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张惟任刻书考

2020-05-07 14:24李文遴
华夏文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刻本万历图书馆

□李文遴

张惟任(1561—1628)字仲衡,一字希声、希尹,号觉庵,陕西潼关老县城张家巷人,万历七年(1579)举人,由推官擢知巫山县,后升为试监察御史、贵州御史等,万历三十八年为两浙巡盐,万历四十四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五年(1617)任河南巡按,天启五年(1625)由御史推山西右参政升大理寺右寺丞,天启六年(1626)任大理寺左寺丞。崇祯元年(1628)十二月在北京城内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张惟任任职期间,为官正直,勤政为民,兴建学校,可谓卓有政绩,冯从吾《张御史维任祠记》、黄汝亨《侍御张公潼关生祠记》均记其功德。由于张惟任崇尚的关学宗风,以及明代私家刻书的兴盛,成就了他的刻书事业,目前所知流传下来的刻书有七部。

1.《周易集注》十六卷,(明)来知德撰,万历三十八年(1610)张惟任刻本。

来知德,字矣鲜,号瞿唐。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嘉靖壬子年(1552)中举,自此移居万县深山之中,潜心研究学问,所著甚丰。《周易集注》,积二十九年而成,参互旁通,自成一说,当时被推为绝学。

是书据万历二十九年郭子章刻本重刻,高举万历辛亥年( 1611)仲春序文称“侍御张君复为之发,明其义而广远其传,是又有功于先生也。”张惟任于序中说明了刻书原因,“予令巫山时与先生有往还,敬其人爱重其书”,因“见其板在蜀者又多漫漶灭没”,所以“爰历吴越下司盐重订之,而梓以流布焉”。在“重刻来瞿唐先生易经集注订校姓氏”后有“大明万历三十八年重校刻于浙之虎林郡南屏山”的牌记,故世称“虎林(杭州)刻本”,该版本被学者认为是现存较早最善的版本。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藏。

2.《重刻来瞿唐先生日录》十二卷,(明)来知德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关中张惟任刻本。

《来瞿唐先生日录》分内外两篇,内篇收理学作品七卷,外篇收文学作品五卷。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张惟任刻本,正文均为内篇七,外篇五,共十二卷,而张惟任的序却称“其日录十一卷,为内篇者六,为外篇者五”,查询现存诸多版本,均题内篇七外篇五。王重民在《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著录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历间刻本与张惟任序称卷数一致,其云 :“按《存目》著录本凡分内篇七卷,外篇五卷,此本不分内外,依其内外之目言之,此本《内篇》无《大学古本》,《外篇·求溪稿》后多《古诗》一种。盖四库馆臣所据原刻,此乃重刻本也。黄汝亨、张惟任序(万历三十九年),张子功序(万历十三年)。”

另外,是书不同的刻本收录不同作者的序文,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有万历三十九年黄汝亨、张惟任序,万历十三年张子功序。《续修四库全书》据明万历刻本影印,前有郭棐万历八年(1580)、傅时望万历十一年(1583)序,没有黄汝亨、张惟任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道光十一年刻本影印,序有:张惟任、黄汝亨万历三十九年序,郭棐万历八年序,张子功万历十三年序,傅时望万历十一年序,此刻本汇刻了所有的序文。

从序文写作时间中推论:1.明万历八年郭棐“乃次其集而序之”,是现见最早的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2.万历十三年傅时望进行补刻,曰《重刻来瞿唐先生日录》。3.万历三十九年张惟任将来知德的所有作品重新刊刻,序称十一卷,疑张惟任写序时没有收录《大学古本》,印刷时加入。4.万历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无“大学古本”,应为十一卷本,与张惟任序称卷数相符。

3.《活人书》二十卷,首一卷,(宋)朱肱撰,(明)徐镕、(明)来复校订,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张惟任刻本。

朱肱,字翼中,号大隐先生、无求子,北宋吴兴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授奉议郎及医学博士,人称朱奉议。

