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筹资风险控制和决策者的心理模型研究

2020-05-09 13:42李希许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控制

李希 许博

摘 要:小微企业贡献了国内许多就业岗位,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风控差”等特点使得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寿命短暂,详细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并且对小微企业风控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风险控制;前景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52

1 小微企业概述

广义上的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私营经济体。一般来说,小微企业标准为:(1)企业年平均资产不超过5000万。(2)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300人。(3)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贡献了约60%的GDP,解决了全国70%的就业人口。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小型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13875个,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72729个,占总企业个数的84%。可见,小型企业在总工业中占比重之大。同年数据,小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亿元)有18701.50亿元,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66351.40亿元。小型企业约占总额的28%。而小型企业在反市场垄断,促进市场多样性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市场上小型企业占比过低,大中型企业将会吞并市场份额,导致卖家市场。垄断条件下,企业为了利润,抬高物價,降低产品质量,压榨工人的情形均有可能会发生,非常不利于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小型企业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选择面,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践行者。小型企业的存在,非常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企业多,竞争激烈,各个企业想方设法的进行产品创新,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小型企业在社会中有十分高的存在价值。

然而,小微企业在创办及运行中,如何筹资,以进行企业运营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

2 小微企业融资难

所谓融资难,主要是指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一定的资金用来维持或者扩大生产,当企业现金流不足时其需要向银行贷款,但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现象。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面说道:“我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小微企业一共有七种融资方式。(1)综合授信。即银行对企业授予一定的信用贷款额度。然而,银行在投资中,首先,会优先考虑投入回报率高的企业,如房地产类企业。其次,银行需要企业具有可信度,一般会审查公司的信誉,过去合作关系,目前营收利润,而小微企业在创办初期,往往很难达到银行放贷要求。(2)票据贴现融资。企业在扣除贴现利息后将商业票据转入银行取得资金。这种融资方式较为适合小微企业,因为银行是依据市场情形来放贷,并不受小微企业的规模限制。(3)信用担保贷款。会员缴纳会员费,之后会有担保企业向银行担保,从而得到银行放贷,在这其中,担保企业起到一个媒介作用,将小微企业和银行连接起来,有助于小微企业得到放贷。(4)买方贷款。买方预付资金给卖方。这种方式涉及信任问题。因为预付资金等于将买方的资金提前支付给卖方,而买方企业就要承担钱货两空的风险和资金流转困难等问题。其中涉及的信任和决策问题,将在下文进行讨论。(5)异地联合协作贷款。此种贷款方式其实类似于第三方担保,由中心企业到牵头银行统一贷款,之后地方银行监督中心企业对于协同企业的资金补充。(6)担保贷款。此种方式为企业自然人向银行抵押自己的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担保贷款对自然人本身所具有的资本有着一定的要求,更不能适合于所有企业,尤其是融资困难的企业,往往是因为无可抵押。(7)典当抵押。此种方式手续简便,然而具有一定风险,因为典当抵押赎回所差资金同银行放贷利息相比明显不合人意。另外,典当抵押同样也需要典当者本身的资产。只是在各方面的要求要比银行宽的多。

3 融资与风险决策

3.1 概述

小微企业“融资难”除了是经济学问题,也涉及心理学原理。以买方贷款为例,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交易更多的涉及风险决策问题。风险决策,也称不确认情形下的决策。人们知道可能会发生哪些结果,但是却不知道会发生哪个结果,甚至有可能根本不知道发生那些可能的概率是多少。只要决策过程中有未知性,则可以认为这个决策是会有风险的。

3.2 前景理论

决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但是风险决策却涉及很多经济问题。200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针对风险决策,提出了前景理论来说明投资者并不绝对理性的心理启发效应。(1)确定效应,即人在确定能得到的好处和有一定风险但是期望值大于确定的好处之间,人们会更加偏好确定的马上就能得到的好处。(2)反射效应,指人们面对损失会追求风险,即只要有可能没有损失,哪怕概率期望损失更高人们也会选择赌一把。而人们面对获得的时候,会自发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只要有可能有损失,人们就不会愿意赌一把。(3)分离效应,即不同的表述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选择。

确定效应揭示了人们更加偏好确认的情况:让钱在保持自己兜里,而不是投资给其他人换来更高的收入。这就大大降低了银行放贷和买方贷款给卖方的可能。此外,银行也更加偏好将资金贷给确认的,已知会带来收益的大企业,比如收益显著的房地产企业等。或者银行也更愿意贷给那些有丰富抵押物的富商,以避免最终的风险。这种心理倾向使得小微企业更加难以获得银行的青睐。而通过典当这样的简单易行的放贷行为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如典当行压价等新的风险。而买方贷款给卖方,则代表代替卖方承担风险和损失,这是大多数买方企业非常不愿意做的。

