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

2020-05-11 12:08陈文红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麦技术

陈文红

摘 要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涉及小麦的产地环境选择、生产过程、种植技术、产品质量等,这些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生产标准,才可以让人民群众放心食用。

关键词 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

1 产地条件

1.1 环境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km内没有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 生态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小麦的主产区,种植区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结构,具备获得高产的基础。主要包括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分,通气性与保水性能良好。在无公害小麦生产中,为获取较多的无公害产品,应选择耕作层深,容重和盐含量较低,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高的土壤。

2 品种类型

2.1 品种选用

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良种,生产区域内统一供种,选购正规具有种子经营资格单位的优质种子。地下虫及病害较多地块选用高效低残留种子包衣剂包衣处理。品种要选择经过省种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经过我市农技推广部门部门试验示范,适于我市使用的中筋、强筋品种。目前适合我市种植的半冬性中筋品种有豫麦49及其系列,周麦16、周麦18等,强筋品种有新麦18、郑麦9023等;弱春性中筋品种有豫麦18及其系列,强筋品种有豫麦34等新品种。

2.2 种子处理

选用经国家和省种子审定部门通过并符合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种子。播前要精选种子、晒种,筛掉小、秕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保证不低于95%。

3 整地

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次。

播前10-15d趁合墒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墒。此后,有雨耙耱收墒;连旱无雨,表墒严重不足,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

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在地下虫危害严重(特别是吸浆虫)地区,一定要在整地前施药,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5kg进行土壤处理。

4 施肥

(1)施有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 Kg(每亩2500-3000Kg),2/3随深翻入土壤,1/3播前浅耕时溜施。(2)原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顷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 Kg)农家肥与72-102 Kg(每亩4.8-6.8 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或15000-22500 Kg(每亩1000-1500ICg)农家肥与90-120 kg(每亩6-8 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 kg(每亩1000 Kg)以上,纯氮75 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 kg(每亩6 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3)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纯量不超过7.5-15 Kg(每亩0.5-1.0 kg)。用尿素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

5 播种

5.1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天。

5.2 播种期

冬性、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播种,若播种推迟,应采取种子催芽、适當加大播种量等措施予以弥补。

5.3 播种量

播种前要根据土壤地力、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期而确定。在适宜范围内,早茬的品种每hld播量75kg-90kg。中晚茬的品种,每hm2播量90kg-120kg。

6 管理

6.1 秋冬管理

目的是增蘖、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

6.1.1 保苗

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耙破板,及时查苗补种。

6.1.2 控旺

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

6.1.3 追肥

对基、种肥不足,分蘖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一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2 做好春季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6.2.1 田间除草

免耕田播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和播后芽前化学除草。拔节前杂草重的田块实行中耕除草,对长势弱的麦田追施一次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3-5kg。

6.2.2 灌水

小麦3叶至分蘖期灌水,做到1次灌足。拔节孕穗期是否灌水,可视旱情而定。

6.3 病害防治

(1)纹枯病防治:病株率达20%时必须抓紧防治。有两个防治适期,第1次在返青至起身期喷药,第2次,在抽穗前后喷药,每亩每次用15-20%粉锈宁150g或12%禾果利20g,兑水50kg喷雾。用井岗霉素在小麦返青后喷药,隔10-14天喷第2次,50%井岗霉素每亩次100-150g兑水60-70kg喷雾。(2)锈病防治:当病叶率达1-2%时,即开始防治。用15-20%粉锈宁乳剂,每亩用药40-50g兑水60kg,叶面喷雾,间隔7天再喷1次。(3)白粉病防治:病叶率达20%左右即可喷药防治。可选用药品种有:5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20%粉锈宁乳剂1000倍液。(4)赤霉病防治:在齐穗至始花期是防治适期,可用50%多菌灵胶悬剂每亩100ml,1000倍液喷洒1次,3-5天后再喷1次。(5)根腐病防治:严重地块实行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效果好。

6.4 虫害防治

(1)苗期至孕穗期注意锈病防治,抽穗期用药防治赤霉病及灌浆期防治蚜虫。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要选用无公害农药,二要做到用药剂量准确,施药时期恰当,收获前30天不得再施用农药,收获前20天不得再施用氮肥和根外追肥。在小麦病虫草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导致小麦产品容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小麦产品的无污染,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且各种农药空瓶等废弃物都集中深埋。(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包括准确用药量,交替轮换用药;(3)选择适当施药方式。加强病虫测报,经常查病查虫,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4)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收获时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有关标准。 (5)地下虫防治:平均每平方米有虫1头以上,应进行药剂防治。

猜你喜欢
小麦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