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系部研究性教学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探索

2020-05-09 13:42孙璐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档案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

孙璐

摘 要: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分析系部层面在研究性教学档案的收集标准、收集主体、档案内容的规范和细化、档案利用等方面所做的探索,为研究性教学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纵深化发展。

关键词:教学档案;研究性教学;高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22

0 引言

以实践探索和研究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有效的实践工具,2005年开始扬州大学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目前学校通过设立教学改革试验区等形式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隶属于公共管理系,是2014年学校推进系部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试点之一,以2014级为例,共有29门专业课,其中26门课程实施了研究性教学,达到了90%的覆盖率。系部层面的研究性教学档案来自教学一线,不仅是对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衡量、评估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对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几年来扬州大学公共管理系对研究性教学档案的建设作了不少尝试,如在研究性教学档案的收集标准、收集主体、规范和细化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利用率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对研究性教学改革的评估和推进能有所裨益。

1 系部层面在研究性教学档案建设和利用上的探索

1.1 教学档案收集紧扣研究性教学目标展开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主体和教学过程的中心,故在教学档案收集过程中就要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与价值的凸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教学目标。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以“导师制”为突破点,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培育学生的项目设计、执行、沟通、策划能力。特别强调教师要在问题意识、反思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给学生以引领和示范,每个教师通过“学术档案”向学生展现自己的问题意识从哪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了获得问题的解答自己是怎么做的。虽然研究性教学不可能每次授课都沿着“呈现问题—展示研究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教学步骤,但这样的引领必须经常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行政管理专业的师生都建立和积累了个人“学术档案”,导师会指导自己所带的本科生围绕学习课程或研究课题建构一级档案,以若干主题为二级档案,各类主题下可包括课题或课程概要、书目、读书摘录、书评、学习研究计划大纲等,甚至街谈巷议、偶得灵感等“边缘思想”都可作为学术档案的重要构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心得,丰富自己的学术档案;随着学术档案内容的扩充,收集者对学术档案再不断进行重组。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1.2 研究性教学档案收集主体的全员化

随着学院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高校教学档案正逐步形成以学校教务部门的宏观指导、二级学院的分层管理和系部的直接建设为基本设置的三级管理模式。学院层面一般有专职教务员负责档案收集管理,而系部层面的教学档案则由系部教学负责人收集和管理。在研究性教学管理中,随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参与,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的随时互动,需要每个任课教师和学生也参与到教学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中来,以保证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地记录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等,留存研究性教学的全过程。自实施研究性教学以来,系部层面的教学档案数量是传统教学档案的数倍,立卷归档的数量不断得到扩大和充实,系部所有师生都成为教学档案收集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1.3 规范和细化研究性教学档案内容

如果说校院层面注重教学档案的规范化和应用性,那么系部层面则更加注重教学档案的精细化和层次化。依循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和研究性教学目标,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细化了教学档案的内容。以专业、教师、学生三者为一级目录,分别在三个一级目录下设置教学管理、实习实践、考核评估、研究获奖等二级目录,每个二级目录下又根据教学实践设立三级目录,详见表1。以某一课程为例,教学档案一般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具体执行方案、研究性课程面向全校师生的公开课申请和方案设计、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互动记录、课程学习中学生参与讨论的课题、公开课的教学实录、学生平时的课程论文、课堂分享的PPT、课后调查实践的图片影像资料、读书笔记、分组学习时小组间的互评、组内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课程考核记录等。一般在学期伊始系部会统一规范研究性教学档案内容,通过文字说明和模板示例的方式对研究性教学归档材料结构要素和主要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一方面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免出现各自为战归档材料千人千面的状况,不利于教学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归档材料结构要素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对课程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并逻辑清晰地进行书面整理。在学期过程中系部还会开展多次研究性教学研讨活动和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补充和完善研究性教学档案内容。

1.4 研究性教学档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

教学档案建设既要记录体现教学过程,又要能开发利用,这样才能真正用活用好档案,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按要求留存档案,以备后期查询和使用,缺少对档案管理数据深层次的挖掘、提取和分析。而研究性教学中因为学术档案的收集和积累,导师引导学生将学习体验或生活体验赋之以框架,教学中更关注不同课程不同主题档案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注重提炼对后期工作和学习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从而增强了档案的服务功能。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档案服务功能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学习档案参与学术活动,如将课程论文润色后公开发表;在社会调查和课程学习主题研讨的基础上有了问题意识和素材,继而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案例、科技创新、“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项目。自2014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各类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和公共管理论坛中斩获多个奖项,发表论文32篇,科技创新立项48项。二是教师利用平时积累的教学档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编写教材,申报各类网络课程、教改项目。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积累发表教学论文19篇,出版教材2部,获校优秀网络课程1门、校教改课题2项。三是系部利用研究性教学档案积极申报各类课程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近五年来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业率均达100%,其中考公考编、读研、出国等高质态的学生毕业去向比例達到半数以上。

2 结语

扬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中已培养出两届毕业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生离校,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已形成一整套的研究性教学档案。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典型教案、学术档案、课程论文、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等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等材料,伴随着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有规律地反映了研究性教学过程和改革过程。高校本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可对这些档案进行开发利用,对研究性教学进行再评估,探索教学改革向纵深化发展的路径。对系部而言,也可对照预期培养目标,以研究性教学档案为抓手,进一步检视学生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花奇芹,陆娟,戴跃侬.专业层面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7,(2):43-46.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朱海忠.学术档案与研究性教学[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6):108-110.

[4]倪春美,于正永.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3-26.

猜你喜欢
教学档案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