反射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当企业面临资金难以回本时,由于人们面临损失的风险偏好,人们可能会为了挽救一个明明已经垂危的企业而一次次投入新的资本,只是为了那微小的“不损失”的概率。这些成本都会使得小微企业孤注一掷,有的甚至会到处借贷导致利滚利,祈求企业能够重新拥有活力。然而,许多时候这种行为只是一次次增加了沉没成本,越来越多的投入让企业主和投资方更加无法放弃,而结果可能是企业最终仍然会破产,企业主身负巨债,更加难以翻身。

分离效应则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许多企业通过包装自己的项目,使得本来相似的项目得到天差地别的融资。表面的表述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决策,这也使得投资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许多企业家很可能只是为了对方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而愿意投资给对方,这也会加大风险。

3.3 企业主融资和风险控制

在中国,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企业家是没有风险控制概念的,他们的风险决策,往往全凭企业主随意做出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一般会受到企业主的经验,习惯,当下情绪,性格,与对方关系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朋友的借钱,以及压款,许多企业主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索要欠款,明明货物已经付清,然而钱款却一直不到账,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主很有江湖气息,大笔一挥,钱款不去要,货还依旧送,同时受沉没成本以及性格的制约,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导致极大的风险。这就说明号召企业主进行风险控制十分必要。

好的风险控制一般从建立制度开始,之后慢慢修改,磨合,最终造就一个适合自己企业风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第一步:建立制度,通过风险控制制度,规定什么样的风险可以承担,什么样的风险遇到了就必须收手。

风险控制第二步,严格实行制度。实行制度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亲戚朋友的感情制约,比如天花乱坠的保证,比如急需翻盘的决心。而实行过程就是尽可能排除情绪等不理智因素,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忌孤注一掷,避免偶然情绪影响风险决策。

而风险控制却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动的情况。有一些问题也难以一次性用规章制度来框定。因此,风险控制第三步,在执行中,根据经济形势适当的修改规章制度,以符合当下经济形势,这里要注意:尽可能避免在风险决策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修改制度,最好是先出制度再执行,不可朝令夕改。

风险控制第四步:通过多次磨合实行,建立一套流程,把具体工作分解,职责清晰化,每项事情都有负责人和相应的合适的风险控制制度。但是要注意细则最好不要过于详细,一般来说,一件事情可以规定可以不用规定的情况,最好不要规定,不然会大大降低员工行事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风险控制的步骤可能会在第一步到第四步中反复循环,最终将风险控制在可被多方接受的情况下。

4 优化银行放贷政策

不只是企业自身需要风险控制,当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Alan Greenspan 指出:“现代银行之所以能有这样卓越的成就, 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愿意承担风险。”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生命周期短,相比于美国的8.2年和日本的12.5年,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5年。加上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难以提供合格的抵押物,更加难以获得银行的放贷信任。银行需要避免国家经济“空心化”,要支持实体经济,支持有经营能力,诚信有干劲的企业渡过融资难关。因此承担风险是银行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却又是银行非常不情愿做的事情。面對小微企业需要融资的情况,银行需要全面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贷可能性等方面。因此通过各种数据综合分析一个企业是否适合融资是必不可少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通过大数据,银行可以较为准确的分析企业是否适合放贷,可以大大降低银行要承担的风险。大数据的分析需要准确大量的信息,小微企业应该配合数据采集,从财务信息透明化,信用体系健全化等方面配合银行等机构进行还贷可能核查。

5 总结

小微企业对于国民经济有着巨大贡献,因此小微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2019年1月9日的会议上决定推出一系列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普惠,之后的一系列改革大大降低了小微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这大大增大了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出台一系列深化经济投融资改革。这些政策红利都将有利于小微企业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更加投入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之中。这些普惠政策也给了企业主以非常大的信心。而致力于研究人在经济行为中心理特征的行为金融学,也会有助于政府推出更加适合人的非理性心理、非理性决策的政策,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强 .重庆市政府参事. 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推进金融服务重心下沉[N]. 重庆日报,2020-01-10(015).

[2]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04):92-96.

[3]陈天凯.企业资金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228-229.

[4]农业银行青岛分行行长王延磊. 破解融资“难慢贵”[N]. 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01-03(A06).

[5]周慕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转型[J].中国金融,2015,(19):21-23.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风险控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