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竟筠:血洒长牢的抗战烈士

2020-05-19 06:10陈微
文史春秋 2020年10期
关键词:烈士大队空军

陈微

199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耸立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这是一座刻有3000多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英名的纪念碑,我的爷爷陈竟筠是其中一名烈士。

作为烈士后代,我一直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为他们写一篇纪念文章,共同追思,砥砺斗志,牢记使命。

陈竟筠( 1910-1942),原名陈积勇,广西容县人,1934年4月考入广西航空学校第一期炮射士班,1937年10月起在国民党空军服役。

南京中山陵园文物管理办公窒收藏的文史资料《空军忠烈录第一辑》记载:

陈烈士竟筠,广西省容县人。历任第五路军飞机教导大队第四中队侦察员、中央空军第三十四队队员、空军第二大队第十一中队轰炸员,升至中尉一级。三十一年一月二十二日,空军第一大队副队长杨仲安率空军第一、二大队SB-3型机十八架,自云南沾益飞至蒙自,会合美志愿队桑德尔中队长所率之P-40机九架,入越南境轰炸日军占领之嘉林基地。进抵目标上空,因云幕遮蔽,使用计时轰炸法,投弹地点,约在海防以东二十里处。烈士与通信士凌春堂,随队长邵瑞麟所驾一九八二号机为敌高射炮火击中,机坠越南南汶河,同殉。烈士追赠上尉。

一心报国

陈竞筠从小特别聪明,爱读书,从考入广西航校的那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竞筠,谐音“进军”,他要保家卫国、报效国家。当时能考进航校,一是要身体素质好,二是要文化素质高,这两点他都具备。在校期问,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在射击方面表现优异,老师和同学都赞他为“神枪手”。他的同乡战友曾回忆说:“部队驻扎在宜宾时,他经常在对面的小山上教人射击,而且还是一个革新能手,常常都有一些革新的建议,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陈竞筠争取一切参战机会,包括后来令他牺牲的那次战斗。在那次战斗之前他已经负伤,头上还有包扎的伤口,按照飞行员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上飞机作战的,否则会引起伤口崩裂或大出血,而他却一再请求上级同意他飞行,反复地说:“我没有问题,我可以作战。”

1942年1月24日,滇缅战区司令部命令中国空军第一、第二轰炸大队起飞轰炸嘉林机场。9时,云南沾益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排排SB-3型轰炸机做好起飞准备。第一大队的飞行人员在副大队长杨仲安的带领下,整齐地到达指定的集结地停机坪前的柏油滑行道上,等待起飞前的最后指示。10时10分,空军第一大队9架SB-3型轟炸机,在副大队长、归国华侨杨仲安和领航主任杨槐的带领下顺序起飞。紧接着,第二大队9架飞机在副大队长姜献祥、中队长邵瑞麟的率领下也按顺序起飞。陈竟筠是第二大队的领航主任。掩护的机群是美困陈纳德将军领导的志愿航空队8架P-40战斗机。轰炸机和战斗机混合编队,组成一个大机群,像蓝天上的一把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嘉林机场上空布着一层薄薄的白云,飞机在云上飞行,能透过云层看到地面上的明显目标。进入轰炸航线之后,由于远距离看不清目标,就用计时轰炸法进行概略瞄准。近距离肉眼能看清目标,就用光学瞄准器进行精确修正,取得极为理想的轰炸效果:只见停机坪一片火海,10多架日本轰炸机被炸毁,燃起熊熊大火。当时报纸登有消息说“我空军轰炸大队猛炸敌军军事日标,投弹20余吨,敌损失奇重”。

1988年,空军司令部管理局何健生回忆说:“我和机组飞行员吴乃安清楚地看到邵瑞麟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长烟螺旋坠地。空中无一人跳伞,坠地后四五分钟也末见有人从飞机出来。为此,我和吴乃安向邵瑞麟等烈士们致以空中敬礼,沉痛哀悼他们为民族生存而献身。旋即我1763号机左右发动机也被高射炮击伤。单发飞行返航至马关附近,右发动机也不能正常运转。我被迫跳伞,不幸落入敌境被俘。后在敌阵营参与策划飞机起义,始脱险到新四军。”

1993年,国民革命军空军退役将领、原空军第二大队队长姜献祥(现居台湾)回忆说;“飞机出事后,航委会曾多次探寻该机下落,设法营救,但末获结果。直至抗日胜利后,祥亦曾请托有关方面查探,仍一无所获,航委会按规定判定为阵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空军首次与美军航空队联合作战,出击被日军占领之安南河内附近之嘉林机场。依据情报有日机数百架集结该场,企图攻击我滇桂大后方军事设施。航空委员会决定于1942年1月24日起与美方联合袭击敌军基地。轰炸机由云南沾益出发,美机由滇南基地起飞,在中越边境某点会合后,追袭嘉林敌方基地。我空军18架轰炸机,编成2个三角形队形。第一编队由空军第一大队派出9架SB-3,副大队长杨仲安少校领队,第二编队巾空军第二大队派出9架SB-3,副大队长姜献祥少校领队。杨仲安担任总领队。杨系华侨,与美方用英语直接沟通,联络方便,本队完全听命杨总领队指挥……邵瑞麟全机人员全部壮烈牺牲,实属确实。”

