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错误”巧利用

2020-05-17 06:11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赤道习题规律

(河南省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新乡 453600)

练习巩固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习题讲解或课堂教学中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错误认识,有意地暴露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矛盾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究,用科学的概念或规律检验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对事物表面现象的错误认识,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具有物理学的思维特点。

如下,是对《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中的一道习题的处理。在讲解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与同步卫星以及近地卫星的联系这一问题时,我并没有按照先讲解规律后应用的程序进行,而是先让学生们作了一道习题,多数同学的解法如下面解法一。原题:同步卫星离地心为r,运行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速度为V2,加速度为a2,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解法一:设地球质量为。卫星质量为。赤道上物体质量为

我找了一个学生代表,把以上解法板书到黑板上,我问这种解法及解题过程有错误码?学生们一致认为是正确的,我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板书里另外一种解法,学生一看,一片哗然。

解法二:因赤道上的物体和同步卫星都作匀速圆周运动,

两种解法的答案截然不同,乍看起来似乎都有都道理,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那种解法正确,以及认为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问题基本明朗化,教师再适时点拨一下,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虽然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但是向心力的来源不同,所以只对同步卫星使用,对赤道上的物体不适用,然而对所有的圆周运动都适用。公式应用中应该注意物理量的意义及使用条件,自然就不言而喻了。趁此机会,我把近地卫星与赤道上与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让同学们比较学习了一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学生在学习中关于“错”的认识对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和学中都不要怕出错,要通过纠错,让学生做到“知错”并会“改错”。

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利用“错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方式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设置“错”。例如,教材上所给的功率推导式为P=FV,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该公式求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匀速引动时重力的瞬时功率,许多学生会按照P=FV求出P=mgv,然后教师再提问,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学生会顿悟重力的瞬时功率应该为零,进一步导入公式同时可以澄清两个公式的使用条件。

方式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挑错”“纠错”。巩固练习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让学生之间互评作业,目的在于找出其他同学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规范之处。许多学生自己在做作业时马马虎虎,但在为其他学生评作业时却特别认真,一点一滴的不足之处,都能找出来,并且在为其改正过程中的书写比自己的作业都工整,这样互评多次后,我发现学生不光是解题规范多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做题到会评题,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解题能力提高了。

方式三:让学生“积累错误”。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心不细,我要求学生每做错一道题就把它抄到错题本上,并说明错误原因,待到积累成册,学生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粗心。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拿出“错误笔记”,重做上面的题目,每做对一道,便撕下一道题目,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笔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错误越来越少,概念和规律掌握的越来越透。

一味地教或一味的学,没有反思的过程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应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利用“错误”促使学生思考,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地由无序到有序,由模糊到清晰,建立正确深刻的认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猜你喜欢
赤道习题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
环球旅行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