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0-05-18 11:05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组织受试者缺血性

黄 刚

(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脑组织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70%,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1-2]。近年来,研究[3]显示,甲状腺功能紊乱可影响机体内分泌功能,从而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促进脑卒中发生,同时甲状腺激素可穿透血脑屏障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但对于脑卒中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是机体适应性变化,还是影响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取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在1 500 r/min条件下离心分离15 min,将分离后的血清液置于-20 ℃环境中待检。选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Roche),型号:Cobas e 601]及配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试剂盒,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对所有受试者的血清FT3、FT4及TSH水平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限:FT31.80~45.00 pmol/L,FT42.50~74.00 pmol/L,TSH 0.01~150.00 mIU/L;正常参考范围:FT32.63~5.70 pmol/L,FT49.01~19.05 pmol/L、TSH 2.0~10.0 mU/L。

1.2.2 影响因素分析 对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行心电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压监测、生理生化检测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比较预后2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脑钠肽(BNP)、空腹血糖、血浆白蛋白、血肌酐、FT3、FT4及TSH水平,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甲状腺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FT3与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其FT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2组受试者甲状腺功能比较

2.2 观察组患者预后基本资料比较 预后优良组FT3、TSH及BNP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FT4、纤维蛋白原、血肌酐和空腹血糖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对连续变量赋值FT3:1=2.5~4.0 pmol/L,2=<2.5 pmol/L;FT4:1=≤20 pmol/L,2=>20 pmol/L;TSH:1=>2 mU/L,2=≤2 mU/L;血浆BNP:1=≥210 ng/L,2=<210 ng/L。FT3(低水平)、FT4(高水平)、TSH(低水平)和血浆BNP(低水平)均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患者预后基本资料比较

表3 预后影响因素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由脑组织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5-7],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始终高居不下,且预后较差,为患者和家属造成了极大负担,尽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完善,但由于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一系列特征,临床疗效并不理想[8-9],早期确诊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对降低其复发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始终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有研究[10-13]表明,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的进展,其甲状腺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且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通过比较正常人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FT3、FT4与TSH水平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FT3与TS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其FT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与郭飞等[14-15]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组织血液循环存在障碍,致使机体缺血、缺氧、应激反应增强,皮质醇水平急剧升高,机体代谢过强,抑制了5-脱碘酶的活性,进而引发了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为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下丘脑-垂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加强[16-17],从而减少了TSH与FT3的分泌。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脑部水肿严重,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组织压迫下丘脑-垂体,致使其分泌功能紊乱[18-20],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减弱,FT4水平升高。③缺血性脑卒中会引起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中的FT3、FT4及TSH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上可通过对FT3、FT4及TSH水平的合理监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患者血清中的FT3与TSH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过程中,可通过密切监测患者血清中FT3与TSH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功能水平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血清中的FT3与TSH水平可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可以通过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检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脑组织受试者缺血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