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

2020-05-12 02:12景慧
西部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

景慧

摘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师资力量缺乏、党课内容不够成熟、教学管理不完善、考核机制僵化等。先锋模范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就是培养其先进性。因此要从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做起,科学设置党校的授课内容,构建严谨的党校管理体系,结合新媒体的教育方式,加强学员体验式的社会化教育,进一步增强高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025-03

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内容,对此,党校培养的重点对象就是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先锋模范意识作为党员思想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正是学生思想向党组织靠拢的最好途径。高职院校目前的党校培训中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想要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在党校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格外下功夫。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概念

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经党组织批准确定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入党积极分子是成为党员的必备阶段,必须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现如今,不少学生的入党动机都不够明确,甚至有的动机不纯,因此导致了入党逐渐变得功利性。为什么入党、入党后需要怎么做,这些问题要得到正确的解答,思想上向党组织靠拢的培养都需要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得到完善。

二、高职院校党校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党校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党校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即师资力量的匮乏,通常高职院校党校并没有特定的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经常由其他学科或者是普通的教师承担。高职院校党校师资队伍主要以兼职为主,他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有的政治理论修养还不高,对方针以及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与深入。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因此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上都有所欠缺。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以致發展党员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水准。

(二)党校课程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间接造成了党校课程设置的不够成熟。首先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生活,其次是教条式照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内容,没能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进行学习。再次就是课程的时间安排,由于高职院校党校的师资力量匮乏,专题的讲授教师可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课程的安排也要跟随任课老师的空余时间,此类情形下很多时候都会造成课程冲突,或者课程排得太过紧凑,入党积极分子没办法消化吸收。课程形式的单一古板造成会议代替教育,文件精神传达代替深刻教育,因此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教学管理不够完善

入党积极分子的教学管理存在的缺陷,通常在于教学方式上。首先,传统的党校培训,就是一个又一个专题教育,不停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然而这种空洞的灌输在脱离了实际生活后,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党校教学的管理方式,不应该只是书面培训,更应该采取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其次,专题的教授过程往往缺乏一定的有效性,据了解,高职院校不少学生在进行党校专题教育的时候都在做自己的事,很少有同学认真倾听教师的讲授内容并与教师积极互动、探讨。因此,对于培训学生的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培训质量达不到基本要求,学生的思想跟不上教育的脚步。

(四)考核机制有待创新

党校的考核机制主要是考试,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争夺教育资源时过多地将精力放置于教学设备以及课程设置中,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因此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对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意识的考核。考核的主要目的首先在于审核学生是否达到了入党的标准,即思想上是否认真,入党动机是否纯洁等。其次才是对于党史的了解,总的来说精神层面的考核要大于表面的书面考核。现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课程教学可以在网上进行,考核也可以在网上完成,但如此一来,就缺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直接接触了解,考核人员的了解都是通过第三方的消息形成的片面推断,这种做法无法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真实性,可见发展党员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三、增强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

先锋模范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就是在培养可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的形象一直都是敬业奉献、舍己为人、恪守本分等等,共同的特性就是模范作用,一名合格的党员必须时时刻刻起到身先士卒的积极表率作用。这份作用的目的在于告诉周围的人,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家营造和谐完美的生活学习空间。增强先锋模范意识,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工作,在党员的发展中极其重要。思想上入党,才是真正的入党。

(二)发展党员思想质量优先

目前,一些学生依旧存在入党动机不纯,入党目的不够明确的现象。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心真实想法。入党动机正确与否是党组织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发展为党员的首要问题。现在的学生,有的出于爱国主义选择入党,有的出于虚荣心。只有在思想上和党的先进思想保持同步,才能顺应党的发展,在实际的生活中宣传党的理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先锋模范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动力,大家都不愿意行动的时候,党员需要迎难而上,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党员要站出来承担,这不只是学习中,因为入党是一辈子的事。

四、增强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的途径

(一)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

增强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首要工作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端正入党动机。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党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宗旨意识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境界。在入党动机方面,主要加强学生“四个意识”以及“四个自信”的教育,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明确入党的信心与决心。其次还需要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另外还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党员都要以集体利益优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有关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与集体意识。

(二)建设过硬的党校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党校师资力量匮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应对措施就是要积极构建合理的党校师资队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需要专业化与高质量的党校师资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党校师资力量建设。首先要确保队伍的党性强且作风正,其次是定期加强队伍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修养。无论如何,高职院校党校的师资力量必须强起来,只有师资力量雄厚,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

(三)科学设置党校的授课内容

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对此科学的设置党校的授课内容十分关键。为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在理论学习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来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其次在党史学习方面,授课中重点讲解党史与党章,使入党积极分子增强对党的认识,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此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在授课内容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集中讲解,还要结合国际形势,向学生传达党的有关指示精神。再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授课中的内容需要紧贴生活实际,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识大体、顾大局。最后,授课的方式也需要尽可能别出心裁。单一的PPT式教学授课效果不佳,因此应丰富“两课”教学方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实际,开展相关的专题研讨会或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端正入党积极分子的实际作为,从而帮助他们深层次的感受黨的知识理论。

(四)建立严谨的党校管理体系

传统高职院校的党校管理体系由于过分单一,致使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不达标,思想跟不上形势需要。学生的自控力毕竟有限,需要一定的管制约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增强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必须先建立严谨完善的党校管理体系。首先在课堂内的教学中,必须做到严谨教学,学生认真倾听,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强化党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其次是考核的方式以及过程做到严谨,不偏私作假。在考核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建立严谨的党校管理制度不在朝夕,在于长期的坚持,因为一旦教师失信于学生,学生就再也不会相信教师。

(五)推广新媒体的教育方式

针对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的实际,有效利用互联网,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网上的大量优质党校教学资源以视频、音、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其中还可以融入许多趣味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彻底改变传统的党校培训教学模式。互联网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也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先锋模范的人物事迹,给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不过这个前提在于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投入,高职与其他学校的差异性导致这一点需求显得比较难以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优秀党员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先锋模范的内涵与意义。

(六)加强体验式的社会化教育

党校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升华培养人的思想境界,而最好的做法就是从实践中领悟真谛。因此在党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过程中加强体验式的社会化教育,能够有效地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意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提升思想境界的最有效举措即是通过实践不断获取相关知识,并在一次次社会经历中得到成长。“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受教育的理解,其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所谓的体验式,也就是以感受的角度让学生自主感受先锋模范意识的主要内容。例如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里做到成绩优异,在家庭里做到孝顺懂事,在社会中做到乐于助人敢为人先。要引导学生将党员的先进性一点一点的在实践中付诸行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意识的增强。

五、结语

入党不是为了升职加薪,入党也不是一种虚荣,它是一份坚守、一份信念,是在所有人面前努力率先尝试,是社会的模范。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意识的增强,实质上提升可发展党员的思想质量,培养途径有很多,但需要下功夫、花时间,不只是学生的努力,教师也应该积极表率,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是先锋模范。

参考文献:

[1]段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提升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冯彩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理论水平的路径探析[J].长江丛刊,2017(6).

[3]卢苑霞,李树信.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研究[J].南方论刊,2015(11).

[4]康明已.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理论水平的路径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5]袁方,白宇,董锋.高职院校党校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
“社团化”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模式探索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路径解析
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浅探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
开展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若干思考
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在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