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康复师全程实施健康教育模式 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2020-05-13 02:41袁俊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骨科实验组骨折

袁俊香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十病区,江苏 扬州 225200)

骨科收治患者致残率较高,且年龄跨度较大,骨折类型繁琐且治疗方式均不相同,预后恢复时间也很长,同时患者自理能力差,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护理。功能锻炼是骨科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保证[1]。因此,现代护理模式持续更新,术后或治疗后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康复师为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模式,目的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联合康复师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护理,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专业的指导,也可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并且还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3]。本次实验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中我院数据库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池,录入其中106例符合要求的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康复师为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中我院数据库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池,录入其中106例符合要求的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均分法,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内样本量设置为53,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实验组共22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0-65岁之间,平均年龄(36.9±6.1)岁,对照组中共24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年龄在7-63岁之间,平均年龄(37.1±5.3)岁。所有患者中有16例肱骨骨折、27例锁骨骨折、20例腰椎骨折、26例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其他骨折6例。

纳入标准:在患者入院时经临床诊断均确认为骨折;患者骨折症状已得到有效处理;患者或家属愿意进入科室健康指导微信群,接受后续指导随访;患者未见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不愿接受本次后续调查;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存在原发性血液疾病或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对实验缺乏认知或缺乏正常认知能力。

本次研究由我院医务人员将患者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记录,并且对患者基本资料中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查,确认患者检验结果P>0.05,提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含遵医嘱指导用药、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康复师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陪同和入院宣教,告知患者和家属医院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等,并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进行各项专科评分,掌握个人信息、病情并做好记录。(2)告知患者具体治疗方案,并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并发症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同时讲解手术或治疗需注意的事项,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预见性判断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缓解不良情绪。协助需要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为介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用药等,以缓和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手术。(3)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肉、蛋等食物增加营养,同时多饮水,每日达2000ML,保持大便通畅。手术后禁食6小时,逐渐恢复为正常饮食。(4)指导卧床病人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10-15组,加强下肢肌肉收缩运动,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护士根据科室整理归纳出的常见骨折部位的功能锻炼方法并印制健康教育处方,积极为病人实施康复锻炼及指导。对于一些康复锻炼比较复杂的病人,积极与医生沟通,安排康复医师为其床边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6)将患者邀请进入由管床医生、病区护士长、管床护士及两名康复师共同建立的科室健康教育群,护士做好进入科室健康教育群病人的登记,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况。由康复师定期发送各种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可以选择的功能锻炼方式,选择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患者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掌握相关的功能锻炼方法。微信群内病人对功能锻炼未掌握的问题在微信群内提出,由群内工作人员,主要是康复师每天回复病人的疑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再对患者持续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7)护士长、康复师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查房,以了解病人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地再次给予健康指导。同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及满意度。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出院时再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可在健康教育微信群内提出疑惑。最后在患者出院后一周内,由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在行为干预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并针对其意见对健康宣教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及改进,使健康教育方案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使联合康复师的新型化健康宣教模式能够更为顺利的进行。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护理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是本次研究选择SIS和SDS对患者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严重,同时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在开展本次实验统计检查时,选择计算机软件spss 22.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记录,根据实验结果数据特征进行统计学计算,确认P<0.05则判断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可参考。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4%,低于对照组的11.32 %,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以及疼痛状况对比

而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提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优,并且疼痛感较弱(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以及疼痛状况对比

3 讨 论

骨科疾病病种繁琐且发病急、病情普遍比较严重[4],即使治疗完成也需要很长的恢复期,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尽量减少患者恢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文献显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给予相关护理,可以缩短预后恢复时长[5]。

全程健康教育服务在近几年中备受推崇,通过健康知识讲解能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同时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更加重视,从而增加护理配合度。在骨科护理中,联合康复师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贯穿于患者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及出院后每个环节,在每个步骤中均给予不同护理和指导,目的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预后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在进行骨科患者的护理时,联合康复师为病人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模式,能够有助于改善骨科患者的恢复质量,有助于提高骨科的健康教育效果,使患者的康复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升,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感得到缓解,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实验组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