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短期疗效对比

2020-05-09 05:24何旭辉郑潮顺胡铮郭跃跃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2期
关键词:椎间脊柱腰椎

何旭辉, 郑潮顺, 胡铮, 郭跃跃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退行性腰椎疾病如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其主要治疗选择。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其临床疗效确切,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1]。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微创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但目前关于其适应症及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仍较少。笔者通过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室采用MIST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30例,与同期经PLIF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探讨MISTLIF手术相对于PLIF手术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纳入本单位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在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每组各纳入30例患者,分别采用MIS-TLIF和PLIF进行手术,两组手术为同组医生施行。本临床研究获揭阳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严格按照伦理要求执行。

本研究纳入标准为:①临床症状为严重的腰痛或者腰腿痛,伴或不伴有间歇性跛行;②影像学表现为单节段腰椎滑脱(Ⅰ~Ⅱ度)、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且与临床症状相符;③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症状反复发作;④无精神类疾病,能耐受手术及配合随访者。排除标准为:①经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判断为多节段腰椎病变者;②有腰部手术、骨折、肿瘤、感染病史者;③患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患者;④伴有椎体先天发育异常或退变性脊柱侧弯或严重畸形者。

1.2 手术方法

传统开放PLIF手术:行常规腰椎术前准备,全麻后取俯卧位,腹部垫空,使脊柱呈后伸状态。取后正中切口,自棘突向两侧剥离椎旁肌肉和软组织,C臂透视确认病变节段后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再次确认螺钉位置良好。切除病变椎间隙上位椎体棘突和部分椎板,切下的骨组织去除软组织后制成骨粒。咬除黄韧带,清除周围骨赘。将神经根和硬膜囊拉向中线,清除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将部分骨粒置入椎间隙前方,准备合适高度的融合器后置入椎间隙,C臂确认椎间融合器位置合适。裁剪合适的钛棒并加压固定。探查无活动性出血,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2]:行常规腰椎术前准备,全麻后取俯卧位,C臂透视确认病变节段及上下椎弓根中心点并做好体表标记,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钝性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显露关节突关节,放置导杆,逐级放置软组织扩张套筒,安装Quadrant通道,放置合适长度的可扩张叶片并固定于自由臂上。去除套筒,适度撑开叶片,并行固定,拧紧自由臂各关节,置入冷光源及侧方拉钩显露术区,充分暴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C臂确认节段后行椎间孔减压,显露并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增生的关节突,髓核钳取出椎间盘髓核组织,处理椎间隙及软骨终板,将咬除的椎板及上下关节突骨组织修成骨粒并放置于椎间融合器中,植入椎间隙前半部分。去除通道后置入椎弓根钉,对侧仅行置钉,安装连接棒并加压固定,再次探查后生理盐水冲洗术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为1年。记录两组病例: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术前、术后1、6、12月ODI评分[3](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术后1、6、12 月 腰 腿 痛 VAS 评 分[4](visual analogue scale,VAS);③复查X线评估末次随访腰椎融合情况。其中腰椎融合率采用Bridwell方法评估[5],滑脱分度采用Meyerding方法进行评分[6]。

椎体滑脱患者回复率计算方法为,定义病变节段上位椎体后缘与下位椎体后缘距离为滑脱距离:(术前滑脱距离-术后滑脱距离)/术前滑脱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由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融合率采用比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其中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程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资料具可比性。两组围手术期资料比较可见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P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ODI、VAS评分术后1月、6月、1年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6月比较,MIS-TLIF组ODI、VAS评分均优于P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椎间融合分级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LIF手术滑脱患者滑脱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围手术期并发症,PLIF组术中1例硬膜囊破裂,可经缝合修补,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予放置引流5天后拔除,术后恢复良好。一例患者术后卧床7天,出现肺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可治愈。TLIF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对侧的神经根症状,经保守治疗可好转。一例患者术后X线发现置钉超过椎弓根外缘,但不影响手术疗效。而两组均未发生定位错误、神经损伤、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术后临床疗效良好,无需再次手术。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及滑脱患者相关统计

