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

2020-05-19 15:05庄夏娟
少先队活动 2020年4期
关键词:那就是

庄夏娟

举手提问

在做中队辅导员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比较淡薄,劳动能力也相对较弱。诸如打扫卫生这些劳动实践类的活动,总有队员不参加,有些队员即使参加也只是一个观看者,或者就是摆摆样子,劳动效果很差。怎样有效地对少先队员进行劳动教育,加强他们的劳动观念、鍛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呢?

辅导员:小雅

答疑解惑

小雅,你的困惑我深有体会。当年,我刚上任做辅导员时,和你一样,看着队员们劳动时的样子,我也是干着急。后来,我就一边向身边的老辅导员请教,一边自己暗暗琢磨,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

要开展好劳动教育,我总结了几个关键词,那就是“充分融合” “有效开发” “丰富活动” “创新评价”。

说说“充分融合”

劳动、综合学科中有许多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把队教育和劳动、综合学科教育充分融合,探讨“回归生活”教学模式,即:“课前策动一创设情境一课后延伸”。在教学中遵循“生活一课堂一生活”的流程,实现教材内容与生活元素的整合。如在教学六上综合学科《设计一周菜谱》这一课时,让队员在课前观察自家一周的菜谱,做好记录;然后课堂上创设情境,进行探讨,设计出最佳一周菜谱;课后,鼓励队员动手实践,尝试为家人烧一周的菜,体验劳动的快乐。类似这样结合劳动、综合课程开展的劳动教育贴近队员的生活实际,符合队员的认知特点,能使队员学会创造,实现快乐学习与学以致用,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品格。

谈谈“有效开发”

1.开发校本课程比如自编校本课程,着眼纂刻、绘画、剪纸、贴画、手工等方面开发并不断完善劳技特色项目。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劳动教育在培养队员的动手操作、思维探究等方面能力的优势逐渐凸显。活动中,队员们全心参与、亲自体验、自主探究、手脑并用,大胆创新与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给校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乐趣。师生乐在其中,成长显而易见。

2.开发校外基地田园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资源。我们可以到校外开发劳动基地。春天,我们可以和队员们一起到田间撒种、种菜;夏天,我们可以和队员去田间施肥、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秋天,我们可以一起去田间收获,感受丰收的喜悦……田间有泥土的芬芳,大自然的美好。队员们在真实的田园中扩大视野、增强经验,体验到劳动的美好和快乐,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品格。

讲讲“丰富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阵地和平台,让每个队员都能充分享受劳动的愉悦。 “美丽的墙”:每个中队定期选出优秀劳动作品,拍照制成图片,展示在教室外的专栏里; “漂亮的角”:每个中队教室后面的书架上开辟“梦想角”,摆放队员们养护的水培盆栽; “和乐的家”:设置劳动活动周,队员们在家里开展家务劳动、亲子合作劳动,然后拍成照片拿到学校,参加展示,比一比谁的家庭最勤劳,评一评谁的小手最灵巧。这样,队员们的劳动意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活劳动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今年寒假,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少先队员延期开学,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殊的时期,弘扬劳动精神,培养队员的劳动品质,让宅家生活更有意义。如我们让低年级队员开展叠衣服、整理“我的卧室”等活动;让中年级队员开展淘米、洗菜、洗碗等活动;让高年级队员开展“秀秀我的厨艺”“我的拿手菜”等活动……这些活动紧贴生活,既让队员充实了生活,又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和创造生活。特殊的假期因为劳动而变得充实美好,富有意义!

聊聊“创新评价”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调动队员劳动的积极性和培养劳动品格的关键。我们要一改往日单一的评价标准和主体,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侧重从多角度、多主体地去评价队员。我们可以采用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等级性评价。操作层面,我们可以探索采用以下评价方式:一是等级评定。对队员的劳动素质评定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辅导员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队员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队员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辅导员寄语:记录辅导员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这样,建立多角度评价机制,队员的劳动积极性便可激发起来。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劳动不仅能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习近平总书记说: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上可知,国家将“劳”纳入教育方针,可见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亲爱的小雅老师,加强劳动教育,培养队员的劳动品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尽管目前你还比较困惑,但我相信,只要你肯用心琢磨,一定会找到培养队员良好的劳动品格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那就是
解读“广德魅力”
成长与突围
奉献是一支爱的歌谣
爱,是教育的底色
肩负好儿童世界“文化使者”的使命
追忆中国“品牌之父”艾丰
麦家,超越故乡
激情与超越:我所经历的改革开放40年
幸福亲密的三个关键词
微时代的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