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沂蒙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2020-04-30 07:31王成娟刘延宏
行政与法 2020年4期
关键词:沂蒙党组织群众

王成娟 刘延宏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沂蒙政治生态的风气主导者和引领者,人民群众是沂蒙政治生态的最终受益者。沂蒙政治生态建设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具体承载和有效载体。进入新时代,研讨构建沂蒙政治生态的时代价值和作用发挥空间,对于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沂蒙政治生态;沂蒙精神;党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0)04-0077-08

收稿日期:2019-10-21

作者简介:王成娟(1981—),女,山东临沂人,沂蒙干部学院沂蒙精神研究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沂蒙革命史与沂蒙精神;刘延宏(1968—),男,山东临沂人,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与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CYMJ43。

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语重心长地说道:“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聚焦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突出特点,从党和人民两个维度立体地阐释了沂蒙精神的成因。沂蒙精神的形成正是由于扎根于沂蒙的热土,并且和战争年代沂蒙山区良好的政治生态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沂蒙精神也是沂蒙山区政治生态的具体体现。因此,探究沂蒙山区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沂蒙精神成因的内在逻辑,对于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从党和人民的双重向度总结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经验

政治生态是指各类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党风、民风以及党群关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着各类政治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革命战争年代,一些革命先驱、仁人志士在沂蒙山区为了完成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以身许国,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政治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沂蒙山区最终走出了一条党和人民血脉相连、戮力同心的地方根据地发展道路,构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说,沂蒙政治生态建设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的实践结晶。认清了这一点,有助于从新的维度和取向进一步探索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脉络和源流。

⒈中国共产党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主导者、引领者。在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领导下,沂蒙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的创建活动,展现出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思想状态、组织原则以及廉洁作风,沂蒙政治生态的构建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首先,沂蒙党组织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有计划地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来纯洁党的队伍。抗战初期,沂蒙的党员队伍中存在着宗法观念、小农意识、自由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为了净化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素质,从1939年初开始,沂蒙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在政治思想上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站稳政治立场,随时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比如“正确发扬党内自我批评以及运用反‘左反‘右倾向的思想斗争,使青年的共产党及青年的共产党人不但在理论上,而且从实际生活、工作、斗争上,正确把握无产阶级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以便从理论、思想上团结党、巩固党、建设党。”[1]再如要加强党员学习管理,“严密在职干部的学习制度,严格实行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切实供给干部的课本、研究提纲,定期检测、总结报告学习的成绩。”。[2]在沂蒙工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尤其是罗荣桓同志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他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军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采取了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加强干部教育、谈心谈话、忆苦思甜等多种工作形式。从1941年5月26日开始,罗荣桓同志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开课,给党校和师直机关干部系统讲授《联共党史》,当时参加听课的肖华同志记了3 万多字的笔记。罗荣桓同志还给师直属队的同志系统宣讲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觉悟。1942年3月,115师在莒县板石村召开连队政治工作会议,确定了连队的思想政治任务和目标。会后,115师主力部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各项思想政治任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罗荣桓同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誉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匠”。毛泽东同志说:“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罗荣桓一到山东,就在谁领导谁、谁团结谁、谁统一谁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坚持正确路线。”[3]由此,为沂蒙政治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次,沂蒙党组织注重重建党组织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为沂蒙制定了科学的组织建设原则。沂蒙第一名党员王尽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最早领导者。沂蒙山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沂水支部于1927年4月成立。在土地革命时期,沂蒙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先后成立了日照、沂水、临(沂)郯(城)、新(泰)蒙(阴)等县级党组织,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的破坏,沂蒙党组织一度与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系,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党组织建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沂蒙党组织积极响应北方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的号召,深入农村和基层,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努力恢复、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使根据地不断巩固与壮大。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形势恶化,基层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但沂蒙党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日、伪、顽展开了顽强斗争。1943年1月,山東各级党组织开始进行整理和改革支部工作;同年3月,山东分局又发出通知,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支部,所确定的提拔和清理对象要严格执行由上两级单位批准的规定。[4]沂蒙各级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员数量由1937年的130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前夕的6万多人,党的基层组织开始遍地开花,党员素质大大提高,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了崇高的威信。