是书写于元祐四年(1089),完成于大观二年(1108),原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宋元明重刻翻刻者众多,最早的是国子监刻本,随后京师、成都、湖南、福建、两淛五处印行,北宋政和八年(1118)朱肱因五处印本“不曾校勘,错误颇多,遂取善本,重为参详,改一百余处,命工于杭州大隐坊重新镂版”。到了明代,流传渐稀,妄改者较多。万历十九年(1591)徐镕重觅旧本,细加校刊,后徐镕又“遇术寻访,睹板四样,凑之,止得刻本十一卷,余九卷系四样抄本”,“至岁甲辰(1604),西入秦中三原来星海阳伯甫宅,因睹正德十四年宁夏刻本,九卷一册。” 于是徐镕又将寻访多家刻本与来复等人对万历十九年本重加校订。来复序云 :“是编经徐春沂镕与不佞复考纂,又共社友胡含素廷器、梁君晋希、渊君王应圻、家弟驭仲临校正,庶几无大讹谬,观者鉴其苦心。”刊刻是书的起因是,万历四十四年来复入都,“侍御张觉庵先生、民部王任吾先生见而嘉赏之。遂约同乡诸荐绅先生 见住长安者,各捐金,命工,不数月告成。”

徐、来校注本为张惟任所赞许,他在序中说到 “南阳之仲景,阐《内》、《难》者也。有宋之奉议,阐南阳者也。《内》、《难》之体具,俟南阳而用彰。南阳之辨精,得奉议而理畅。倘是书不出,即成聊摄之《明理》,与夫河间、戴人诸书,俱无从因袭矣。矧近代种种剽窃之伪书呼?然则南阳,轩岐之曾孟,奉议,南阳之功臣,学者循此真派,以见古人面目”,“余惧其久而佚也,谋与乡绅,慨然同好,遂醵赀付梓,以广其传。”此本是徐镕汇校多家版本而成,是《活人书》最完善的一部。

4.《冯少墟集》二十二卷,续集一卷,(明)冯从吾著,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浙江巡按张惟任刊本。

冯从吾(1556—1625)字仲好,号少墟,西安府长安县人。明代著名理学家,关学之大成者,时称“关西夫子”。《冯少墟集》汇集了冯从吾语录、诗文、族谱、家乘、关学编等著作。

《冯少墟集》,据台湾“国家图书馆”古籍联合目录载:台湾“国家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藏有,书前有“万历壬子毕懋康”“万历癸丑邹元标”“万历甲寅赵南星”“万历甲寅焦竑”“万历癸丑高攀龙”“万历乙卯曹于汴谨”“万历癸丑洪翼圣”的序。《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上海图书馆古籍联合目录及循证平台、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联合目录均未见张惟任刻本。

5.《诸儒奥论》前集二卷,续集二卷,(元)陈绎曾辑,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张惟任刻本。

“奥论者,有宋诸儒,家居闲于竹月松风之间,能谭说朝家故实及古先圣贤之言行事迹而籍之。有国史略而野史独详者,是即奥论之旨也”。

台湾“国家图书馆”藏《诸儒奥论》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元)陈绎曾编,有明万历丁巳(1617)张惟任“刻诸儒奥论叙”关中后学秦一鹏“诸儒奥论序”。秦序云 :“万历丁巳秋,直指张公以观风至汝,因出《诸儒奥论》一编。”因该书议论精当,文章有法,所以“宜直指公留意于此而广之,以嘉惠后学也。”长春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有。

6.《萸亭纪事》四卷,(明)张光孝撰,明万历戊午四十六年(1618)关中张惟任刊本。

张光孝,字惟训,号左华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康海之甥,嘉靖二十五年(1546)以第二名举人授河南西华县知县。有《左华集》、《萸亭记事》、《三边志》、《西渎大河志》、《华州志》、《理学名臣传》。

是书是作者家居时所作的杂记。萸亭者,依茱萸坞而筑,故名。卷前有张惟任序及作者自序,末附有张士鲲和秦一鹏跋,今藏台湾“国家图书馆”、德国巴伐利亚邦立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7.《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宋)杨万里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张惟任刻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

是书初名《易外传》,又名《诚斋易传》,前十六卷是六十四卦,后四卷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本旨程颐传义之说,又多引史传加以考证,是书“盖自淳熙戊申(1188)八月下笔,至嘉泰甲子(1204)四月脱稿,阅十有七年而后成书,平生精力,尽于是书。”张惟任刻本,只有辽宁省图书馆藏有。

张惟任的刻书活动,主要在他任御史期间,即万历三十九年到万历四十六年,由于张惟任生活在关学昌明的时代,虽然刻书不多,但注重内容质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文献的保存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刻本万历图书馆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图书馆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去图书馆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