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组合分析与创新设计

2020-05-09 10:20张善林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组合

【摘要】商業空间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一种空间类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发展至今,形成了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商业场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各类商业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与商业空间之间的关系也必将引发设计师的重新思考。商业场所中所涉及的元素甚多,本文仅以空间组合方式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传统商业空间组合方式的研究以及对创新案例的分析,从而探寻商业空间更加多元的组合方式。

【关键词】商业空间;组合;局部创新;多维度创新

1、传统商业空间的组合方式

1.1 GMV与商业空间

GMV是商业销售的公式,即“一定时间内的成交总额”,它等于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是电商行业常用的名词,而当我们把此概念运用到线下并重新审视商业及商业空间时,会惊奇的发现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

上文所提到的公式中,流量是最重要的元素。在商业场所中,流量即消费者的数量,其大小决定着一个商业场所的兴衰;当然转化率在整个商业销售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转化率等于留不住消费者,流量再大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消费产生。

因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商业场所设计的过程中总是最注重流线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打造空间使更多的人驻足停留,这便是传统商业空间设计的精髓。流量和转化率决定了一个商业场所的下限,而其他的商业手段(策划、营销、主题活动之类)决定着商业场所的上限。

下文将通过对几类商业场所的分析,来诠释在商业场所中承载流量、增加转化率的空间载体及其组合方式。

1.2并联空间

并联空间,在《空间组合论》一书中将其定义为“用一条专供交通联系用的狭长的空间——走道来连接各使用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1]”,这种空间组合方式中将走道作为交通空间进而并联使用空间,以增加使用者的可达性,而各使用空间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因此,这种空间组合方式有利于在商业场所中承载流量、传递流量,并使得各类交易、消费空间具备均好性,这也是并联空间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商业场所中的原因。

我国在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家百货商店,由此便诞生了大型商业建筑的雏形。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由最初的形态不断迭代升级,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大型购物中心。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其他的商业形式,例如步行商业街、超级市场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商业场所往往根据受众群体及自身特点来组织商业运营及营销活动,最终在人们眼前呈现出花样繁多的消费、娱乐、购物场所。

而当我们把这些商业场所的空间单独抽离出来进行分析,会发现不同类型的商业场所虽然各具特色,然究其空间组合方式却不尽相同,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并联空间。下图(图1.1)所展示的是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及超级市场的空间简化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不同商业场所的空间组合形式最终可以归纳为A+B的组合模式。其中空间A为使用空间,用于陈列、展示、交易;空间B为交通空间,用于承载与转化流量。在商业步行街中,空间B多为线性的,一维的,空间A沿空间B两侧布置,通过适宜的尺度间距,围合出极佳的商业氛围与生活气息;在超级市场中,空间B呈现出平面二维,购物者可沿纵横两轴顺利到达各目的地,体现出省时高效的原则;而购物中心的空间B则又增加了一个维度,呈现出立体三维,极大的丰富了购物者的消费体验。

1.3小结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设计师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场所时,在空间组合的形式上都达成了高度默契——以并联空间为灵魂,再根据各自不同的环境因素,辅以修饰,进而演绎出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场所。这也是商业场所在空间组合层面与销售本质的完美契合。

2、商业空间组合的局部创新—宜家家居

2.1宜家商业模式

IKEA宜家家居,是近一个多世纪内少有的商业奇迹。发展至今,宜家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企业之一。其所秉持的服务理念是:给顾客带来一次外出旅游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正如此理念所述,宜家把整个商业内部流线设计成强制性的单动线,与大多数旅游景区的流线设计不谋而合,这也使得顾客从进入宜家开始,须走完全程才能到达出口。这种流线设计将前文所述的流量及转化率做到了极致,由此也将带来反人性的空间感受,而宜家则通过场景设计、灯光氛围、实景体验等多维度包装,使这条强制动线与其所串联空间之间的契合度尽可能达到完美。

2.2串联空间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宜家的空间组合方式有别于其他商业场所,其独特的流线形式,串联起了整个室内空间,因此本文将其称之为串联空间。

串联空间常见于旅游景点、博物馆、陈列馆等场所,由于其独特的空间属性,使得这种空间组合模式在商业场所中难以实现,宜家能将其运用的如此成功实属罕见,这也为习惯了并联空间的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空间体验。可以看出(图2.1),宜家的空间组成比较单一,并且未根据使用功能进行分区,同一空间既需要承担商品的陈列、展示、体验等又需要提供相应的交通空间,这也大大增加了空间的整合与设计难度。

2.3小结

宜家的空间组合方式打破了传统商业场所并联空间的模式,其独特的流线与空间相结合,实现了空间组合的局部创新。可以说宜家在商业领域的成功,其空间组合的创新功不可没,然宜家模式是基于数十年的沉淀与积累以及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商场产品体验、标准化管理等大量成功实践与决策集合下的独特产物,这便使其空间组合方式难以被单独抽离复制于其他商业场所中。

3、商业空间组合的多维度创新—祁东友阿广场

3.1祁东友阿广场项目概况

友阿广场项目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总用地面积23416㎡,总建筑面积31358㎡。从右图(图3.1)可以看出,建筑在场地中分为三个单体,并由一个中心广场所统御。本项目的设计理念与灵感来自于走访、调研当地居民对商业场所的认识与期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设计师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对旧时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式商业充满了怀念,与此同时又对户外体验娱乐空间充满了向往,由此便奠定了本项目与同类商业场所不同空间形态的基调。

3.2并联空间与子母空间的融合

基于前文对并联空间与串联空间运用于商业场所的情况中可以看到,串联空间对商业运营者的综合要求极高,这种空间形式所带来的氛围与体验感受与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区商业是背道而驰的,反而适宜尺度围合下的并联空间则更容易营造出当地消费者所熟知的具有情感温度的商业空间。因此本项目在空间组合的形式上首先保留了传统商业场所中的并联空间。同时为了满足当地民众对商业场所多元化的空间需求,设计师运用了一种商业场所中不常见的空间组合形式——子母空间。

子母空间由母空间与子空间组成,子空间环绕于母空间四周,这种空间组合方式为整个场所带来了两套紧密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系,适用于功能特点与人流活动差异较大的综合建筑。其中子空间内嵌套并联空间营造传统街区式商业氛围,每个独立子空间都有相应的主题,各具特色;而母空间则通过置换可售面积形成大尺度室外空间,用于打造以体验为主的城市公共空间。最终形成了如图(图3.1)所示的空间组合形式。

3.3小结

祁东友阿广场项目结合环境特点、人文因素等,保留了传统商业场所中的并联空间,且充分挖掘其空间特点,同时也将子母空间融入其中,作为整个商业空间组成的主格调,实现了商业空间组合的多维度创新。而将子母空间中的母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实则牺牲了大量可售面积,作为商业项目而言,此空间组合方式是否成功,还需经受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

[2]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2005,11

作者简介:

张善林,男(1989-),湖南长沙,硕士,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组合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芳香植物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梧州传统骑楼商业空间的发展更新研究
蜗居——休闲沙发设计
现阶段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球类材料的合理利用与组合
低段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消费行为学下的封闭型服装专卖店设计思维
商业空间在城市自然环境中的人性化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