再次,沂蒙党组织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山东省战工会在成立之初就通过了《关于招待费及菜金马干费的决定》,对各级政府开支标准和招待会餐等费用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党员干部要和群众一起同甘共苦。1940年4月,罗荣桓同志到鲁南检查工作时,发现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翟新亚的贪污腐化、作风败坏问题,当场宣布对其进行撤职处理。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因贪污腐化问题严重,被判处死刑。对贪污腐败行为的严惩,沉重打击了贪官污吏,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1940年9月,时任山东省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在谈到党的建设时强调:“一切工作从转变作风开始,严厉肃清贪污浪费,肃清旧官僚主义作风,创造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新作风。”[5]为此,沂蒙党组织十分重视廉政建设,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厉行节约、惩治贪污腐败的条例、决定和法规,制定、规范了清廉、防腐的奖惩措施并加强督查工作。从根本上说,沂蒙党组织正是以全新的民主作风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模范行为,才培育了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最终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⒉人民群众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前进的。“历史上的活动与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与活动”。[6]所以,人民群众不仅是沂蒙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省委来到沂蒙后,党组织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改革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益、权利和尊严,进而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从而为 良好政治生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经济上,通过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土地改革等措施发展生产、免除苛捐杂税,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根据地各级党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40年9月2日,山東省临时参议会审议通过了省战工会《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确定了实行“双减”、改善人民生活等12项工作。同年11月11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通过并公布了《减租减息暂行条例》。但由于抗战初期战争形势严峻,战争频繁,加上党内有些负责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甚关心群众利益与改善群众生活,尤其对减租减息工作,没有引起全党一致的注意”。[7]1942年4月,刘少奇同志到沂蒙山区检查指导工作时尖锐地指出:“沂蒙根据地党组织没有认真开展‘双减工作,群众工作是各项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刘少奇同志提出批评之后,沂蒙根据地立即普遍开展了“双减增资”群众运动,脱离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广大贫雇农的生活,发动、组织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了其他各阶层,推动了各项抗日工作的开展。在减租减息运动之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了,但是农村的土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指示”。“五四指示”的基本精神是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沂蒙山区广大无地少地农民第一次做了土地的主人,从而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参军参战支援保卫根据地的战争。

在政治上,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参加民主选举,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在财权、事权、司法权、教育权上有了说话的权利,第一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益、权利和尊重。在村级政权选举中,我们党创造了许多便于群众有效参政议政和决策管理的有效方式和良好途径,“豆选法”就是在沂蒙根据地广泛推行的选举方法,即每位参选人身后放一个碗,选民选谁,就在谁的碗里投豆。这种原始的选举方法不但表达了选民的意愿,也使人民群众真正获得了政治上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在莒南县一个村选举时,96%的村民参加了选举。美国记者史沫莱特在《中国的战歌》中如是评价“豆选法”:“中国实行的豆选法是比近代英美国家还要进步的普选,是真正的民主。”

在社会改革上,人民群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解放。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沂蒙推行了很多社会改革,比如通过政府颁布法律,倡导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赋予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基本权利;实行婚姻自主,严格禁止买卖包办婚姻,这是对妇女最大的解放,也是最大的人权;禁止妇女缠足,开展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使妇女获得了新生;创立“庄户学”,广泛开展“冬学”活动,方便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参加,用先进文化启迪民智;禁赌、禁毒、禁娼、肃清盗匪、铲除汉奸,沂蒙所有的“污泥浊水”都被一扫而光。这里每一条新政的实施,对于沂蒙都是开天辟地的,对于民心的影响也是震撼性的。通过一系列改革,使整个农村社会在政治生态建设上焕然一新。中共山东分局在《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中提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基本群众的动员与组织工作,必须把我们的抗战事业放在千百万有了觉悟,有了优势的群众的政治基础上,我们才有了依靠,我党我军才有战斗力,根据地才能巩固,我们才能胜利。”[8]这段话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推动革命胜利的源泉。

