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5-05 00:50周利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周易中华传统

周利明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已经提升到“中华民族基因”“民族文化血脉”“中国文化软实力”等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为优秀?今日来看,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部分、可以协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统一的部分,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周易》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明显的继承性,十九大、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央文件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做出了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频频引用《周易》原典: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及“文王拘而演《周易》”;在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会议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演讲时引用“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作为中华群经之首,具有本体性与顶点性,其广大悉备、洁静精微的学理系统对儒释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有着笼罩性的影响。中国文化所言大道、圣贤、经典,无一不强调《易》。中国易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尚秉和(1870-1950)指出:总《五经》之注,不如《易》一经之多。伏羲、周文王、孔子、郑玄、王弼、孔颖达、李鼎祚、朱熹、周敦颐、苏轼、来知德、王夫之、尚秉和……,都是与《周易》相关的古圣先贤。由于历史的原因,《周易》传承至今出现了明显断层,人们甚至将《周易》误认为封建迷信或谶纬之学,大大阻碍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迅速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刘大均教授领衔的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在“周易经传研究、周易史研究、周易与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一直保持在前沿水平。迄今为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周易》相关主题共设立课题58项,与该文相关的有王葆玹“《周易》与中国文化(1998)”、潘殊闲“《周易》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特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3)”、翟廷晋“《周易》--华夏思维信息的宝库(1991)”、周利明“《周易》之中华文化精髓国际化传播话语研究(2019)”。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传承与发扬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建设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周易》为中国文化之本,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固其根本。

《周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与灵魂所在。近几年来,习总书记频频引用《周易》,将《周易》文化传播交流推广提高到了新的境界。2018年新年贺词,习总书记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提到了“天道酬勤”,“天道酬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义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周易·谦卦·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从《周易》的“天行健、劳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道酬勤”,大众传播有一定的难度,而“勤劳谦虚的中国人民”就是比较好的大众传播话语。建构《周易》内部衍生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话语模式,是新时代《周易》研究的重大课题。

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全面考察《周易》内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因素,对《周易》的认识误区、交流瓶颈、文化活态等国际影响力阻碍因素和提升路径进行分析,推衍出符合媒体伦理、价值趋同,适合国际舆论导向,能引起各学科领域粉丝效应的国际化传播话语体系。该话语体系将有力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周易》的国际化传播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汉唐时期在朝鲜、日本已有了重要地位。15世纪以后的“大航海时代”传播到欧洲,20世纪中叶以来,《周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英国魏莱(Arthur Waley,1889—1966),德国卫德明(Hellmut Wilhelm,1905-1990)、葛文达(A.B.Govinda,1898-1985),日本的武内义雄(1886-1966)、高田真治(1893-1975)、铃木由次郎(1901-1976)、户田丰三郎(1905-1973)、赤塚忠(1913-1983),美国席文(Nathan Sivin,1932- )、美籍华裔成中英(1935- )、法国舒伦贝尔(Schlumberger,1930- )都是在易学领域卓有建树者。

《周易》虽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国家与地区有过重要地位,而在有的历史时期并没有重要地位,或者只是高层学术圈子的一种谈资,和现实世界并无关系,更有大量的国家与地区完全不知道《周易》。以黑格尔为首的不少西方人认为《周易》非概念式表达,沦为空虚。也有荣格、李约瑟、莱布尼茨、霍金等一批学者与科学家认为《周易》是“万有概念宝库”“与最新的科学原理万般巧合”。西方易学界将理雅阁(James Legeg)和卫礼贤(Richard Wihelm)的《周易》译本称为“旧约、新约”,但《周易》的国际影响力大大落后于《圣经》。

任何一部经典,只要成为畅销书,都是一段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映像。现行的图书市场,能销售上百万册,就可以称为畅销书了,而能销售上亿册,那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传奇中的传奇,可以说每一本书超级畅销书的后面都有一段历史和文明的映象。《圣经》是全球销量最大、翻译语言最多的一本图书,《圣经》从最早成书在3500年前左右(约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成书的启示录(公元90-96年之间),历经1600年左右,共有超过40个作者,最后由各宗教组织、权势团体集结成册,并各自宣称正统《圣经》。《圣经》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也是今天欧美文化的最重要部分,从成书至今,《圣经》的销量大约有60亿部。

