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视角之资产评估课程教学研究

2020-05-09 13:42张彦红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路径视角

张彦红

摘 要:在信息化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于“教、学、做”视角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践效果,又能满足培养“实务型”资产评估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以资产评估原理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巧妙设计资产评估教学过程中“教、学、做”视角的课程改革路径。试图探索出适合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及H5页面制作、高校邦等在线平台的课程考核及教学反馈模式,以期培养高水平、高质量、实用型的资产评估行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做”视角;资产评估原理;教学现状;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75

1 “教、学、做”视角的全新解读

1.1 “教、学、做”视角的新内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教学方面,更强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在学生方面,积极参与实习实践活动,运用评估软件模拟实务,提高实操水平;在课程考核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学生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

“教学做合一”最早根源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本文“教、学、做”理念 主要指的是教学改革中的理论教学、实践应用、教学交融实施过程。“教”的主体是老师,大多是正向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进行学习、吸收的过程;“做”,一方面是学校进行实训教学,通过投入实训软件、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老师所讲解的课堂知识进行相应的理论练习的内化过程。其中,理论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指导着学生的实践应用,而实践教學的开展势必会对理论教学进行相应的补充。“教、学、做”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应用形式。

1.2 “教、学、做”视角下资产评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1)教师重塑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学设计,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融。

“教、学、做”视角下,教师更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担负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深入研究课程性质、课程大纲及课件的制作,挖深课程本身的应用内涵,教学应与时代相接轨,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2)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抽象的“书本知识”演化成具体的“实务操作”,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趋势下,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输入,更多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内化。学生通过搭建的资产评估实验室开展实验、运用资产评估教学软件,将抽象理论与具体的实务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为企业输出大批“理论+实践”的评估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水准。

“教、学、做”视角下,教师重视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学生开展模拟评估实务操作,二者将“教”与“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学校搭建一系列的校企合作平台,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习,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资产评估专业人才。

2 我国高校资产评估原理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开设资产评估专业的高校共有60余所,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旧是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忽视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致使学生听课陷入“学而不练”的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资产评估原理》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其考核评价主要通过卷面考试模式,考评机制较为陈旧,缺乏系统的、创新性的综合考评机制。同时,大多数高校未购买资产评估实验教学软件,缺乏有利的实验教学条件,致使资产评估陷入纯粹“理论性”课程的尴尬境地。因此,高校如何培养高质量、理论与实践兼备且满足市场需求的资产评估人才,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解资产评估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本文以某高校资产评估专业学生、审计学专业学生、认可老师为样本,以该校资产评估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学生、部分老师为调研对象,对资产评估原理的教学内容设计、讲授模式、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为后续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奠定基础。本次调查问卷由三个阶段、四个部分组成。三个阶段主要为: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及课后考核;四个部分主要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实操实训、课程考核构成,如图1。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34份,回收问卷457份,回收率为85.6%。其中,不合格问卷13份,问卷合格率为97.2%。

2.1 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课程设置忽视“实务性”

资产评估是基于专业人士根据所掌握的相关数据资料,对评估对象价值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和说明的过程及活动。资产评估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工程学、技术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是一门偏实务型的学科。调查发现,仅有15.1%的学生认为目前资产评估原理课程设计较为合理,84.9%的学生认为资产评估原理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课时配比不合理。资产评估原理由于内容较多,课时较少,大多数老师教学进度赶不上,有些实践性的章节老师为了赶进度都稍稍略过。二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进度表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协调。理论课时占94%以上,实践课时占比不足6%。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性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并未将考取资产评估证书与实践实训纳入课程考虑范围之内。将其视为一门纯粹的理论课程,而忽视了其“实务性”特征。老师也只是重视课程理论讲授,并未重视实践教学。很多老师只是进行理论的简单讲述,并未针对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流程或者评估过程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操作,导致学生大四阶段结课之后,仍旧是一头雾水。

2.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现今,我国高校资产评估课程大多采取“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以“讲授—传递”单一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仍旧是主体,学生仅仅作为受众。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4.1%的学生表示满意目前的教学方法,6.8%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7.8%的学生表示较为一般,51.3%表示不满意,总体教学效果一般极不满意的占比高达79.1%,如图2。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按照讲稿、教案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未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评估的具体流程与步骤,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没有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如翻转课堂、仿真模拟等,导致学生对资产评估原理这门课产生懈怠情绪,教学质量一般。