二、沂蒙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政治生态建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在其作用的发挥上。沂蒙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为当前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⒈沂蒙精神内涵的立体阐释提供的不竭动力。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考验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体现的是沂蒙军民的浴血奋战精神;和平建设时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体现的是党带领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时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更多体现的是党带领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这些不同的特点背后,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党为人民”和“人民向党”,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立体阐释沂蒙精神的内涵,就是要找到沂蒙精神的“根”和“魂”,找到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只有把握沂蒙精神的根脉,才能使其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这种内涵的立体阐释也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找到了源头和路径。唯有紧扣时代主题、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跳出历史局限和地域局限,把沂蒙精神内涵的立体阐释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为新时代构建沂蒙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根本遵循。

⒉沂蒙可持续发展形成的独特魅力。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沂蒙人民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现实、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继续向自然宣战、向困难宣战,互助合作、科学种植、创新试验,整山治水、根治沂沭河水患,造就厉家寨等一系列“好例”,创造了一个个惊人奇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沂蒙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从1985年开始,开展了为期十年的脱贫攻坚战。沂蒙人民战严寒、斗酷暑、劈山填壑,“夏天铺着一把草,冬天盖着破棉袄,四季喝着生凉水,啃着煎饼卷辣椒”,短短十年,沂蒙人民挺直了腰杆奔向新的生活。临沂于1986年创建了山东省第一家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建设专业批发市场的序幕。在短短的数年间,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昔日“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沂蒙老区发展为商贾云集的物流之都。今天的临沂,水系发达,八河绕城,河河相通,给城市带来了温润与灵性;全市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先进典型,彰显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实践,成为沂蒙老区可持续发展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沂蒙的变化是沂蒙人民担当作为、传承沂蒙精神的结果,是我国沧海桑田巨变在沂蒙的经典缩影。

⒊悠久的革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沂蒙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就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和优秀儿女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抛头颅、洒热血,在八百里沂蒙点燃起燎原星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山东、华东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这里也是滨海、鲁中、鲁南3个战略区革命斗争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中共党组织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并且沂蒙革命根据地在创立之后迅速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作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巨大潜力。

三、新时代构建沂蒙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消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突破既得利益阶层化的藩篱,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这对于构建新时代沂蒙良好的政治生态意义重大。

⒈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民本位”思想。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們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诚如此言,理想信念是关乎我们党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根。

首先,坚定政治信仰。信仰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鲜活生动的,沂蒙精神生动诠释了坚守信仰之可贵。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党和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才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才会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最重要的是,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在坚守信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保证了各地执行政策的上行下效,从而赋予了沂蒙精神“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民性。在多元化的今天,经济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多元,我们更要借鉴战争年代沂蒙思想政治建设的经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尤其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领域、价值观领域,必须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做到牢记信仰不淡忘、坚守信仰不迷失,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路,要认真思考勇于担当的原生动力究竟来自何方,要勇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惰政懒政和不愿意作为的原因和解决之道,从而担负起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同时,坚定信仰的过程就是不断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过程,是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奋斗初心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政治定力。

其次,克服“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是追求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权力观和价值观也是造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最主要的思想根源,其对政治生态价值系统构建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怎样破除“官本位”,追求“民本位”?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政治生态建设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样本,那就是只有扎根于人民,关心爱护人民,才能获取最深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源泉。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只有牢固树立和彰显“民本位”的政治生态价值观,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才能解答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凭什么走到今天,又凭什么去开创未来”的时代考题。

