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思考

2020-05-11 05:51古丽君吴淑娟张兴旭田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古丽君 吴淑娟 张兴旭 田沛

[摘 要] 实验技术队伍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验室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条件。目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学校要通过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地位、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综合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为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实验技术队伍;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快“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此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1,2]。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教学中,实验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验教育分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两部分,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未知,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提高生产力。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和顺利实施,都要依靠实验技术队伍。高水平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实验室)建设,需要一支综合业务能力强、人员构成和结构合理、稳定发展的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一、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社会和高校内部很多人对实验技术人员存在各种偏见,把教学科研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视为高校教职工的主要队伍,实验技术系列的人员往往被认为是教学和科研的辅助队伍。世俗观念长期积累的结果,就是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贡献和地位得不到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足够重视和尊重[3]。随着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都要求博士学历,连一些野外实验台站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极大的提升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构成和科研水平。由于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学术和科研活动中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导致一批科研能力很强的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安心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工作,遇到学校人事政策改变或者转岗机会,实验技术人员就会流失,实验技术队伍无形中被削弱[4,5]。

2.培训和交流机会很少,提高空间有限。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硬件建設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自然学科领域的投入往往不惜成本,而事关实验室高水平建设至关重要的实验技术人员,却缺乏系统、目标明确和深层次的培训。

大部分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都是和其所服务的院系专业相同或相近,他们了解所在院系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方向,能够掌握大部分专业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可是,实验室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要求远远不止这些,还包含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药品的管理、实验室安全技术管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有非常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管理、协调能力。然而,绝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并没有进行过岗前培训,也没有参加过实验室管理相关会议,学习交流和进修提高的机会更少。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科学研究的进展。

3.实验技术人员师生比低、工作繁重。高校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在实验室里,分工明确是教学和科研有条不紊进行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新进教学科研系列教师和学生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实验室工作量也逐年增大,但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或者人员增幅与工作量不匹配,无形中增加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强度,致使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或者逐渐丧失工作信心,最终制约实验室的发展[6,7]。

4.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未能将实验技术系列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相关学科发展的计划,长期将实验技术系列当成教学科研系列的辅助,特别是在对教师队伍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方面,如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岗位业绩津贴以及海外进修等方面,对实验技术队伍缺乏针对性强的激励措施。教学科研系列人员的工作都可以量化,比如真实课时数、指导本科生人数、指导研究生人数、发表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申请项目数量等,同时在业绩岗位津贴上也都有体现。但是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很难量化,更没有体现在津贴上。由于激励制度的缺乏,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的大小、工作业绩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政策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消极怠工或者出工不出力,不利于高水平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和管理[8]。

二、如何提高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

1.提高重视程度,与教师系列同等待遇。高水平的实验室既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和平台,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实验技术人员长期活跃在高校教育和科研一线,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管理的高素质实验技术人员,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角,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实验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布局,为实验技术队伍量身定制一些专门的激励政策和考核制度,为实验技术人员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改善和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并帮助其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就高校的队伍建设而言,不能将实验技术系列和教学科研系列人员区别对待,而是要大力实施实验技术队伍培育计划,用完善的培训体系,帮助实验技术人员不断成长。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就某个实验技术或者先进管理理念派专人去学习和交流,开拓视野的同时,将培训工作制度化和长期化,将有助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培训可以采取培训班或者学术研讨班的方式,针对管理不同学科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制定不同的培养训练计划,通过集中培训或者实地考察学习等途径,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

3.明确岗位职责,补充人员数量。实验室管理可以实行双重管理,即学院主管后勤的副院长和系主任共同管理实验技术队伍,但是分工要明确。学院主管后勤的副院长主要统筹监管实验室的卫生、实验室用水、用电安全、实验室消防安全、化学试剂的储藏、使用安全等工作;系主任主要从宏观上掌握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耗材的采购、领用管理等。目前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与教师队伍相比明显偏少,实验技术人员要兼顾所有的管理任务,往往顾此失彼。目前国内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和提出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如实验室的卫生清理和保洁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可以雇佣合同制人员完成,不占编制,而且完成质量比较好。招聘的高学历实验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参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鼓励他们承担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侧重实验技术提高和方法创新方面。激励实验技术系列的教师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掌握新设备的操作和运用,然后再由他们对教学科研系列的师生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支撑。把他们定位为专职实验师,这将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一个趋势[9]。同时按服务学生人数的比例进行实验技术人员的补充,分工合作,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4.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确保实验技术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应激励他们在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一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应侧重考核,包括实验课教学效果,创新方法与手段的运用,实验室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能力,实验室工作环境的改善,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及个人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集思广益,明确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和奖罚措施,定期開展评奖、评优工作,对实验室表现优秀和突出贡献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设立实验课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以及实验室建设研究改革成果奖等。二是设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及建设专项经费,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术创新、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与探索,以及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方面的科学研究,鼓励他们提出具有实用价值和亟待解决的实验室研究课题,切实为长期默默无闻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发展空间,体现自身的价值。学校和学院还可以在编写实验教材、发表论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10 ]。

三、结束语

实验技术系列人员是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强大后盾,让他们安心稳定地专职从事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保障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技术人员也要树立明确的主人翁意识,要有主动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有乐于奉献的吃苦精神;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所在教学和研究团队的项目研究,配合课题组长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课题协作;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的履行职责。

参考文献

[1]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01).

[2]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3]符晓四.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分析与建议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355-356,367.

[4]赵艳娥,张家栋,许安国.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9):235-237.

[5]李育佳.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导向下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97-199,203.

[6]李林法.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22-125.

[7]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8]唐雅玲,危当恒,尹蔚兰,等.高学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0):957-959.

[9]钱小明.新时期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03-205.

[10]袁汝海.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5-187.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