利用屋顶。当然,仅靠建筑师的力量远远不够。在MVRDV,我们提出了“一切都是都市主义”的宣言,邀请城市规划者、景观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开发商、投资者、政府官员、居民、城市设施使用者、学者、评论家一起讨论城市的未来。

我毕生都在期待与你见面的那天。你会看到一个头发乱糟糟、语速飞快、手势不停的人。我的学生们有时说我是不是太过充满激情,但我确实希望我的激情能感染到这些未来的建筑师们,使他们永远保有冒险的勇气,和我一起寻找你,穷尽一切努力。

郭金平

米其林二星餐厅京兆尹空间主人。在她看来,京兆尹并不单纯只是吃饭的地方—为每一位食客提供本源、健康的蔬食料理,将环保理念化为实际行动,提倡餐桌上的环保护生,才是属于京兆尹的生活方式。

素食餐厅主人郭金平写给蔬菜

亲爱的、可爱的蔬菜:

感恩你们多年的陪伴与付出,绿色、低碳、乐活的生活方式已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作为一家素食餐厅的主人,总是不断地被人问起,蔬食对于我的影响。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个问题更像是一句提醒—这些年,我的性格和讲话的速度变得温和,对人、对物、对事都不像当年那般急躁。蔬食使我心情愉悦,体态轻盈,也让我学会以知足感恩之心看待一切。谢谢你们带来的美好,让我能够用心察觉周遭一切,看到纯净善良的本质。

每年春天,我们都会在院子里栽植有机蔬菜,木耳菜是我喜爱的蔬菜之一,这里的菜相比其他地方要长得慢一些,但品质是最好的,它们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直接吸收大自然的营养,不使用任何调节剂去干预它们的生长,这样可避免土壤、水质和周边环境的污染,确保蔬菜的纯净。人们能从你们提供的本源、自然、健康中获得所需的营养,是芬芳的、美妙的、喜悦的。道法自然,芬芳的蔬食最能充分展现“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一真义。用爱料理,用心烹调,就能将蔬食的能量与美好滋味充分体现出来。

京兆尹推广慢食、慢生活的理念,我希望每一位前来的客人,能够用一餐饭的时间,认真体会食物。忙碌的工作压缩了大家的用餐时间,很多时候,“吃饭”变成了一项无须注重感受的任务。但实际上,生活值得细细品味,应该避免囫囵吞枣。用心生活,把握当下,才能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是热爱美食的,在陪伴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更懂得自然、健康、真味的重要性,這也成为我经营蔬食健康餐饮的重要理念。我总会建议大家,随季节流动而食。“不时不食”,节气是大自然时令交替的日子,是人们生活改弦更张的契机,也是提升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时机。况且,尽可能地少去消费反季节食材,也能为环境减少碳排放。

每每看到不同品类的蔬菜随着时间、季节更替,我都感到这是自然的馈赠—你让我体味了万千风味,也让我学会了乐活的生活方式。当我有记忆时妈妈就告诉我,当得到“馈赠”时要心存感恩,给以回馈。利于人类、社会的就去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和人,不断推动慈善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

2020年的春天是不寻常的,人们少有的,像现在这般渴望平凡的日常。许多人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我的很多朋友也开始关注自己手头的蔬菜是来自哪里,南方还是北方,一年能长几季。甚至还有朋友因为一个西红柿来打探做法,并表示,认真地为自己做一餐饭,内心也渐渐安静下来。我想,一段短暂的、稍稍停滞的时光足以让人们感受到,什么是生活的必需品。

亲爱的蔬菜,你会为人们感受到你存在的意义而开心吗?祝愿能有更多的人感受到你的乐趣。未来我们还要彼此相依,也请你多多指教。

王久良

纪录片导演、摄影师。作品《垃圾围城》与《塑料王国》不仅揭示了环境污染的全球性问题,也展现出了王久良在商业文明和消费至上时代坚守的专业品格和揭示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影片带来的全球性关注,促成了相关政策的推行,在环境问题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导演王久良写给海鸥

海鸥:

你们好。请别害怕!我是一个好人。而且,我们不止一次见过彼此—去年一整个春天,

我和朋友们都在海岛上记录你们的生活,不过就算咱们真见了面,你们也很可能认不出我来,因为拍摄时,我和机器都裹上了环境伪装的衣服、帽子。

还是要说声抱歉,虽然我从小就知道你们的存在,童年在海边玩耍时总少不了你们的陪伴,可我对你们的关注却从2016年才正式开始。那一年,为进行名为《四象八方》的影像创作,我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从天津一路走到广西。这条路线刚好覆盖了黑尾鸥的主要活动区域,我的目光因此第一次认真地停留在你们身上,第一次意识到,你们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还记得小的时候学画画,只要是画大海,就一定会在天空画上几只海鸥—海鸥与大海是如此亲密。可如今,就连常年靠海为生的渔民也发出感慨:“好像很久没见到海鸥了。”还有更糟糕的。有一次,在一个垃圾场,我注意到一只饥饿的海鸥,它当时已经奄奄一息,可能是因为发现来了人,它努力地、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去,它想要逃跑,但身体却飞都飞不起来了,然后它开始甩自己的头,把那些已经吃进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甩了出来。可是直到最终,它都没能飞起来。它再也飞不起来了,画面定格在那个垃圾场的边缘。还有一次在海边,我亲眼见到一只接近成鸟的小家伙儿一动不动躺在海边,随着海浪沉浮、晃动—是的,它的生命结束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生动、险恶、糟糕,它都看不到了。

这些场景让我无数次心碎。你们以海洋浅层鱼类和海岸湿地的一些软体动物为食,可近海的过度开发给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很难再找到一个原始的生态环境,这让我深深自责。

在人类探讨的永恒话题中,有一个叫做“环境正义”的东西,这个词语是说,当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向自然界获取时,是否考虑到了其他物种本身应有的权利?对于你们,“正义”好像并不存在。人类常说海鸥是大海的精灵,但正是人类自己,让海面上空渐渐空无一物。

我必须发出声音,这不只是你们的困境。一味的索取和破坏,这种苦头迟早会反馈给人类自身。所以我们拍下了这个叫做《饥饿的海鸥》的短片。

一直以来,我都把我的纪录片创作,甚至把一切所谓的艺术创作都归结为一种修复—当你发现一个社会的机体产生了问题,你想当然会产生一种自发的责任感,想要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去呈现你的思考,同时引发改变的力量。

一个物种,理应生活在气候适宜,食物丰富,能够繁衍生息的环境下。而面对日渐糟糕的生存环境,你们却总是无言。你和你的朋友、亲人、孩子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许多年,为了生存,一直做出自己的选择甚至让步,我想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本该属于你们的空间,应当还给你们。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拍摄动物相关主题的纪录短片,但我想告诉你们,这不是结束,从3月开始,我会继续记录你们—我要创作一个纪录长片,让更多的人关注你们的现状。

这一次突兀地给你们写信,我想告诉你们,有人在关心你们,而且这个群体在日渐壮大。或许,我们不一定可以成为朋友,但一定不要成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