⒉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具有活力的风向标,如果说战争年代党员干部是沂蒙政治生态建设的引领者和主导者,那么今天的党员干部就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党员干部就是关键因素、决定因素,他们是否有担当、有作为直接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度和质量。因此,必须把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关键环节。

首先,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在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各个军队能够协同作战与正确的选人用人密不可分。1947年,孟良崮战役决战最激烈时,华野各纵队在作战方针上出现了问题,粟裕同志要求各纵队持续猛烈作战,但是有人主张撤出战斗,以免不测。大局当前,陈毅同志讲了一句话:“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执行!”正是陈毅同志、粟裕同志之间的充分信任,直接扭转了孟良崮战役的战局。但在选人用人上,党内曾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搞“山头主义”“圈子文化”,个别领导完全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严重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在选人用人中,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才能真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才能真正为优化政治生态把好第一道关口。

其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9]构建党内政治生态,人人都是一个子系统,而领导干部更是政治生态建设的舵手,起着方向盘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也需要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和模范作用,真抓实干,积极作为。但是领导干部不作为的现象在一些领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干部怠政,下面自然无所为。当不作为成了政治生态,人浮于事便成了常态。所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引导领导干部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起到表率作用十分重要。

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加强作风建设、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是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不仅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对于优化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态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首先,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优化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点。在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沂蒙根据地的各级干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很多领导干部不仅是杰出的战斗指挥员,也是生产能手、劳动模范。当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集中表现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因此,加强作风建设,要坚决抵制党内不正之风,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破除“四风”问题,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禁止铺张浪费、奢靡之风,从而使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一个大的转变,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其次,铁腕反腐不松懈。腐败问题是一个需要常抓不懈的大问题,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态构建中,真正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势力的敌对和封堵,恰恰是来自内部的腐败问题。正如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所讲:“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谆谆告诫,发人深省。腐败在本质上是权力的异化,它严重离间了党群关系,破坏了党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反腐败斗争作为构建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坚决向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亮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使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惩恶反腐永远在路上,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扶贫、民生等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突出专项重点整治,把基层群众长期关心关注又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纳入整治范围,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惩治腐败,才能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唯有如此,才能换来政治生态的朗朗乾坤。

⒋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设计。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为政治生态的动态平衡提供坚实根基和重要保障,也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沂蒙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解放,进而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从而为沂蒙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奠定了群众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那样:“与思想教育工作相比较,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0]因此,党内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高瞻远瞩、科学规划。

首先,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包括党内政治生活、干部选拔任用、领导决策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在党内政治生活上,要切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特別要利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馆和廉政教育基地,给广大党员干部以思想启迪,引起思想共鸣,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主要依靠选拔制度的健全和完备,杜绝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等行为,从而为踏实工作、德才兼备的干部提供平台。落实党管干部原则,要赋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决策制度上,要坚持依法用权,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事坚决不插手,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坚决不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谨慎用权。在考核评价上,要有效刹住“寻机悦上”的风气,通过制度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其次,积极促进沂蒙精神转化为行为规范,这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引领的重点。在广大群众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要把沂蒙精神细化为各行各业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如敬业、担当、诚信。唯有如此,沂蒙精神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融入到经济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之中,并且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元化呈现出来,这也正是优化政治生态最重要的现实举措。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346.

[2]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7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24.

[3]黄瑶.罗荣桓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64.

[4]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组织史资料[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88.

[5]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5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35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5.

[7]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抗日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88.

[8]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14.

[9]堅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责任编辑:刘  鹏)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Path Choice of Building

A Good Political Ecology in Yimeng

Wang Chengjuan,Liu Yanhong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leader and leading practitioner of Yimeng political ecology,and the people are the participants and ultimate beneficiaries of Yimeng political ecology.Yimeng's politic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practic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of “harmony,life and death”.Entering the new era,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era value and function space of building Yimeng political ecology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Yimeng political ecology;Yimeng spirit;party masses relationship

猜你喜欢
沂蒙党组织群众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