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淤泥土层中地铁车站基坑围护设计与分析

2020-05-05 02:15刘亚威
山西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基坑变形混凝土

刘亚威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

0 引言

基坑开挖是地铁车站工程中尤为关键的环节,科学的设计方案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除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外,还要注重开挖作业对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带来的影响。基于此,需确定科学的基坑围护设计方案,在达到工程质量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缩短工期、控制施工成本。

1 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工程中,超深基坑工作量较大,呈南北分布特点,长180 m、宽23.7 m、高36 m。根据现场情况,该基坑临近河堤,该处河床高度20 m,施工区域地下水位约8.360 m。基坑周边除一处空地外,还建有一座正处于运营阶段的预应力桥,周边有大量高层建筑,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

2 地质概况

建设区域吴淞高程6.60 m~8.48 m,整平标高约7.50 m,趋近于地表高度。地质特性方面:①杂填土:较为松散,龄期约5年,厚度1.00 m~5.80 m;②淤泥质填土:具备较强压缩性,含部分腐殖土,厚度0.70 m~1.70 m;③淤泥质粉质黏土:以流塑状为主,具备可压缩性,含部分粉土,厚度5.00 m~8.80 m。

3 深基坑围护设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深基坑围护方案,具体为:以钻孔灌注桩为主,辅以φ850@1 2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以发挥出止水的作用,选取钢筋混凝土材料,施作二道内支撑,以提升整体稳定性。

3.1 支护桩设计比选分析

立足于本工程施工情况,综合考虑类似工程经验,提出多种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具体有:

1)以钻孔灌注桩为基础结构,辅以止水帷幕。此方案的基本特点在于工艺简单、施工扰动程度低,从工程经验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关于止水帷幕的施工作业,需综合考虑现场土层稳定程度、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

2)SMW工法桩。首先设置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向其中置入适量型钢,可得到综合型挡土止水结构。从行业发展状况来看,SMW工法桩的局限之处在于抗侧刚度有限,若基坑深度超13 m,将伴随明显的变形问题[1]。此项技术对基坑变形较为敏感,缺乏控制措施时易出现桩结构开裂的问题,不利于基坑稳定性,使其出现渗漏水现象,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地下连续墙。此结构兼具挡土、止水、变形可控、稳定性好等多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基坑工程中,但存在成本高、施工周期长、槽段接合效果差等局限性。

经上述对比分析,并考虑本基坑施工情况,为满足安全、高效等多重要求,最终选择钻孔灌注桩作为本基坑的围护桩。

3.2 止水桩设计比选

基坑开挖作业持续到基底时,该区域的压力状况将发生变化,开挖面至承压水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自重压力,该值将明显超过承压水头压力;进一步开挖并到达坑底时,承压水头压力大幅提升,明显超出上覆土压力。从这一规律来看,本基坑工程对止水与降水均提出较高的要求。

现代化工程项目中,机械设备是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相关设备在中密砂性土中的适应性不足,最大深度为17.0 m,具体至本工程,若采取此方式将难以确保桩结构止水效果;若采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相关设备的工作深度可达33.0 m,具有较好的切土能力。综合对比,三轴搅拌机械更具可行性,可满足质量、效率等多重要求,在工期较紧的项目中适应能力更强。

三轴搅拌机是重要的工程设备,其中两轴同步喷浆,实现与土体的充分混合,中轴维持逆向高压喷气状态,通过气体逆向翻转的方式提升拌合料的均匀性,为成桩质量提供保障[2]。从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来看,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不具备优良的止水效果,但采取高压旋喷桩又将耗费大量成本。基于此,选择的是套接φ850@1 200三轴搅拌桩的方式,以满足止水要求。

3.3 设计工况

将施工现场整平,形成硬地坪后即可展开围护体的施工作业,主要涉及到钢立柱与工程桩两部分。通过轻型井点实现对坑内的预降水处理;开槽,通过浇筑的方式设置圈梁与首层支撑结构,检验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则具备继续施工的条件,即对称开挖至下一层支撑底;兼并展开围檩与第二层支撑的浇筑作业,满足强度要求后再对称开挖并持续至坑底;混凝土垫层浇筑遵循的是随挖随浇的原则,要求围护桩的连接区域都要得到有效的浇筑;结束底板浇筑后需进一步延伸至支护桩边;检验底板强度,当该值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展开-2层主体结构施工作业,随后将该层支撑装置拆除;依次完成主体与楼板换撑块的浇筑作业,当两结构的强度均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第一层支撑装置;最后做好地下主体结构的施工作业,于该处回填土并采取夯实处理措施。

3.4 混凝土内支撑

部分基坑深度较大,为不规则形状,在此施工环境中钢筋混凝土支撑是可行的方式,在该结构的作用下,可优化平面结构体系,使其具备较强的刚度,尽可能避免围护体顶部位移现象,以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此外,相较于钢支撑而言,采取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实现分块施工作业,施工中可预留较大的空间以满足出土需要,提升了土方开挖效率,有效缩短地下结构施工工期。钢筋混凝土支撑形成了完善的受力体系,各部分受力明确,可达到各支撑块独立受力的效果。基于此特性,支撑施工时可显著提升分块施工效率,缩短支撑周期[3]。根据本工程情况,确定了内支撑结构图,具体如图1所示。考虑到本基坑边长长度较大,因此要增设施工栈桥,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采取的是对撑与角撑相综合的方式,在满足支撑要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内支撑施工环节所用材料为C35混凝土,控制顶压圈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此结构以30 mm为宜。

4 设计结果分析

4.1 计算条件

引入竖向弹性地基梁法,由此展开基坑围护体的设计工作。计算过程中,施工超载取值为25 kPa,根据现场情况,基坑施工状况良好,仅存在部分建(构)筑物且不会对正常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因此此处未考虑建筑物超载问题。支撑体系计算环节,将支撑与围檩视为整体结构,分别对其内力与变形问题加以分析,汇总各项资料,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内力与变形计算结果表

4.2 结果分析

深基坑设计工作中,计算与验算是提升方案可行性的关键,应充分考虑围护结构变形、基坑周边地层沉降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测的方式可掌握基坑及其周边的实际情况,为工程人员提供分析资料。实际工作中,根据施工要求确定监测项目及其警戒值,根据各阶段的监测数据,若达到该值将触发警报,相关人员随即分析问题并采取应对策略,以确保基坑安全性。对此,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创建基坑位移图,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根据图2内容得知,基坑不同深度处的土体变形程度有所不同,最大为25.20 mm,最大水平位移为21.14 mm,曲线总体呈“纺锤”状。变形主要集中在二道支撑底部至坑底这一区段,各处位移均未超过30.0 mm,与设计要求相符,可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监测数据表明,围护结构的稳定性较好,开挖作业时周边建筑物与管线均处于稳定状态。

5 结语

根据基坑开挖监测数据得知,本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较好,施工中周边建筑物未受到影响,创造了安全的施工环境,且位移与变形都控制在许可范围内。总体上,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优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基坑变形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