一生遗憾

1939年4月,陈竞筠和吴绍清在四川宜宾结婚,不久,陈竞筠所在部队调到成都簇桥。1940年,吴绍清赶到簇桥,但陈竞筠已到新疆培训并接收SB-3轰炸机。

陈竞筠能干、细心、负责任。吴绍清回忆说:“由于没有地方住,他就带了两个战友,开了一辆卡车到附近农场买来一车毛竹和稻草,一天之内自己动手搭建了两间茅屋,连床都是竹子做的,捆绑用的也是竹子,盖上稻草后屋檐全部用剪刀修剪整齐。”

由于工作保密性大,结婚后陈竞筠一直住在集体宿舍,只是偶尔回家一下就走了,个人生活用品和资料都放在宿舍里。

他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可能的后果。有一次,吴绍清和1岁多的儿子陈岷生在床边玩耍,陈竟筠看着他们自言自语地担忧着:“你们娘俩以后怎么办哦。”

1941年的一天,陈竞筠所驾驶的飞机迫降简阳石桥(吴绍清家乡),宴请了吴家所有客人,不久,就又出去执行任务,从此沓无音信。

飞机出事后,没有一个人告知吴绍清。那一年,她20岁。

直到有一天,陈竞筠的老乡请吴绍清去玩,对她说:“他们的飞机出事了,人被外围人扣住,可能正在设法营救。”听闻此事,吴绍清非常痛苦,靠着母亲的陪伴抱着一线希望苦撑,但数月过去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她只好带着儿子回到简阳老家。她晚年曾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一辈子的遗憾。一句离别的话都没有,人就没了。他身体那么好,那么优秀,我不知道这份工作随时要死人的。”

追烈经过

1947年,12岁的陈岷生跟随舅舅吴绍权去成都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一套衣服穿四季。由于家庭成分的影响,陈岷生无缘进入高等院校,当了一段时问的临时工后被送进重庆水泵厂学习技术。在重庆学习的一年中,他苦学3门技术,回到原单位办起一个小小的机械厂。1970年,陈岷生调入重庆水泵厂当电工,1986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国家级工人技师。

1993年初春,春寒料峭的重庆,陈岷生以中国专家的身份从国外做技术服务归来,一进办公窒,就看到桌上放着一本沾满油污、已微微泛黄的旧杂志。这是他的徒弟看后随手放在桌上的。一篇题为《邵瑞麟坠机之谜》的文章吸引了陈岷生的注意,文章的主人公是邵瑞麟烈士。当陈岷生读到“在第一大队领航主任杨槐下达返航口令后,第一大队顺利通过敌人高射炮区。第二大队领航主任陈竟筠正在下达转弯口令之际,碰上敌人的高射炮火力网,邵瑞麟、陈竞筠驾驶的飞机被击中起火,冒出滚滚黑烟,飞机上下左右不停地摇摆”这段文字时,他当即热血沸腾,泪流满面:“陈竞筠不就是小时候母亲常叫我记住的父亲的名字吗?”

“爸爸呀,我终于找到你了!你牺牲时我才1岁多,母亲带我回到娘家,从此与部队失去联系,部队的番号、首长是谁一概不知,51年后,我终于找到你了!”陈岷生事后描述并感叹道:“世上真有这么奇巧的事!巧就巧在为什么一本恰好有父亲信息的过期杂志会放在我的桌上;奇就奇在只有我才知道这本杂志里的陈竞筠是谁,母亲住在乐山沙湾,是不可能读到这个杂志的。这真是太神奇了!”

“我要让为国捐躯的父亲正名,昭雪于天下,这是为父尽孝的责任。”陈岷生拿着那本杂志,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直奔重庆北碚,找到已退休的重庆十三中学的教师、邵瑞麟的长女邵英子,从她那里了解到邵瑞麟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的事情。这使陈岷生对追烈一事充满希望,便马不停蹄地找到邵英子的弟弟、成都教育学院教授邵英侠,从他那里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然后,陈岷生去南京中山陵纪念馆调取档案,又通过在台湾的亲人,联系到姜献祥,取得他的网忆记录,备齐所有证明材料后,陈岷生向母亲居住地一一乐山市沙湾区民政局提出追烈中请。

1994年3月29日,民政部追认陈竞筠为革命烈士,颁发烈士证书。

猜你喜欢
烈士大队空军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空军行动
驱猴大队
法国空军
大队委竞选记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空军入闽第一战