《周易》历经三圣,伏羲画八卦、周文王填爻辞、孔子及弟子撰十翼,上下五千年而成书。虽然《周易》在东亚的地位相当于欧美的《圣经》,然而《周易》的发行量却远远不及《圣经》。全球销量第二的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毛主席语录》,这本书称为“红宝书”,自1967年出版以来,《毛主席语录》从1964年到1976年,全国共出版汉文版4种,少数民族文字(8种文字)版8种,盲文版1种,外文版(37种文字)和汉英对照共38种,总印数105549.8万册。之后,其中有20个国家的20种文字翻译出版《毛主席语录》,共有35种版本,总销量10亿部以上。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哲学的根本,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周易》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有待于提高,不少民众仍是谈易色变,将《周易》与谶纬混为一谈。

随着《周易》研究队伍逐渐壮大,《周易》在国际上已形成了分领域研究趋势。《周易》的哲学研究,可称为“哲学易”,哲学易又包含中哲易、西哲易、马哲易、伦理易、美学易等;《周易》的宗教研究,可称为“宗教易”,宗教易又包含道教易、佛教易、基督教易等;《周易》的文史研究,可称为“文史易”,文史易又包含文学易、字学易、史学易、诗词易等;《周易》的科学研究,可称为“科学易”,科学易又包含物理易、化学易、数学易、天文易、环境易等;《周易》的艺术应用与研究,可称为“艺术易”,艺术易又包含音乐易、绘画易、书法易、设计易……。

《周易》文化良莠不齐,有精华亦有糟粕。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大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二者在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人才管理、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着互通性与一致性。《周易》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周易》原典的内容,二是古今中外名家有关《周易》点校注疏的内容;三是由《周易》典籍话语升华或引申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下面列表举例说明:

学科《周易》典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的表现形态字学易仰观俯察、伏羲画卦卦为字源与形象思维传承、世界唯一、汉语推广政治易悦民宜民、革故鼎新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改革开放经济易均富薄赋、物畜物大脱贫攻坚与创新驱动扶贫、供给侧、可持续发展医学易阴阳五行、生生谓易中医养生与民生事业康养产业、治未病、幸福感哲学易知微知彰、刚柔之道辩证思维与理学气学黑格尔辩证法、孔子十翼说管理易三易三才、百姓日用中式管理与协同治理大数据、公信力与公共服务伦理易谦尊而光、忠信致孝道德哲学与文化自信谦虚、孝道、中华传统美德军事易师出以律、众允悔亡纪律严明与联合作战未来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天文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国制造与历律哲学世界上最早引用天文的著作环境易堪天舆地、禁林节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节能、小黄狗、蓝天保卫战美学易乾知大始、白贲无咎中国创造与美丽中国周易美学、绚烂之极归平淡文学易观物取象、诗性逻辑山水文学与创意写作周易爻辞是中国最早的诗歌建筑易上栋下宇、盖取大壮藏风聚气与绿色建筑园林、美丽乡村、山水城市音乐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礼乐合一与乐律融通古琴、编钟,五音、十二律绘画易立象尽意、太极图理意象造型与变化统一山水、人物、花鸟、大写意设计易制器尚象、象数统一翳器显道与工匠精神汉服、青铜器、玉器、瓷器书法易始艮终乾、无往不复一波三折与中和之美甲骨、楷、行、隶、草、篆

例如“环境易”之中,谈到帛书《周易》之《临卦》与通行本不同,有“禁林贞吉”“禁林吉无不利”之说,强调了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的重要性。禁林与植树造林异曲同工,符合新时代思想的绿色与生态观念,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范畴,能引发“环保节能”的全球共识,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小黄狗,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天保卫战等。

遴选《周易》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所属学科领域的核心观点,并且梳理出符合全球发展趋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是我们当代易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整理与挖掘《周易》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周易》文化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周易中华传统
2021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三十二届周易与现代化论坛在安阳召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敦煌古迹旅游景点与《周易》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甜甜的“蝴蝶茧”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