2.3 缺乏实训教学,学生实操能力较差

资产评估本身作为一种实务性学科,更强调的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目前高校重视传统理论教学,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导致学生对资产评估的认识仅停留于课本中,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很多高校并未建立相应的资产评估教学实验室,缺乏资产评估专业的实验教学软件,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联系到社会实践之中。调查问卷显示,76.3%的学生从未参与过实验模拟教学,期望改进课程考核方法的占比高达86.4%。这表明当前实验实训机制的相当不健全,无法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于基础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实操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

2.4 课程考核形式单一,无法评估出学生综合素质

资产评估课程考核主要从学生考核、教师评教、教师自评三个维度展开。学生考核主要形式为期末考核、平时成绩。通常情况下,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发言表现;期末成绩则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这种传统式的考核方式,仅能测评出学生对于资产评估理论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追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评教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主要依据学生评教的成绩断定教师的教学表现,太过于主观。学生会将个人情绪代入教师评教过程中,无法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问卷调查显示,87.2%的教师和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不满意。此种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和学生均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易滋生师生不满情绪,教学互动性和教学方式创新性较差,因而无法更好地评估出教师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基于“教、学、做”视角下资产评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3.1 “教、学、做”视角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路径

“教、学、做”视角以教师、学生、企业为主体,以理论教学、实践应用、教学交融为主要模式,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成果、企业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健全院校与资产评估实务界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相互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资产评估行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基于“教、学、做”视角下资产评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如图3所示。

3.2 “教、学、做”視角下资产评估原理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高等学校也应给予高度重视。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更应将实践手段应用于资产评估教学之中,提升学科的实践价值,培养“理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后考核、教学反馈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措施,从而为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1)建立案例教学库,以实践为导向,围绕就业形势,将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证考试制度纳入教学管理体系。

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应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状况,做到以实践为导向,鼓励学生考取资产评估师证书、房地产估价师证书,为未来就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的比重,针对资产评估原理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插入相应的导入性案例、知识点案例。通过派遣专业教师到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实习,加强学校与事务所之间的合作,共同编制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案例。

(2)利用微课、MOOC等多媒体教学平台,突出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

基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还应该在资产评估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习的重点,采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图表、视频等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同时,也可录制微课、MOOC教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线上课程中每个学习视频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时间更加灵活,视频可暂停、可回放,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通过微课、MOOC等教学方法,利用高校邦、H5页面制作等在线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开展“模拟评估”项目大赛,引入评估软件,建设评估教学实验室,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以案例为依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模拟”评估,实地模拟评估人员工作的场景,邀请校内经验丰富的老师与校外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师进行现场点评,并给予指导。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依托MAKA、易企秀等H5页面制作平台,学生可通过在线平台直接进入考核,可采取分段式考核法。同时,将“模拟评估”等课堂实践与资产评估事务所实习等与考核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考核、投入实践的兴趣,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学校应该针对学生所处的年级阶段,大二时期开展认知实习、大三开展专业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层次的实习,恰好满足了学生在大学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此外,高校应建立实训基地,加紧与评估事务所之间的联系,派遣一部分学生到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实习,将课程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既能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能为事务所输送优秀的实习人才,实现合作双赢。

(4)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学生成绩评定主要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勤成绩两个方面,无法真正展现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缺乏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资产评估课程,强调课程本身的实务性,教师应依托“模拟评估”“案例分析”等实务性课堂活动,即通过小组模拟评估过程、案例分析讨论等实践性的课堂活动,结合平时课堂表现、期末成绩,深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全方位的评学机制,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教师考核方式上,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该项指标的占比,结合“导师助教制”,关注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性,激发其提升自身教学技能,评估出教师真实、客观的教学水平。

4 结论

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也需吸纳更多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在高校资产评估原理课堂上坚持“教、学、做”课程模式,通过微课、MOOC、“模拟评估”等教学方法,利用MAKA、易企秀等H5在线页面、高校邦等在线平台进行课后考核,优化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将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效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评估方法,为将来就业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EB/OL].(2019-10-12)[2019-12-1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2]“教学做创”视角下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创新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8,(50):381-382.

[3]卜祥云.财务会计教学中嵌入微课的巧妙设计[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29(160):74-77.

[4]王玉生,宋晓燕,张天杰.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35(3):39-42.

猜你喜欢
教、学、做教学路径视角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浅谈综合实践中的“教、学、做”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真实世界的寓言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