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2020-05-11 05:51李晓嵩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专业

李晓嵩

[摘 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全面发展型人才更加渴求。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迫切需要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探讨高等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1+X”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对社会发展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发挥教育实效,优化人才培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倾向理论灌输,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主动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一方面是企业对人才非常渴求,另一方面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较多,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必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分布在不同区域,由于所处区域不同,享受的教育资源呈现较大的差异,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少数高等职业院校缺乏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综合素养偏低,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如何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型复合人才,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优势,满足各个企业的岗位需求,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1]。

高等职业院校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弥补僵化教学模式的不足。“1+X”人才培养模式将立足点放在学生发展上,具有全方位、广角度等特点,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发展大有裨益,不但能够辅助学生顺利就业,更使学生具有后劲,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还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转换适应性。“1+X”人才培养模式扩充了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和企业都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助推者。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使学生健康成长,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二、高等职业教育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召开教学会议,学校管理者、教师等开展人才培养讨论,就人才培养计划问题达成一致[2]。人才培养逐渐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日常工作的核心,校领导应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校应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逻辑体系,使学生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学校应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机会。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学校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渴求彰显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应该设立不同的教学板块,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第四,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在未来会走入社会,职业道德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企业和行业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等职业教育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整合学历能力教育。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寻求“1+X”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在实践过程中,高等职业学校可以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通过“1+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呈现明显差异。在传统育人框架下,学校偏向理论灌输方式,要求学生对技能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培养出了一批技术工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技术工人只是掌握了专业技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相对较低。“1+X”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其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经过这一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且拥有职业道德,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为了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高等职业院校还应该重视职业教育,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构建实训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学生学会应用职业技能,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2.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无法脱离课程而存在,高等职业学校需要不断丰富课程类型,切实有效地优化课程体系。一般来说,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在专业必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好专业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師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4]。必修课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较多,不同类型课程涉及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析能力。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实训项目,如社会实训项目、企业实训项目等等。高等职业院校大多与企业建立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习,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个人提升。很多学生制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其他专业课程也颇感兴趣,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扩展双学位教育、双专业教育范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

3.重视引导学习实践。在僵化教学体制的束缚下,理论教学倾向明显,学习实践明显不足。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降低了人才培养效率。针对这一情况,必须重视引导学习实践,整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担任人才培养任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举措,使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5]。学校应该让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开展课题调研,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实验工具,使学生获得实验成果。很多研究课题涉及不同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共同配合完成科研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尽可能创新跨学科项目,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智慧的相互碰撞。其次,学校应该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校要始终和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学生需要在企业中汲取工作经验,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最后,学校应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为社会造福。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要更上一层楼,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理论灌输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供稳定的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采用“1+X”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完成育人任务的必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沈澄.产教融合背景下中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9,(11):1-3+7.

[2]郑敏.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9,(33):169.

[3]陈莉芳.“知识技能”视域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为例[J].戏剧之家,2019,(32):171.

[4]邓剑锋.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时代汽车,2019,(17):49-50.

[5]任雪园.变革与转型:智能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审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8):12-17.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