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建构

2020-05-15 06:58邹珍珠
小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反思性新知错误

⦿邹珍珠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见,反思性学习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运用反思性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变换考虑问题的角度,多视角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领悟数学的真谛,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一、注重知识内化,反思探索过程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从“惑”走向“不惑”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想法设法,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吸纳、同化新知,实现有效的迁移,将所学新知及时融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在这样的过程中,会碰到新知与旧知不一致的情况,形成认知冲突,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完成新知的获取。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经验。

学生们经历了反思后,都知道了第一种算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普遍适用,因此,分数除以整数的普遍算法是: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二、注重解题回顾,反思解题策略

解题,是数学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只满足做多样的题型,仅关注有没有算出结果,而不引导学生对解题的策略进行反思,这是典型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无法实现解题策略的沉淀。因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优化解题的策略,取得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估算时,教师引入问题:“仓库有53框苹果,每框苹果是35千克,一辆载重为2吨的卡车,估一估,这辆卡车能一次将这些苹果运到水果店吗?”题目出示后,学生们有了自己的创作:生1:“小估”50×30=1500(千克);生2:“大估”60×40==2400(千克);生3:“大小估”50×40=2000(千克);生4:“中估”50×35=1750(千克)。显然,这几种算法都是估算,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比较、反思的过程中,认识到各种估算方法的优劣,如“小估”,估算结果会出现明显偏小的情况;“大估”估算结果会出现明显偏大的情况;而“中估”“大小估”估算的结果和准确结果才比较接近。

上述案例,学生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师没有满足于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生知道了每种估算方法的优劣,深化了对估算知识的理解。

三、活用错误资源,反思认识偏差

错误,是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缺失,无法准确地分析题意,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并不可怕,所以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应以宽容之心面对。教师应把错误转化成鲜活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根源,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真正使错误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有甲乙两筐苹果,乙筐中的苹果有70个,如果从甲筐中拿10个放到乙筐中,这时甲乙两筐的苹果个数一样多,甲筐原来有多少个?很多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1)70+10=80(个);(2)10÷2+70=75(个)。显然,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结果进行反思。问题是这样的:“乙筐中现在有多少个苹果?”“70+10=80(个)”孩子们脱口而出,“甲筐现在有多少个?”学生们依据条件“这时甲乙两筐的苹果个数一样多”,认为也是80个。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反思:是不是甲筐中原来是不是也正好是80个?学生们都摇了摇头,都说是减少10个后,剩下的为80个,因此原来的个数是80+10=90(个)。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学生的一道错例,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引发学生的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既纠正了错误,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反思习惯。

总之,反思性学习是新课标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经历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自律,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放慢授课的脚步,让学生有反思的时空,让学生在反思中前行,培养他们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感受反思的价值。

猜你喜欢
反思性新知错误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在错误中成长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