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5-14 10:13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物流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问卷物流

刘 进 (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362021)

LIU Ji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种以在校以及毕业大学生为创业主体的创业过程。随着近年我国经济转型,创新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作为年轻知识人群,大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好的创造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了国家与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创新创业将在机遇和挑战中走向新的高度。转型期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创造出大量的市场机会,但大学生群体社会实践经验与相关能力的欠缺,与创新创业的成功要素存在较大矛盾,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概率较低。

物流行业近年来,在互联网经济、大数据、智能化与自动化基础技术的深度突破和广泛场景化运用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创新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当前物流业,尤其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趋势下,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迫切需要高等院校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相关课程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以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课程是物流专业课程中较为适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之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物流创新创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力是培养物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通过以《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课程为改革对象,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检验教学改革效能。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构成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定条件下发现和把握商机,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创造更大价值的能力[2],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成功履行自身职责所需要具备的特质、知识和能力总和[3],也是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运用各种方法去利用和开发它们,产生各种新的结果的能力。

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要素构成和结构,学者们有众多差异化的理解。蒂蒙斯将其分为形成创业文化的技能,包括人际沟通和团队工作技能、领导技能、帮助督导和矛盾管理的技能、团队工作和人员管理技能;管理或技术才能,包括行政管理、法律税收、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技术管理技能[4]。美国百森商学院则将其分为创新创意能力、机会能力、组建团队的能力、创业融资能力、领导能力、管理成长中企业的能力、商业才智等[5]。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则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的教育,发现和捕获商机,形成创业设想,并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去创造出更大价值的技术、素养与实力。学者蒋乃平提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可以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 个方面[6],高耀丽(2002) 提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理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变化能力、承受挫折能力等[7]。学者们的研究为教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内容

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选择《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专业选修课作为课程改革对象。课程改革中,教学以培养学生大中型物流项目的设计能力,提升项目运营效率为总体目标,改革创新创业能力要素,提升物流设计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进行教学改革,取得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内容由物流功能模块与系统设计内容改革为物流项目商业计划书设计为核心。依据课程教学改革总体目标,课程内容加入创新创业所需的结构化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新创业业务规划设计流程为基线,涵盖物流项目设计中的市场机会寻找与测量方法、创新创业项目资源识别与获取渠道、项目运营模式策划、财务分析方法、项目建设与团队管理相关理论与知识等。以优秀、规范、系统的商业计划书为样本,注重商业技术书设计的范式、目标、结构以及编写技巧等。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了解商业计划书的主要设计内容和重点。以当地具体的物流市场为实践对象,开展具体的物流市场机会的分析、测量与选择。在细分市场选择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竞争理论和物流系统设计等知识,开展物流服务产品方案的设计,同时学习掌握和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投融资策略、财务估算技术以及风险评估方法等。

课程教学方式则由以教师为中心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由课堂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加实践教学,由以课程教师讲授改革为课程教师讲授加创新创业实践导师项目指导,由个人训练改革为团队训练,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团队技能。在课程初期,明确教学目标和课程实践项目,选择当地具体市场为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实践市场,明确该实践市场物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编撰为课程实践载体与表现形式。组织学生到实地市场参观及创新创业企业访谈,引导学生自由创建虚拟创业团队。以商业计划书的编撰为主线,组建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团队。在团队分工的基础上,学习与掌握创新创业项目设计所需的系统知识与技术。各团队在市场详尽调研和分析基础上,讨论与拟定创新创业项目方案,在教师和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方案的设计。

课程考核方式从教师评分改革为教师加创新创业实践导师评分。教师从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知识运用视角评价学生成果,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则从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视角开展评价。

3 课程改革效能实证分析

为了评估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定量分析。在课程起始,使用李克特5 点量表设计题项与问卷,发放问卷对大学生样本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测试;在改革后课程教学终结时,利用同一份试卷(重新编序) 再次测试样本的创新创业能力。利用SPSS17.0 软件,对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样本数据进行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文献与理论,依据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以及学者们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结构和要素研究成果,设计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问卷。共设计题项38 项,涵盖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业知识与团队技能4 个维度的调查问卷。选择课程选修学生为分析样本,发放问卷44 份,获得有效配对问卷样本40 份。

问卷总体信度与4 个问卷分部(专业能力、创业知识、社会能力和团队技能) 信度Alpha 值均超过0.8,信度良好。问卷的效度检验方法有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构想效度。采用内容效度进行检验,项目测量内容均在测量目标内,且各部分项目所占比例适当。结合K-S检验与S-W检验结果,参考P-P 图与Q-Q 图,样本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3.2 配对样本T 检验

运用SPSS17.0 软件开展项目自身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38 个题项,4 个维度(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业知识和团队技能) 及样本总体(创新创业能力) 分别进行检验,其中4 个维度为题项得分加总后进行检验,样本总体则为所有题项得分简单加总后检验。4 个维度与样本总体检验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配对样本T 检验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问卷物流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问卷你做主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