3 讨 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到来日渐增多。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存在多种手术方式,如P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MIS-TLIF 等 技术[7]。PLIF手术是椎间融合术的经典术式,但临床研究发现,其对后路结构及脊柱旁肌的损害较大,且在术中需将硬膜囊牵拉过中线,可能造成神经根或硬膜囊的损伤,本研究PLIF组术中1例发生硬膜囊撕裂[1]。ALIF可减少神经牵拉,但必须经腹膜后入路,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对此入路不熟悉,可引起腹膜后血肿、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目前较少使用[8]。

经椎间孔入路手术理论上可减少对后路结构的破坏,减少神经牵拉,通过逐级扩张通道,可减少脊柱旁肌的损伤,并尽可能保护患侧脊柱后方结构,对侧则可完整保留[9]。本研究中MIS-TLIF组通过单侧减压方式达到手术目的,通道下进行手术,可直接对病变结构减压,尽可能少地破坏后柱稳定结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PLIF组减少。

而MIS-TLIF手术时间比组PLIF组长,这与MIS-TLIF组术中在有限空间操作以及需术中反复X线照射确认有关。也与本单位开展例数较少,尚处于学习曲线初期相关。Silva等人[10]绘制MISTLIF组学习曲线发现,进过最初的44例患者后,手术时间渐下降并趋于稳定,且往后患者的长期手术效果、神经症状较早期患者改善。本研究手术时间较文献手术时间较长,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本研究中,MIS-TLIF组术后1月、6月ODI、VAS评分均优于PLIF组(P<0.05),且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PLIF组(P<0.05)。推测与术中较少牵拉多裂肌有关,部分PLIF术后患者因腰痛而导致下地时间推迟,延迟康复。Fan S等[11]通过对比经通道PLIF和开放PLIF发现,术后1年MR显示经通道PLIF病变多裂肌横断面积萎缩明显少于开放PLIF(12.2%vs 36.8%,P<0.05),多裂肌T2信号改变明显较少(10.6%vs 34.4%,P<0.05),且与术后肌酐、ODI、VAS评分明显相关。提示术中过度牵拉损伤多裂肌,导致术后腰痛症状发生[11],与本研究结论相符。

两组术后1年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荟萃分析结果相符[7]。经过1年后,虽多裂肌可因失神经化而萎缩[11],但并不影响临床效果。尽管如此,在短期疗效方面,MIS-TLIF仍优于开放PLIF,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至术前状态。

但两组术后1年椎间融合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论上MIS-TLIF对脊柱血运保护较好,有助于融合。对于腰椎滑脱患者,本研究例数较少,但可见PLIF组滑脱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这可能与MIS-TLIF组保留的韧带和肌肉张力较大而影响复位有关。文献报道,对于重度滑脱患者,原位融合可达到75%~80%的患者满意率[12]。而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原位融合可达到与复位患者同样的手术疗效[13]。虽然MIS-TLIF滑脱复位率不如PLIF组,但对于轻度腰椎滑脱患者已可达到手术目的,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对于对侧椎间孔狭窄的患者,通道下不能直接减压对侧神经根,而只能通过放置合适大小的椎间融合器进行间接减压。本研究MIS-TLIF组一例对侧神经根症状发生,回顾发现其术前椎间孔狭窄,术后神经根激惹而出现症状。在Yang Y[14]等人的研究中,对侧椎间孔过小是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根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我们建议对侧椎间孔过于狭窄时,术中尽可能恢复椎间高度或行对侧椎间孔直接减压。

综上所述,MIS-TLIF术后1年可达到与PLIF组相同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但6月内VAS、ODI评分相比更优,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手术时间相比较长,且滑脱患者回复率较小。我们认为,与之相比,减少手术创伤、保护后柱结构更为重要,且可随着经验积累进一步改进。

猜你喜欢
椎间脊柱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